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物主题研学创新建设“十佳案例(课程)”遴选作品展示:送给毛主席的家书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9 16:47:14

    案例(课程)内容:

    革命文物:

    杨开慧烈士的手稿

    1982年,在修缮杨开慧故居时,在她的卧室内侧墙壁离地面两米的墙缝里,发现了杨开慧的书信手稿,收信人包括毛泽东以及弟弟等亲人,但此时,收信人都已经不在了。最感人的是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书信,漫漫长夜里,她把思念、希望、挣扎、不安、无奈……写成手稿,藏进墙缝。直到1982年被发现,此时毛泽东,已离世6年,而杨开慧,已经牺牲了52年。毛泽东生前从未收到过这些家书,但他在杨开慧牺牲27年的时候,写下了“我失骄杨君失柳”。穿越时空,超越生死的对话,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征途中,他们彼此的守候与默契,饱含了伟大革命者对民族、对国家最深沉的爱!

    课程目标:

    1.历史情感共鸣:探索杨开慧烈士的英雄事迹;

    2.红色精神传承:深刻理解红色精神的意义;

    3.实践探索历史:趣味实践感受历史的厚度。

    课程内容:

    1.家书朗诵:观看《信中国》视频,感受这封信件的情感寄托。

    2.红色家书:完善表达信件残缺字迹,摘录杨开慧的手迹。

    3.红色信使:穿越时空,担任红色小信使,完成革命烈士的遗愿,把信件送到韶山去,传承红色精神。

    4.综合能力:学习讲解技巧,讲述红色故事,弘扬革命传统和精神。

    课程评价:

    1.自评:对自己整体表现进行评价;

    2.互评:对团体内部相互进行评价,记住他人的美好;

    3.评优:根据整体行程中的团队及个人表现,累计团队及个人积分,最终进行优秀奖的评定,颁发相应证书(红色小信使证书与徽章);

    4.对导师在研学过程中的指导与管理进行评价,心怀感恩;

    5.对整个研学行程进行评价,发现研学课程中的美以及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