宋三龙 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2025-01-07 10:45:33
春节临近,正是冬笋上市的好季节。1月5日,在绥宁县水口乡供销合作社,工人们正忙着将刚收购的新鲜冬笋进行砍根、分拣、打包、装车,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雨水充足,竹林长势强劲,绥宁县又恰逢冬笋大年,产量相对比较高,目前平均一公斤能卖到16元左右。一根根埋于地下的冬笋蓄势待发,不畏严寒破土而出,遍布竹林,笋农们每天深入竹林寻笋、采笋,晚上则忙着出售新鲜冬笋给收购商。收购商则忙着走村串户收购冬笋,简单加工后发往全国各地。
周安喜是水口乡供销合作社的负责人,每年冬笋采挖季,都会收购附近村民采挖的冬笋,对于路途较远的村民,还会派专人上门收购。已经收购了2个多月,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够收到1.5万公斤,每天要往浙江省和江苏省发两车货。
周安喜说:“这段时间货多一点,每天要发货都是1.5万多公斤。前段时间每天发0.5万多公斤,发了两个月了。这段时间,像水口乡,每天我收进来的冬笋就有20多万元,我这里每天都有15个工人。”
每到竹笋销售季,附近村民们都会将采挖的竹笋送到供销合作社来,还有不少村民会到这里打零工,补贴家用。唐立英是水口乡水口村七组村民,已经在这里做了两个多月,平均每天能有150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做事,有这么高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眼下正是冬笋冒尖出土的“黄金季”,价格又好,临近春节,冬笋走俏。当地笋农抢抓冬笋俏销的有利时机,每天忙着上山采挖。因冬笋产量有限,销售时间短,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成为了百姓冬季餐桌上的“限量版”山珍,给笋农们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袁通明是瓦屋塘镇枫门岭村一组的村民,是一名很有经验的笋农,自家的竹林都是经过丰产培育的,竹子长势好,冬笋个头大,产量高,好采挖。袁通明挖到四胞胎笋后十分开心地说:“今年的笋价格好,挖了两个月的笋,挖了有1万多元钱了,价格这样好,挖起来也有干劲些。”
近年来,绥宁县立足“竹”资源优势,着力写好“竹”文章,将竹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互衔接,大力培育笋竹两用丰产林,加速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使生态资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和农户增收致富的“新引擎”,真正使“绿水青山”转化成为农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目前,绥宁县共有竹林面积80万亩,预计可采挖冬笋1500万公斤以上,可为笋农增收2.6亿元左右。
责编:黄巍
一审:黄巍
二审:杨熙明
三审:唐志军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