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物主题研学创新建设“十佳案例(课程)”遴选作品展示:流动播撒文化梦 分馆筑基振乡风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8 16:11:27

申报单位简介:

岳阳市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 6499 件,其中珍贵文物 1234 件。除了展厅内陈列展示的 600 多件外,大部分文物深藏库 房。让这些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掘文物内在价值是岳阳博物馆一直以来的工作重心。基于此,岳阳市博物馆自 2019 年开启“岳阳流动博物馆五进 ”活动,以“传承、教育、体验、共享 ”为核心设计理念,打破传统博物馆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将展品、故事、互动体验融为一体,以图片巡回展的形式,打造出一个移动的、生动的历史文化课堂。以“走出去,送上门 ”为主要服务形式,活跃于乡村、学校、军营、社区、景区,使社会文化资源更好的向普通大众倾斜。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努力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力度和效果,确保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岳阳市博物馆开启分馆建设项目。通过实地调研与考察,精选有固定场地,有展陈实物和文化资源的乡村振兴点,投资建设岳阳市博物馆分馆,打造乡村文化地标,开设岳博研学基地,让乡土记忆得以延续,让乡村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为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目前,已打造建设成岳阳市博物馆泾港村分馆和岳阳市博物馆伏林村分馆,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使博物馆文化向大众输出更加便捷高效。

案例(课程)内容:

一、引言

近年来,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 ”反映了公众对博物馆高质量服务和多元化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播者,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是博物馆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是传承民族精神、赓续文化根脉的重要公共文化场所,在中心城市的文化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广大社区、景区、军营,特别是乡村而言,博物馆还常常是遥不可及的。让博物馆走向公众,让文物触手可及,一直是博物馆人不断探索 的重要课题。

流动博物馆是通过特定的移动载体,将微缩化的博物馆展览带出博物馆馆舍,送入基层公众的一种博物馆文化服务业态, 旨在更广泛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层巡展的方式包括展板会展、指定场所会展、博物馆流动活动、节日宣传巡展、数字化展览、文化演出活动、地区主题活动等,虽然类别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为了服务大众,提升大众文化素养与审美情操,为大众解决精神文化需求。

二、经验与成果

(一)资源整合,与时俱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岳阳流动博物馆积极挖掘和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包括馆藏历史文物、红色革命文物、全国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等,形成多样化的展览内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展览。这种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展览内容更好地满足了公众的文化需求,提升了展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如 2019 年推出“洞庭之瑰——馆藏珍贵文物赏析 ”展览内容,2021 年线上线下同步推出“峥嵘岁月,红色百年——馆藏革命文物展示 ”展览。此外,每年精选全国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内容打造流动博物馆巡展展板,让展览内容能够从多方位进行展示。 目前累计在岳阳市范围内 46 个乡镇村的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广场及其他公共活动场所开展巡展活动,使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人民都能够参观学习和鉴赏博物馆举办的各种展览,拓宽他们的眼界,提升他们的思想内涵,从而将以博物馆展览为代表的社会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给不同地区的人民,全面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宣传与文化教育价值,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都做出了贡献。

(二)创新形式,增强公众服务体验感和满意度

作为博物馆教育的载体,流动博物馆的发展空间最具前瞻性、有效性和普遍性。岳阳流动博物馆以简单扼要、灵活多变的形式活跃于社区、乡村、学校、景区以及军营,成为民众教育的常设教育模式。岳阳市博物馆精心设计制作 40 块活动展板,通过“展板巡展+研学活动+志愿服务 ”等多重结合的方式,将湖湘文化、本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互动体验活动与学校课程及社区教育内容有机结合,深入基层单位开展宣教活动。这种灵活的展览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单向流动局限性,打开了传播的新局面,使得更多观众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文物和展览。针对研学社教活动,岳阳市博物馆根据活动形式及基层地区受众的需求,专门设计开发便于携带,可操作性强的研学课程,如藏品阅读、墨影寻踪——拓印体验课、文物小医生的妙手匠心等,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既让公众通过实践感受到文物的独特魅力,又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情。

(三)文化赋能,分馆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自 2022 年开始,岳阳市博物馆将自身工作与岳阳市文旅局扶贫工作相结合,将流动博物馆的业务向更基层的村镇下沉,在基层文旅融合业务上发挥流动博物馆的影响力,让文博服务延伸到最基层的自然村。2022 年至今,岳阳市博物馆通过实地调研与考察,已打造建设成岳阳市博物馆泾港村分馆和岳阳市博物馆伏林村分馆。泾港村分馆占地 200 多平方米,主要为民俗类展品,包括清朝、民国、解放初期三个时期的农村生产生活物件,计 1400 余件。其中,生产物件 273 余件、生活物件 594 余件、住行物件 168 余件、票证 387 余件。伏林村分馆占地面积 50 余平方米,展出伏林村征集来的近代民俗文物 80 余件,犁铧、耙子、风车、木犁、锄头、背篓、耧等,表现上个世纪伏林村民用勤劳双手创造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及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进程。岳阳市博物分馆以历史民俗展览的形式直观生动地把村史呈现在村民们面前,助力留住美好的乡村记忆。在促进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同时,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助推乡村文化建设,共同打造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问题与挑战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文化惠民政策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愈发凸显。博物馆的教育应是面向大众、面向全体的 一种文化普及性教育。岳阳市博物馆文化行旅项目也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它把以往单纯的靠观众 “走进来 ”参观博物馆的形式转变为“走出去 ”,把文化惠民送到群众身边。当然,在近几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展示形式单一,缺乏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其主要宣讲形式是通过文物展板实现的。这种方式制作简单、方便运输、直观清晰,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观众对于数字化、虚拟化的展示形式有了更高的期待,持续依赖于静态的展板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对于受众无法做到因人施讲、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参观需求。

作为一种博物馆新业态,结合流动博物馆的实践经验,岳阳流动博物馆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于满足公众的多元化文化需求。一方面要精心研发博物馆基层巡展内容,强化博物馆文物的展览宣陈方式;另一方面需引入数字化、虚拟化的展示形式,提升展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更好地增强博物馆文化资源利用的多元化,为岳阳市博物馆文化行旅项目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价值助力。

四、结语

综上,岳阳市博物馆在党和国家文化建设政策的指引下,经过自身的不断探索,不仅实现了免费对公众开放,而 且“以公众需求作为我们自己的追求 ”,创造性地形成了“文化行旅:岳阳流动博物馆和岳阳市博物馆分馆 ”项目的基本思路,经过精心组织,周密计划,通力协作,成功地举办了 “文化行旅 ”系列活动,使博物馆走向社会,走进了社区、学校及乡村地区,实现了办馆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实现了更好地利用博物馆馆藏历史文化遗产,对广大群众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为广大群众提高文化素质服务的服务理念。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