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创显匠心——非遗传承人罗云军的三十余载竹编情

  怀化日报   2025-01-11 10:27:30

图/文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雨 通讯员 杨锡建

(黔阳竹艺馆坐落在黔阳古城内)

(第五代非遗竹编技艺传承人罗云军和他的黔阳竹艺馆)

1月7日,第五代非遗竹编技艺传承人罗云军的黔阳竹艺馆内,只见各式各样的精美竹编品陈列其中,一段竹,一片篾,在手艺人的指间来回翻飞,就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竹编产品,不禁让人感叹这不仅是一棵竹子完美蜕变的咏叹调,更是竹编艺人用心、用情、用时的热爱和投入。

黔阳竹类资源丰富,当地人用竹子制作竹制工艺品的历史源远流长,黔阳“毛氏竹艺”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现年55岁的罗云军,从小对竹艺兴趣浓厚,师从竹艺大师毛兆良,成为了“毛氏竹艺” 第五代传人。

纯手工制作竹编30余年,罗云军的双手对竹子再熟悉不过,一根厚度不到3厘米的竹条,在他手中可以劈成4条,甚至是5条,剖削后的竹条厚度仅有几毫米,反复刮削去除竹刺后,竹篾纤细均匀、光滑柔顺,蒸煮、上色、编织,这些竹条在手艺人的手中,变成了灯笼、篮子、手提包等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产量、高效率的现代工艺制品取代了传统竹编产品的地位,纯手工的灯笼一天只能制作两个,但售价却只有35元,这种窘境使得竹艺园的手艺人越来越少,竹编技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罗云军说:“我希望把中国的文化传统保留下来,传承下去,继续发扬光大,希望爱做竹艺文化的年轻人来免费学习。”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竹编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需要工匠默默坚守和虚心传授,为了推广竹编文化,罗云军的竹艺园免费招收学徒,并且与上海的高校建立了联系,通过网络直播,为大家“云”上传播竹艺文化,让竹编文化绽放出了更强劲更持久的生命力。

(黔阳竹艺馆座落在黔阳古城内)

(黔阳古城竹艺馆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第五代非遗竹编技艺传承人罗云军和他的黔阳竹艺馆)

(第五代非遗竹编技艺传承人罗云军正在展示他的作品)

(黔阳古城竹艺馆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匠人的双手)

(非遗竹编技艺)

(非遗竹编技艺)

(非遗竹编技艺的耳钉和发簪)

责编:周紫云

一审:周紫云

二审:肖畅

三审:廖声田

来源:怀化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