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茆山下方家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12 11:32:44

□方先渠

岳阳(巴陵)郡县古城周边,最高大有名的山,明《隆庆岳州府志》载,当数“东南三十里黄茆山”。因此,邑人称之为“望山”,尊为风水宝地。黄茆山下有康王桥、落马桥、马嘶塅。这些地名的来源,人道是南宋高宗赵构还是康王时,曾路过这里,所以叫康王桥。因坐骑受惊,他被摔落马,所以叫落马桥。据说当时附近的人们,还听到了马的嘶叫声,所以叫马嘶塅。当然,这都是传说。我的老家就是落马桥边的方家塅。

方家塅自明弘治年间(约公元1490年)形成村落,历朝历代的村民都姓方,所以取名方家塅。据《族谱》载,先祖是从沙陂迁潼溪再迁梅子市,最后迁这里的。至今540多年,成了全县方姓人数最多的聚居地。

方家塅地势依山傍水。村后山峦延绵,树木成荫,花草繁茂。村前小河环绕,水道蜿蜒,岸柳青翠,波声潺潺。河上游建有石堰,坝下建有渠圳,这一河清水,就是养育这里世代儿女的甘泉乳汁。

方家塅屋场,是我国南方农村常见的传统民居建筑。村口是烟火塘,一边是老屋场,一边是新屋场。老屋三进天井,一重一重向上伸,最上层正中设有家神堂,两边房间连着房间、走廊连着走廊,分居各家各户,房次清晰,辈分森严。新屋是一个围子,各家各户散布四周,共一个门头出入。老屋新屋靠烟火塘边,各有一块空旷地坪,农忙时晒谷打豆用,夏秋天夜晚乘凉用。盛夏时一到晚饭后,人们在地坪上泼一层水,搬来竹床,煎上老茶,带上烟壶,摇着蒲扇,点燃由稻草、艾叶、辣蓼编成的驱蚊薰条,以长者为中心,一家人或几家人围在一起闲聊,要到过了半夜天气凉快了才回屋睡觉。方家塅这样的场景充分展现出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之乐,也体现了儿女双全、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时有村干部来谈谈农事安排,时而三五小孩串门相邀,唱着刚从学校里学会的歌谣,为古老的村庄注入了时代气息和勃勃生机。

方家塅以崇耕尚读、诚实勤俭为家风。全村百十户人家、六七百人丁,都显得平平凡凡,活得平平静静。直至晚清,出现了寿吾公锡吾公两兄弟,他们同榜中秀才,轰动一时,成为全县美谈。寿吾公曾创办黄莲寺小学(现为县二完小),后任县文教科长、劝学所长;锡吾公曾聘监县立中学,后任县视学。两人都是终生办教育终生重视教育。现在寿吾公直系儿孙中代代都有大学毕业生,代代都有中小学校的校长、教师,有20多个“五代书香”“五代教师”之家。整个方家塅,现仍是读书成风。

方家塅几百年来,基本上是以种粮、种菜、养猪为主的传统农业经济。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并入市开发区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现方家塅附近,有市级工业园、康王工业园、羊角山工业园、木里港工业园,还有黄茆山风景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动实践,迅速突破了固有的传统模式,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村民们有的成了新式工人,有的成了新式农民,有的做基建,有的开店铺,有的贩菜果,有的跑物流,亲手建设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今,一栋栋、一排排红砖红瓦的崭新楼房,铺就了乡村振兴新画卷。方家塅的今天,体现着新鲜而多彩的农村生活,建构着美好而富裕的小康社会,真令人感到欣喜和自豪!

方家塅抬头可见黄茆山。有时,天空晴朗,挺拔的主峰高耸入云,显示出黄茆山的雄伟气派。有时,雨雾迷漫,云海中群峦石烟缭绕,黄茆山更显缥缈和神奇。据史载,这里曾是张果老修行处,山顶有庙堂遗迹,还有石桌、石凳、石棋盘、石棋子,留下了千古之谜。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初,黄茆山还见证了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洒热血的一曲悲歌。1950年4月3日,设在康王桥的县一区区公所,突然遭到本地土匪武装偷袭,区乡干部英勇作战反击,多人壮烈牺牲,其中有五位南下干部。县里剿灭这些土匪后,在山下建立了烈士的墓地和纪念碑。碑额有一个巨大的五角红星,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黄茆山,在我心中是神圣的。为此,我献上一首《蓦山溪黄茆山》小词:

郡郊形胜,移步今登谒。放眼楚天云、洞庭波,城乡翠叠。林荫石庙,雾霭隐神仙;红星碣,人犹说,代代怀先烈!

小康岁月,四麓皆春色。喜看山前,涌车流、高速高铁。桥边塅里,更远近新区;开阡陌,兴百业,宏景从头越。

责编:王相辉

一审:吴天琦

二审:徐典波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