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丨郴州市:蹚出“体教融合”育人新路径

  科教新报   2025-01-08 11:04:03

原载于《科教新报》2025年1月8日1版、16版

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王燕 通讯员 黄建锋 李云辉

2024年巴黎奥运会赛场上,郴州籍运动员侯志慧、罗诗芳、刘焕华摘得3枚金牌,让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郴州这座“体育名城”。

郴州是女排精神的发源地。1979年至1981年间,中国女排来到郴州竹棚馆刻苦集训,创造了世界排球史上首个“五连冠”的辉煌历史。以“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为指引,郴州市不断擦亮体育名片:2012年,郴州市拉开创建“体育之城”的序幕;2022年,郴州市“两会”期间,首次提出“体育名城”建设目标,郴州市体育事业发展拾级而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郴州少年靠着系统的体育训练从山城“跑”进了国家队。成绩的背后,是郴州市不断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形成了“学校体育和青少年竞技体育协同发展、校园体育设施不断改善、学生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发展新格局。

以赛事为媒,完善设施、选拔苗子

“我想站上更大的舞台,代表家乡和祖国比赛。”2024年10月20日,郴州市第二十九届“英东杯”中小学生运动会(简称“市运会”)在北湖区落下帷幕,面对记者的采访,打破市运会三级跳远纪录的学生运动员陈好十分激动,言语中满是对未来的向往。

郴州市第二十九届“英东杯”中小学生运动会现场

本届市运会,共有3686名学生运动员在9大竞赛项目中超越自我,其中51人66次打破24项市运动会纪录、8人15次达6项国家一级水平、116人231次达20项国家二级水平。

为了给竞技体育人才提供厚实的土壤,郴州市扩大体育苗子的选拔范围,搭建了一条市、县(区)、校三级顺畅衔接的体育人才输送通道。促进学校和体校联合办学,推动学校与社会体育机构合作,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紧密衔接的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常态化举办各类体育赛事,让一批批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年举办的市运动会和县运动会便是“伯乐相马”的赛场。“目前,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选材标准。教练员的眼力和经验非常重要。”桂阳县三中举重队教练李志平回忆道,侯志慧就是从县运会中挑出来的“黑马”。

刘焕华的举重天赋也是在赛事中被发现的——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刘焕华在第二十二届市运会举重男子甲组“62+”公斤级比赛中大放异彩,以总成绩235公斤夺冠。

此外,郴州市文旅广体局、市教育局联合成立郴州市选拔优秀体育运动苗子领导小组,负责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常态化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2012年,桂阳县体校举重队教练唐曙光到余田中心校选苗子,一眼看中罗诗芳是块好料,便把她选入举重队训练。仅仅过了一年,罗诗芳入选省举重队。

“从1990年起,郴州坚持11个县市区轮流承办市运动会,这也倒逼县市区完善运动场地、更新器材,既保障比赛需要,又满足教学需求,涌现了桂阳县三中等一批明星学校。”郴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起跳、腾空、落地,跳远的全过程被智慧体育系统捕捉,屏幕随即显示运动成绩……这是郴州市五中学生在修葺一新的“智慧操场”进行体育锻炼。北湖区教育局和郴州市五中高度重视市运会筹备工作,以比赛为契机,积极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对田径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为运动员和学生提供更优质、高效和科技化的运动环境。

郴州市五中焕然一新的运动场

打破壁垒,畅通育才通道

2024年秋季开学,当得知体育特长生招生计划全部招满时,郴州市二中校长颜淑丽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

虽然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湖南省高中较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建设基地”等头衔加持,郴州市二中依然面临招生难题。颜淑丽说:“比如2023年,我们计划招收体育特长生47人,最后却只招到45人。”

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该校往年中考最低录取分数线在816分左右。在这个分数面前,一些优秀体育特长生的中考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在颜淑丽看来,体教融合是体育与教育的双向奔赴,一定要破解运动员平衡学习与训练的难题,培养出运动水平和文化水平“双高”的青少年运动员。

郴州市二中“学校想招,招不到;学生想进,进不去”的尴尬境地并非个例。

体育特长生升学渠道不畅是体教融合的堵点,郴州市打破初中体育特长生升学、高中学校招生以及办学质量评价的限制,出台《郴州市2024年普通高中生体艺特长生招生录取办法》,明确特长生特招政策:初中阶段在市级及以上行政部门举办的体育类比赛中获得个人前3名、团体前6名的考生,在县级行政部门举办的体育类比赛中获得个人前2名、团体第1名的考生,不受全市同类学校体艺特长生招生文化成绩录取控制线的限制,可实行特招。

破除招生壁垒,成效初见。以郴州市二中男子篮球队为例,何哲浩、卢俊昊、李意豪、袁崇涛等几名篮球主力队员全部得益于特招政策。在2024年全国“高铁圈”U15青少年篮球公开赛湖南省级赛中,何哲浩率队获得第二名,并以场均22分成为“得分王”。

在湖南省青少年篮球超级联赛中,郴州市二中主场对阵娄底二中

体育特招生进入高中之后,能否兼顾体育专业训练和文化素养学习?颜淑丽告诉记者,学校对体育特长生实行单独编班、单设课程、单列师资、单独教学,“在体育专业训练上,学校专业体育老师、俱乐部教练提供训练方案、技术支持和参赛指导,学校协助提供日常训练场地;在文化素质培养上,学校组建学科教师团队,建立文化和专业双班主任制,进行日常管理、德育教育以及心理辅导。”

无独有偶,“体教融合”工作取得亮眼成绩的还有郴州市郴雅高级中学。该校创办于2021年,学校女子篮球队也在这一年建立。这支队伍虽然年轻,但是在第十九届CSBA中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中获得第四名,创郴州最佳战绩,廖美萱、谢嘉琪等9名学生获“国家一级运动员”“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该校校长邓家盛介绍:“学校与郴州市体校合作,师资融合壁垒被打破,真正融出了‘1+1>2’的效果。我们负责文化学习,体校负责专业训练,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从第一届高考结果看,文化和专业都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一些学生通过高考、体育单招进入高校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进入了专业队。”

以体育人,让“健康第一”真正落实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健康是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

郴州市各级各类学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仅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还丰富阳光大课间、课后延时服务的体育项目供给,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技能水平实现稳步提升。

1月2日的课后服务时间,户外气温低,但郴州市东湾小学校园内洋溢着热烈、欢乐的运动氛围,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20余项体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单摇跳、双摇接力、交互绳速度跳,各种花式跳法令人目不暇接;抖起手中的空竹,小小的它左右盘旋、上下翻飞,精彩纷呈。在该校篮球馆内,30余名学生正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花样跳绳、空竹四点半课堂”常规训练。

东湾小学花样空竹队参加“湖南省奔跑吧,少年”开幕式表演

“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学校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四年级(78)班学生李青艳是空竹队的一员,她骄傲地告诉记者:“我已经从零基础小白变成一名跳绳、抖空竹高手。这两项运动都是集健身、趣味、竞技于一体的传统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锻炼专注力、耐力以及手脑协调能力。”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郴州市东湾小学党委书记欧小华表示,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体教融合不仅要服务于竞技人才的选拔,更要让全体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为此,学校在丰富“体育课程、大课间、课后服务”的同时,还通过开展全员参与的各类体育活动,打造了“人人有参与,班班有队伍,周周有比赛,月月有活动”的校园新样态,真正实现“以体育人”。

近年来,给学生腾出运动时间,确保每一名学生每天的运动量,是郴州市林邑中学全体教师的共识。春季学期,高一乒乓球、高二羽毛球、高三拔河;秋季学期,高一足球赛、高二篮球赛、高三气排球赛……2024年,该校落实湖南省全员文体活动要求,每周开展一次全员联赛,不仅让林邑学子在运动中释放压力、运动热情越来越高,还让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转变,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全市各学校的体育工作呈现蓬勃气象,不断结出硕果:学生体育竞赛水平居于全省前列;现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81所;16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其中1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校;2所学校入选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高中女足连续2年获得湖南省冠军,并进入2023~2024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女子超冠组前八名;2024年12月底,中国足球协会发布了中国国家女子五人制足球队第六期集训名单,郴州姑娘王婧羽首次入选,这是郴州继王博入选中国国家男子五人制足球队后的又一喜讯……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刘芬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