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数字化建设助推乡村扩岗就业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10 16:44:4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周超

“三年前我就回了湘潭,并在市区买了房子,没去外面打工了。现在的工作是每天在自己的社区蔬鲜驿站里通过线上接单、下单,然后接收、分发各位邻居、朋友订购的新鲜蔬菜、食用蘑菇、龙虾,甚至蛋类、猪肉等,每天在手机或电脑上操作一下,轻轻松松赚个300元左右,还照顾了家里,不比在外打工差。”这样悠闲的生活让湖南省湘潭市民刘女士感到很满足。

近年来,湘潭市出台一系列创业就业政策,积极鼓励包括返乡农民工在内的失业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湘潭的返乡农民工中,像刘女士这样成功创业的案例就有几百个。

在湘潭市姜畲国家级农业示范园,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不但没有减少就业岗位,相反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当地大量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

搭建农村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促就业

姜畲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占地40平方公里11村,大量出产高品质食用菌、鹌鹑、澳洲淡水龙虾、沙子岭猪、湘潭矮脚白和九华红菜薹等品牌农产品。该园通过建立数字化蔬鲜综合服务平台,将零碎的、碎片化的农产品供求资源和信息进行整合,融合线上线下,建立供销双循环系统,形成农产品产业生态圈,产生整体效应并进行延伸,带动了大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目前,园区数字蔬鲜综合服务平台的注册用户已达34500户,入驻农产品企业86家。

以食用菌供应链为例。姜畲国家级农业示范园每天出产3万斤高品质食用菌。当地每家每户都是将自家两百平方米左右的闲置猪舍、鸡舍等进行改造,建成标准的数字化食用菌房。园区通过数字化系统及时调温,调湿,调水,调光,进行远程投送管理,帮助各户做精细化的高附加值生产并包揽产品销售。培养的专业户越多,就业岗位就越多。目前园区光食用菌专业户就已培养了26户,直接带动当地5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近创业。

为了让消费者拿到干净品相好的食用菌,园区需要在发货前将菌菇的菇蒂削掉。这是一项细致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工。阳谷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阳谷村安置区长期有150多人从事削菇工作,高峰期有两百多人一起削菇,连附近的麻将馆老板都关门加入了削菇队伍。

据了解, 一个优秀的工人 天能 100斤 菇,挣工资两百元;一般的工人每天只能削 十斤 菇。按 每天出 产高品质 食用菌 3万斤 计算,园区 每天 削菇的工人保持在400人左右,绝大部分都是附近的农民工。

延伸农村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助就业

数字化蔬鲜综合服务平台搭好了,农产品供不应求,产销两旺。园区负责人章军把目光投向了园区以外。今年,园区和湘潭市的中石化和中石油签订了建立至少100家乡村驿站的合作协议,计划在湘潭市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各加油站设立蔬鲜小超市;同时在湘潭市城区建立至少100家城市驿站,大量扩岗就业。截止目前,园区已建成社区团店78家,小区布点205家,安排了包括返乡农民工在内的4000多人就业。

姜畲国家级农业示范园负责人章军介绍,湘潭市人社部门常年上门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公司发展很顺利。日常他们除供应全市几百个蔬鲜点位以外,还要供应湘潭市16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蔬鲜菜品,并且业务已经延伸到了上海各大型餐饮集团,未来将帮助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

责编:蒋睿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