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物主题“十佳”精品研学线路遴选案例展示:文化遗产里的湘西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7 16:23:35

申报单位简介:

湘西州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成立于2017年 , 前身为湘西州考古研究所,是归属于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现有在编在岗19人,其中副高职称2人, 中级职称7人,具有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资质1人。

中心占地面积近9000平方米,集考古勘探、文物保护、行业服务、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是湘西地区乃至武陵山地区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先进 、功能最齐全的区域考古科研与展示平台。

自2018年至今, 中心始终坚持开展公众考古和文物科普活动,先后组织《 “探”见湘西——了不 起的文化遗产》《考古知识进课堂》等活动,承担各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相关课题多项,文物考古研学线路课程在湖南省首届研学旅游行业职业大赛荣获佳绩。

案例(课程)内容:

一、线路主题

湘西州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依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丰富的文物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生态,面向10岁以上青少年群体及亲子家庭开发为期三天两晚的“ 文化遗产里的湘西” 文物主题研学线路。 线路串联里耶古城遗址、四方城遗址、老司城遗址等3大遗址地,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四方城遗址陈列室、老司城博物馆等3个文博场馆 ,涉及不可移动文物31 处 ,可移动文物1000余件(套);分设《里耶大侦探》《我在迁陵修文物》《世界文化遗产科考营》等3大专题板块课程, 融文物观光打卡、历史探究学习、文物修复体验、遗产保护考察等研学内容于一体,打造充分彰显文物价值、展现文旅融合特色的文物主题研学线路,进而推动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实现文物及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研学资源

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其历史底蕴厚重、民俗风情浓郁,多元的民族文化在这里自由碰撞 ,水乳交融 ,酝酿神奇,形成了多元共生的复合文化结构 ,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图谱。

在湘西州1.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散布着丰富的文物遗存,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51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 ,州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

线路涉及里耶古城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唯一的秦朝古城遗址,出土了三万六千余枚秦简和世界最早的完整乘法口诀,从根本上改变秦代学术史的面貌 ,2002年 ,里耶古城遗址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 ,里耶古城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21年,里耶古城遗址入选全国“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里耶古城遗址现建设有里耶秦简博物馆、里耶古城遗址公园,并配有专业的宣教人员和丰富的学习空间,为活动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条件。

四方城遗址始建于战国 ,时间跨度涵盖秦、汉、晋、唐、宋各历史时期,是湘西乃至整个武陵山区保存完好、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遗存最丰富的古城遗址,因其它涵盖了酉水流域古代文明的全过程,城市考古发展序列鲜明鲜活,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城市考古标本,“ 开启湘西古文明的金钥匙” 。2013年列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成立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四方城公众考古研学基地 ,2022年四方城考古研学基地入选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创新发展百佳案例推介项 目,2024年四方城遗址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大遗址。

老司城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土司遗址系列遗产的核心点位,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区独特的“ 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实现湖南省世界文化遗产的零突破。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老司城遗址始终坚持 “ 原生态、原遗址、原文化、原居民” 的“ 四原”保护原则,遗址面积25万平方千米,博物馆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基础设施设备完备, 开放条件成熟。有多功能报告厅、会议室等教育空间,遗址公园及其配套可同时容纳2000人开展研学活动。

三、特色亮点

(一)课题成果转化,赋能文物研学

本线路对申报单位承担湖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课题“文化遗产里的湘西”科普研学线路开发研究成果进行充分转化应用,组织专技人员对线路涉及文物展开文物研究、价值阐释、现场踏查、课程研发,形成以湘西州三大遗址地及相关文保点为核心资源,里耶秦简博物馆、老司城博物馆、四方城遗址陈列室等相关文化场馆为辅助资源, 主题鲜明、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物主题研学线路。

(二)坚持保护第一,关注低级别文物保护利用

本线路设计开发过程中除串联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博场馆外 , 还重点关注沿线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 ,为开放条件较好、 与课程内容关联密切的低级别文物设置专门研学内容,推动相关文物资源有序开放。此外,对线路涉及各研学点配套服务设施进行微改造、 微更新,不仅补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同时未对文物环境风貌造成影响和破坏。

(三)创新研学内容形式,丰富社会宣传手段

本线路研学课程采用跨学科项目化设计,涵盖沉浸式研学、体验式研学和探究式研学等多种形式,专门开发导览手册、研学指引、导学视频、课程材料包等学习支架。其中里耶古城遗址课程入选 2024 年全国文博社教宣传展示百项创新案例、老司城遗址研学课程荣获 2024 年湖南省研学旅游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导览视频《访文物知家乡——跟着文物游湘西》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短视频征集入围案例、导学视频《文化遗产里的湘西》在新湖南、风芒等省级媒体播放量超 10 万+。

(四)注重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线路在设计课程时充分考量文物所在环境和周边文化生态,合理规划研学线路,科学计算游客承载量,有机结合在地文化及非遗体验,在确保文物安全和价值呈现基础上,提高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物贡献率。

四、行程安排及推荐课程

线路设置:里耶古城遗址——四方城遗址——老司城遗址推荐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第一天

研学点: 里耶古城遗址

研学课程: 文物主题研学之《里耶大侦探》

进程

地点

项目活动

研学内容

前期准备

出发前

行前总动员

组织学员观看《访文物知家乡— —跟着文物游湘西》《文化遗产里的 湘西》《简牍探中华》等相关视频;

鼓励学员自主搜集、阅读有关文 物知识;

预告研学行程要求。

入项探索

( 08 : 30— — 09 :30)

里耶古城(秦 简)博物馆教 育空间

侦探召集令

组织学员分组,研学导师结合图 板教具,就有关秦朝、里耶古城遗址、 里耶秦简、公船丢失案等课程所需相 关背景知识进行提问,组织学员展开 思考、讨论,研学导师给予解答。

进程

地点

项目活动

研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构 建( 09 :30— —11 :30)

里耶古城(秦 简)博物馆基 本陈列

案情全推理

学员对基本陈列《大秦帝国》进 行探索,通过观察、交流、解答任务 书题目,在行进式观展中建立对里耶 古城遗址以及秦朝历史社会文化生活 的认识。

合作探究

( 13 :00—— 13 :30)

里耶古城(秦 简)博物馆教 育空间

小小陪审团

对任务书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在 交流讨论中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讲

解;

学生化身小小陪审官参与对公船 丢失案嫌犯狼的审判,并帮助县司马 解决在审判中遇到的秦朝法治问题, 实现正确的法治观和价值观教育。

形成初步成果

( 13 :30—— 15 :00)

里耶秦简博物 馆教育空间

迁陵以邮行洞 庭

利用材料包资源,组织学员完成 案卷简牍的制作,并能通过对案情及 相关知识的整理归纳,进行定谳汇报;

引导学员了解秦代邮驿制度,对 表现较好且有意愿的学员举办 “迁陵 小邮人”任命仪式。

出项

( 15 :00—— 16 :30)

里耶古城遗址

里耶古城遗址

组织学员在讲解员老师的带 领下共同参观博物馆及遗址,对活动 中涉及的文物以及相关知识进行回

顾;

反思与拓展 ( 19 :00—— 20 :30)

晚间

项目评价;项目 拓展;次日准备

借助量规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工作;

组织师生复盘回顾整场活动,组 织学员共读《史记》相关篇章,进一 步了解学习秦朝相关历史文化。

组织学生观看《访文物 知家乡— —跟着文物游湘西》( 四方城遗址篇) 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四方城遗址;

第二天

研学点: 四方城遗址

研学课程: 文物主题研学之《我在迁陵修文物》

前期准备

出发前一晚

前置课程

组织学生观看《访文物 知家乡— —跟着文物游湘西》( 四方城遗址篇) 视频 , 帮助学生了解四方城遗址;

预告研学行程要求,保证各小组成 员在各环节中都有明确的任务与责任;

入项探索

(08 :30—— 10 :30)

四方城遗址陈 列馆 ;青铜冶 炼遗址

实地考察

学员对四方城遗址陈列馆进行探 索,通过观察、交流、解答任务书题 目, 在行进式观展中建立对四方城遗址及 其出土文物相关历史文化的认识。

考察青铜冶炼遗址现场,了解遗址 保护现状及周边情况。

知识与能力构 建( 10 :30— —11 :30)

四方城遗址研 学基地

职业培训

学习文物修复的基本理论和瓷器 修复简易方法,掌握瓷器修复中常用的 工具与材料。

合作探究

( 13 :00—— 15 :00)

四方城遗址研 学基地

文物修复体验

参与修复小型瓷器文物的模拟操 作 ,使用修复工具与材料 ,执行清洁、 接合、修补等步骤,实际体验修复过程

形成初步成果

( 15 :00—— 15 :30)

四方城遗址研 学基地

汇报准备

每个小组根据完成的文物修复成 果,结合文物 、历史与科学知识,组织 汇报材料。

出项

( 15 :30—— 16 :30)

四方城遗址研 学基地

专家验收

组织学员将进行项目汇报与展示, 分享他们的设计与修复体验,展示项 目 实施中的关键成果与收获。研学指导师 对学员展示进行提问和点评。

反思与拓展 ( 19 :00—— 20 :30)

晚间

项 目评价 ;未来 发展 ;次日准备

对项目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学生在 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方面的 表现;

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 到身边的文化遗产保护中;

预告明日研学内容,专家老师对世 界文化遗产概念以及老司城遗址保护 现状进行科普。

第三天

研学点:老司城遗址

研学课程: 文物主题研学之《世界文化遗产科考营》

进程

地点

项目活动

研学内容

前期准备

出发前一晚

前置课程

专家老师对世界遗产概念以及老 司城遗址保护现状进行科普,确保活动 内容的学术深度;

根据各小组学生兴趣与能力特长 进行分工,确保每位学员在各个环节中 都有明确任务与责任;

入项探索

(08 :30—— 09 :30)

老司城遗址博 物馆教育空间

科考见面会

通过模拟科学考察的行前见 面会,对科考流程方法及研学任务进行 发布。帮助学员尽快熟悉老司城遗址各 区域分布,提升其对研学对象及科考方 法的理解。

知识与能力构 建( 09 :30— —11 :00)

老司城遗址博 物馆

博物馆调研

通过完成任务书深入学习老司城 遗址的历史及其出土文物;

了解老司城遗址申遗过程及其保 护规划理念。

合作探究

( 11 :30—— 14 :30)

遗址区、生活 区

现场考察

组织学员实地考察老司城遗址,实 现博物馆知识与遗址遗存的相互印证;

理解遗址城规理念、排水系统及凉 热洞等蕴含的科学原理;

组织学员在生活区对村民和非遗 传承人进行访谈,了解老司城遗址及其 周边的民俗文化和非遗技艺,并学习摆 手舞 ,并理解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讨论这项传统民俗艺术在当地传统社 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形成初步成果

( 14 :30—— 15 :00)

老司城遗址博 物馆教育空间

报告撰写

结合博物馆调研与实地考察,撰写 考察报告,并就老司城遗址历史、科学、 艺术三大普遍价值和其他突出价值进 行整体阐释和推介。

进程

地点

项目活动

研学内容

出项

( 15 :00—— 16 :00)

老司城遗址博 物馆教育空间

成果发布会

组织学员将进行项目汇报与 展示,对老司城遗址进行整体阐释和推 介,总结研学过程中的关键发现与个人 感悟。研学指导师对学员展示进行提问 和点评。

反思与拓展

返程后

课后评估; 延展思考

组织班会对本次研学收获进行复盘 ,回顾如何将历史、科学和艺术知识 结合起来,共同解决老司城遗址保护的 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实践获得直观的经 验;

组织学员自主了解并分享全球视 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如介绍国际上对 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实践案例、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政 策等,引导学员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不 仅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问题,也 是一项全球性的责任。

五、评价参考

(一)参考项目成果

团队成果:任务手册、各出项汇报;

个人成果:各物化成果、分享发言、综合素养。

(二)参考评价量表

知识量表(学员自我评价)

见任务书及研学手册

过程性评价(导师评价、 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

评价维度

评价指标

具体内容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自我管理

文明素养

使用公共场所文明用语,不喧哗,不推 挤 ,遵守秩序 ; 爱护环境 , 绿色出行; 爱好公共财物 ,保护古迹、文明参观。



遵规守纪

遵守时间节点,不影响活动行程;遵纪 守法,不擅自离队,服从带队教师管理。



自理能力

保管好个人物品 ;注意饮食及个人卫 生 ;合理消费。



实践探究

参与意识

积极参与活动,乐于表达个人见解;能 认真对待小组分工,勇于面对困难,善 始善终。



探究能力

能根据活动主题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 开展探究 活动;能通过多种方式收集、 处理信息及相关 活动资料 ; 能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团队合作

合作态度

互相尊重 , 能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主动承担小组工作,互帮互助,有责任 意识



分工协作

发挥各自优势,合理分工;能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



总结成果

总结反思

活动结束能自我总结、反思,积极参与 小组 、 班级的总结交流 ,用多种方式 展示 、分享收获和经验。



成果物化

能够认真完成研学手册,形成形式多样 的研学 成果(研学报告 、图文设计 、影 像资料、实物作品);研学成果关注现实 问题的解决 ,具备创新精神。



教学评价(带队老师、学员家长、观察员等第三方评价)

项 目

很好 ( 10 分)

好 (8 分)

较好 (6 分)

一般 (4 分)

不好 (2 分)

该课程正确引导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






该课程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该课程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该课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该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该课程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该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该课程时间安排合理






该课程路线安排合理






研学导师讲解内容丰富






总分(100 分)


对研学课程的建议及意见


六、实践保障

(一)教学保障

1、行前准备

针对参与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和工作人员开展提前培训,了解此次研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特别是对研学课题和研学目标进行宣讲。 通过行前会安排学生研学前作业 ,确定探究课题、阅读相关书籍。

2、周密计划

综合运用研学资源,合理安排研时间和研学内容,确保实现研学目标,基地和校方根据本线路方案的行程和推荐课程,制订教师教学指导书籍《研学教案》 ,统一教学标准 ,形成导览手册、研学手册、课程材料包等提前发放给每个学生。

(二)安全保障

1、安全注意事项

拟定安全工作预案 ,明确家长、学生、学校的安全责任。针对家长、学生和学校 ,明确研学安全注意事项,提前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2、安全工作预案

①针对吃住行研各环节基地将做好第四方(餐饮、交通、基地)对接工作,确保安全、规范操作,拟定安全工作预案 ,明确旅行社和基地安全责任和措施 ;拟定应急处理流程。

②学校师生提供准确身份证信息 ,购买 50 万意外保险和旅游责任险。

(三)温馨提示

1、关于着装

着装尽量轻便 ,穿舒适运动鞋。

2、关于随身物品

请带好纸笔、隔汗巾、手帕,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国家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

3、关于安全

安全是第一位的,需要学生、老师、组织机构共同维护,研学会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安全管理,也请家长提前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坐车、行走勿嬉戏打闹;远离水域等可能产生危险的区域;勿脱离队伍独立行动等。

4、特殊事项

春季蚊虫滋生 ,请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