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13 08:24:55
编者按
近期,由湖南日报社、湖南省文物局联合摄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属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北京发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湖湘一万年》(第一季)在CCTV-4、新湖南客户端、金鹰纪实频道接续播出。
这是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从考古的角度重建湖南的远古时代。从玉蟾岩的一粒稻种,到“中国最早的城”城头山,再到鸡叫城遗址,纪录片以“湖湘一万年”为特定的时空经纬,融合贯通湖湘考古成果、文物资源、历史文献等丰富、权威的湖湘历史文化研究成果与实物留存,充分运用现代影像技术,梳理湖湘一万年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发展脉络,提炼、聚焦湖南的文化高光点,谱写一部波澜壮阔的湖湘万年时光史诗。本期,湘江副刊专访该片主创,讲述“何以《湖湘一万年》”。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慧文
一万年,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约一万年前,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从狩猎采集社会逐渐转变为农业社会。
约一万年前,人类已经开始使用更复杂的工具和技术。磨制石器、制作陶器,旧石器时代文化逐步演变发展为新石器时代文化,人类也开始发展出更复杂的艺术和宗教形式。
这个时间节点,对于湖南也意义非凡。经过考古发掘,湖南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有人工干预痕迹的、距今14000年左右的水稻,出土了距今18000年左右陶片。在距今八九千年前,澧阳平原的彭头山文化已经出现有明显迹象的稻作农业……
远古时期的湖南是多么辉煌灿烂!然而,公众大多对此并不了解,反而对远古湖南有着根深蒂固的“蛮荒之地”的印象。《湖湘一万年》策划、湖南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云梦认为,这样的刻板印象亟须打破,制作《湖湘一万年》这样的纪录片正是一种努力的尝试。
对话
湘江副刊:是在什么契机下要制作《湖湘一万年》的?
张云梦:从2004年至2009年,湖南日报社旗下的三湘都市报,先后与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物局共同推出了四组大型系列专题文化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文化界和新闻界的大咖们建议,将这四大系列文化报道的成果结集,于是,三湘都市报编辑部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编了《发现湖南》丛书,分为《寻找家园深处的珍藏——湖湘物质文化遗产之旅》《寻找民间灵性之光——湖湘非物质文化之旅》《根与源——历史文化名人湖湘之旅》《老祖宗的那些事——湖湘文明溯源之旅》。最后这本,就是通过生动有趣的考古故事、丰富珍贵的考古实物,追溯湖湘远古文明的幽深场景,帮助人们重新认识湖南古代文明,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作用和地位。
自先秦以来,地处华夏腹地的湖南一直被视为文化的“蛮荒之地”,贬谪官员的“流放之地”。这种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忽视了湖南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明成就。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考古的成果,我们可以说,上古的湖南绝非不毛之地。在出版这套丛书的时候,我们当时就意识到,除了付诸文字之外,还要把湖南的文物考古成果有声化、有形化,以此更好地传播好、诠释好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深厚底蕴,特别是让年轻受众喜闻乐见。基于同样的共识,报社和湖南省文物局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达成了拍摄《湖湘一万年》的初衷。
其实,我们在2014年就形成了基本文案,并和湖南文化界、考古专家进行了多轮探讨沟通,经过8年打磨最终形成了10集完整的纪录片结构,直到2023年才正式立项。
湘江副刊:为什么选择纪录片的形式?
张云梦:早在2014年,我们就感知产品内容的视频化是一种传播趋势,无论是大众传播还是分众传播,都将离不开视频这个载体。考古纪录片能通过高质量的影像和视觉效果,将考古现场、文物细节以及历史场景生动地、全景式地呈现在受众面前。相比于文字描述,视觉化的呈现方式更能帮助受众理解考古发现的重要性,提升受众对考古文化的认知。最重要的是,随着手机移动端的兴起,内容视频化更能扩大传播面,发散地、持续地直达海量受众,从而提升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口碑值,增强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湖湘一万年》海报。
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纪录片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是文字所难以达到的,比如对史前农业和城市发展的展示,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纪录片也可以更好地展示现代科技在考古和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大家可以在《湖湘一万年》这部纪录片的前5集中看到这种效果和优势。
湘江副刊:筹拍之初参考了一些纪录片吗?
张云梦:《楚国八百年》《良渚》都拍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参考的对象,也是追赶目标。它们的影像表达手法、讲故事的方法,以及观众的讨论,我们都做了研究和参照。从目前《湖湘一万年》前5集的传播效果来看,可以说做到了等量齐观,各有特色。
湘江副刊:《湖湘一万年》的前五集《稻作之源》《凤起沅湘》《众城之祖》《南疆古国》和《青铜迷踪》,有着什么样的逻辑轴线?
张云梦:以时间轴为主线来讲述各个主题,但实际上都是在回答同一个问题——远古湖湘不是“蛮荒之地”,它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有着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湘江副刊: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了解湖南的史前社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湖湘一万年》剧照。
张云梦:以前湖南的远古时代被大大低估了。了解湖南的这段历史,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湖南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好地理解湖南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比如高庙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被誉为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比如道县的玉蟾岩、澧县城头山,都有非常重要的发现。通过纪录片的传播,我们想要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转化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动力,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年轻群体的家国情怀。作为媒体人,我们有义务把湖湘文化传播好诠释好,并重新定义它的历史地位。
责编:廖慧文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