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9 16:11:31
■ 通讯员 尹义龙 张红斌 苏艳敏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2023年5月,湘潭市以“小切口”改革为抓手,从公立医院选派了第一批22名 “第一书记” 到基层医疗机构驻点工作。
一年多来, 22名“第一书记”在基层 充分 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派出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医疗业务一体化、同质化管理,努力破解基层卫生发展难题, 促进基层医疗水平稳步提高。 派驻 “ 第一书记 ” 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较 2022年同期增长48.68%, 出院人次增长 27.11%, 医疗业务收入增长 25.31%。 在 “第一书记”的带动下, “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的 目标正逐步实现。
2024年6月,湘潭县人民医院派驻至中路铺镇中心卫生院的 “第一书记” 蔡智在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司举办的 “ 党建引领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宣讲会 ”上, 介绍湘潭市 “‘第一书记’ 行动 ” 这一 创新做法 。 “‘第一书记’ 行动 ” 这一创新举措获评《健康报》 “2023基层卫生健康十大创新举措”,先后5次在全国作典型经验介绍,《健康报》《湖南日报》、红网等媒体相继报道 。
传授技术 , 培养人才,为基层机构 “造血”
派出一名专家,培训一批人才,服务一方百姓,是我市向基层医疗机构派驻 “第一书记” 的初衷;而提升医疗机构 “造血”能力,就是 “第一书记” 扎根基层的重要任务。
这次从市内二、三级公立医院选派的 22 名“第一书记” , 均 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绝大多数都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湘潭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雷超奇任湘潭县姜畲镇中心卫生院 “第一书记” 后,带来精湛技术的同时,还在卫生院打造了中医门诊、特色治疗及康复俱全的 “中医特色专科”,使这个过去曾门可罗雀的基层卫生院热闹起来,众多患者慕名而来。
雷超奇还与卫生院中医医师伍晓洁结成师徒,在他的耐心教导下,伍晓洁技术进步很快,对一些常见症状开方用药手到病除,患者口口相传,使伍晓洁拥有不少 “粉丝”。
湘乡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罗诚武在白田镇中心卫生院担任 “第一书记” 后 ,在卫生院开设儿科门诊服务,接诊患儿 300 余人次 ;他还积极 开展 了 胸痛救治单元、卒中防治站的建设,协调当地医保部门,将 疑难杂症患者 通过 “ 绿色通道 ” 转至湘乡市人民医院检查, 结算仍在 卫生院, 使 患者 仍 享受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报销待遇, 在 方便群众便捷就医 的同时 ,降低群众就医负担。
湘潭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 “第一书记” 在基层指导开展新诊疗技术近百项,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设专家门诊、名中医工作室、基层旗舰中医馆、基层急救站,基层百姓看病不再难,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送医入户,慢病防治,为百姓健康 “把门”
雨湖区楠竹山镇的成元丰老人一次意外摔倒导致骨折。在湘潭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楠竹山镇卫生院 “第一书记” 曾屹协调下,老人走 “绿色通道”很快就被送到市中医医院。出院后,作为家庭签约医生团队的一员,曾屹对老人开展入户随访,仔细检查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指导康复。
家庭签约医生团队的一员,是基层医疗机构 “第一书记” 共同的身份,他们与家庭签约医生团队中的全科医生、护理人员等一道,为百姓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健康服务。
高血压、糖尿病(简称 “两病”)作为两种常见慢性病。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鑫,作为 “第一书记” 被派驻至雨湖区长城乡卫生院后,充分发挥了 “第一书记” 传、帮、带作用,致力于推动基层医疗服务的提升和 “两病”门诊工作的创新发展 , 规范卫生院 “两病”的管理,培训指导卫生院医生专攻代谢内分泌专业。同时,李鑫还协助开展 6 项新技术,拍摄基层糖尿病健康管理随访教学视频,为“两病”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医防融合服务。
市三医院派驻荷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一书记” 肖瑾,带领团队开展糖尿病基层防控研究,申报市医学会课题《社区 DPCC 模式对 2 型糖尿病的防控效果分析》并成功立项,实现该社 区 卫 生服务 中心科研课题零的突破。
据介绍,目前派驻 “第一书记” 的基层医疗机构,都设置了 “两病”门诊,建立了“县治、乡管、村访”防治结合模式,实现“两病”患者筛查、签约、治疗、管理、随访等全流程管理,让目标人群晚发病、不发大病,减少并发症风险。
创新举措,医防融合,助力健康乡村建设
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湘潭以 “小切口”改革为抓手,通过向基层医疗机构派驻 “第一书记” 这一创新举措,实现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基本公卫服务与基本医疗融合、基层卫生改革与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融合,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持续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优服务、升能力、促管理”,打通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
“第一书记” 工作方案中明确了 “第一书记” 的职权职责和待遇保障,使他们在守护基层群众健康的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
韶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专家的张凯在韶山市银田镇卫生院任 “第一书记”期间 ,不但把派出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与技术带下来,还通过培训和制度建设等,把先进管理理念也带到了基层。经过他的协调和韶山市人民医院的大力帮扶,曾亏损多年的银田镇卫生院诊疗能力明显提升,一年时间便扭亏为盈。因工作突出,张凯被任命为韶山市杨林乡卫生院院长。
担任岳塘区五里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一书记” 的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基层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与宣教 , 积极进行危重症病人救治处置能力等培训,开展胸腔穿刺、一次性支气管镜使用等多项诊疗项目,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提高不少。
杨梨还通过 “幸福呼吸”项目,对辖区居民进行慢阻肺病高危因素筛查,将确诊患者纳入慢病管理系统,对高危人群跟踪随访, 有效 降低社区居民慢阻肺发病率。这一做法入选 “ 2023 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 2024 年 11 月,她在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作典型发言。
在 “第一书记”的积极助力下,湘潭市在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绩效评价中成绩斐然,连续两年荣膺市州第一名。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 在总结第一批 “第一书记”工作经验后, 即 将 按照网格化、分梯次原则,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较强的 26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 第二批 “第一书记” ,同时辐射带动周边一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 “第一书记” 服务全覆盖,持续推动上级医疗资源向城乡基层延伸,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