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物主题“十佳”精品研学线路遴选案例展示:青铜最有型 考古更有趣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8 12:13:53

申报单位简介:

炭河里遗址是全国为数不多、南方极为罕见、湖南唯一的商周古城遗址,距今约3000年,保存面积2.3万平方米,出土了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兽面纹铜瓿等为代表的珍贵文物400余件(套),以及大量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形成了独特的“炭河里文化”,被誉为“中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2013年炭河里遗址管理处成立,负责炭河里遗址保护利用,对炭河里文化进行研究、宣传、推介等。2016年炭河里青铜博物馆建成开放,研学教育工作开始大力推进。2019 年以来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小小考古家、跟着国宝去研学、暑期社会实践、文化进校园等研学教育活动,受教达80余万人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案例(课程)内容:

研学主题:青铜最有型、考古更有趣。活动时间为 1 天,适应初中及高中学段的青少年。宁乡炭河里,出土了四羊方尊等数百件商周时期青铜器,是湖南青铜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因此,活动的开展地点选定于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我们紧紧围绕:一处研学基地、两个研学课题、三个专题篇章、 四种活动形式的特色,完整构建了研学课程的整体设计。

研学目标的设定,采用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体系,让学生增长知识与能力、掌握过程与方法,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在活动安排上,从上午 9 点、到下午 5 点,以不同的活动形式、在不同的活动场地,交叉融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组织全体学生体验研学活动的全过程。

在文物说话的专题篇章中,共有 2 个课时。我们以文物为导入线索,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神秘的炭河古城,讲解青铜器背后的故事。

其中,理论课分为:青铜迷雾、王国都邑、青铜文明三小节内容。

实践课上,同学们将了解青铜器的器型功用、纹饰特点,通过创意手工制作青铜鼎模型。

在历史说话的专题篇章,我们走进考古遗址公园,开展现场教学。

认识考古遗址公园,了解考古基本常识,学习考古发掘工作的“六步法”。

在实践课中,同学们分工合作,遵循基本的要求规范,在模拟探方中,完成田野考古的职业体验。

到了文化说话的环节,同学们坐下来,一起聆听《青铜器与中国人》的文化讲座,接受“吉金” 穿越千年的祝福。

我们不仅精心设计研学课程,同时还总结归纳、践行实施研学的“ 四导”教学策略,准备了完善的教学课件、导师讲义、学生手册,自行开发教具物料,保障同学们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同时,还制定了活动的分流方案,全天同批次、最大接待量 1200 人。

以及,户外区域的动线设计,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活动的有序进行。

我们的课程,是湖南最早、最规范的考古体验和青铜文化双主题的原创 研学课程。四年来,年平均接待十万余人,年营收五百余万元。同时,弘扬本土文化、传播文保观念、助力乡村振兴,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我们一起,保护、传承、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青铜最有型、考古更有趣,研学助成长、文化有自信!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