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印发《湖南省冬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2025年版)》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13 09:05:34

湖南省冬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2025年版)

本病中医认为系外感时令之邪或非时之气,或客于肌表,或犯于肠胃,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咽痛、头身疼痛、咳嗽、乏力或呕吐、腹泻等症。部分病邪入里化热,壅闭于肺,出现高热、喘促等症,甚则里闭外脱,出现危候。

一、预防方案

1.防治通用方案

推荐处方:流感防治方(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拟方)

【功效】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参考方药】银花10g 连翘10g 桔梗10g 荆芥10g 薄荷10g 防风10g 羌活10g 芦根10g 板蓝根10g 甘草 6g

本方适应于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三剂为一疗程),也可用于流感初起症见:发热畏风、口渴鼻塞、身痛咽痛者。小儿用量减半(1~10岁)

2.儿童预防方案

■ 推荐预防处方:玉屏风散加减

【功效】益气固表,清热解毒

【参考方药】生黄芪10g 炒白术6g 防风5g 芦根10g 金银花6g 甘草3g

本方适应于流行期间体弱易感儿童。

■ 中药香囊外用

【功效】芳香辟秽

【主要组成】丁香3g 木香3g 白芷3g 菖蒲3g 山柰3g 薄荷脑3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绛色布缝制小药袋,装入药末,佩戴胸前。2-3天更换一个香囊,可以连续使用1周。

3.成人预防方案

推荐预防处方:玉屏风散加减

【功效】益气固表,化浊辟邪

【参考方药】生黄芪15g 炒白术10g 防风6g 金银花10g 连翘10g 藿香6g

本方适应于流行期间体弱易感者。

二、治疗方案

1.儿童治疗方案

■ 风寒束表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舌质淡,苔薄白,脉浮。

【治法】辛温解表,散寒止痛

【基础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参考方药】荆芥6g 防风6g 羌活3g 柴胡6g 前胡6g 紫苏叶5g 桔梗3g 辛夷5g(包煎) 川芎5g 生甘草3g

【加减】头痛甚加白芷、葛根;恶心呕吐加藿香、姜半夏;发热渐重、舌红苔薄黄者加金银花、连翘;纳差、食少加鸡内金、神曲。

【参考中成药】小儿荆杏止咳颗粒,通宣理肺颗粒。

■ 风热袭表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寒或不恶寒,头痛,咽痛,伴四肢酸痛,纳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基础方】银翘散加减

【参考方药】金银花6g 连翘6g 淡竹叶5g 薄荷3g(后下)  荆芥6g 牛蒡子6g 芦根10g 生甘草3g 板蓝根10g 桔梗3g

【加减】高热加生石膏(先煎);咳嗽有痰多加苦杏仁、前胡;咽红肿痛加玄参、射干,热甚动风导致抽搐者加钩藤、蝉蜕。

【参考中成药】芩香清解口服液,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清宣止咳颗粒,连花清咳片。

■ 邪热犯肺

【临床表现】高热,咽痛,咳嗽,有痰,伴或不伴喘息,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基础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参考方药】蜜麻黄3g 杏仁6g 知母6g 生石膏20g(先煎) 浙贝母10g 葶苈子5g 黄芩5g 柴胡6g 茯苓10g 薏苡仁10g  生甘草5g

【加减】咳嗽剧烈加款冬花、前胡、紫菀;咽喉疼痛加射干、牛蒡子;大便干结加生大黄(后下)、厚朴。

【参考中成药】连花清瘟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喉咽清颗粒(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 邪犯肺胃

【临床表现】发热,或恶寒,头身酸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舌红,苔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肃肺胃,化湿和中

【基础方】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减

【参考方药】葛根10g 黄芩6g 黄 连3g 苍术5g 防风6g 姜半夏6g 厚朴5g 藿香6g(后下) 车前草10g 生甘草3g

【加减】呕吐明显加竹茹、白豆蔻(后下);咳嗽,咯黄痰加枇杷叶、前胡;积食加六神曲、焦山楂。

【参考中成药】葛根芩连丸,藿香正气口服液。

■ 气阴两虚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纳少,咳嗽,痰粘,舌淡红,少津,苔薄,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阴

【基础方】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参考方药】沙参10g 麦冬6g 白扁豆5g 桑叶5g 天花粉6g 玉竹6g 神曲10g 枇杷叶6g

【加减】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痰多者加瓜蒌皮;积食便秘者加炒莱菔子,低热者加竹叶、生石膏,汗多者加五味子、煅牡蛎。

【参考中成药】生脉口服液。

儿童用法和剂量:每日1剂,每剂煎煮2次,煮沸后15分钟倒出药液,混合成300ml药液,餐后温服。3岁以下每次不超过50ml,3-6岁每次不超过100ml,7岁以上每次不超过150ml,每日2次。

2.成人治疗方案

■ 风寒束表

【临床表现】发病初期,恶寒,发热或未发热,无汗,身痛头痛,鼻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而润,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辛温解表

【基础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参考方药】荆芥10g 防风10g 甘草6g 茯苓15g 川芎6g 桔梗6g 独活6g 前胡10g 枳壳10g 白芷10g 柴胡10g 羌活6g

【加减】发热甚加麻黄、葛根;咳嗽甚加苏子、杏仁;鼻塞流涕重者加辛夷、苍耳子;纳差者加稻芽、山楂;年老、乏力者加党参。

【参考中成药】感冒软胶囊,九味羌活丸,风寒感冒颗粒。

■ 风热袭表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口渴,舌质边尖红,苔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基础方】银翘散加减

【参考方药】银花15g 连翘10g 桑叶15g 菊花10g 桔梗6g 牛蒡子10g 芦根15g 薄荷6g

【加减】咳嗽重加杏仁、葶苈子;咽痛甚加射干、僵蚕;发热甚加石膏、天花粉。

【参考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复方芩兰口服液,喉咽清颗粒,连花清咳片,复方感冒灵颗粒。

■ 风寒化热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身痛,头痛,咽痛,口渴,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疏散表邪,清热解毒

【基础方】柴胡羌蒲汤(全国名中医袁长津教授经验方)

【参考方药】柴胡15g 羌活10g 前胡10g 枳壳10g 黄芩10g 桔梗6g 连翘15g 蒲公英15g 法半夏9g 甘草6g

【加减】伴身疼、头痛明显加川芎、白芷;咳嗽咳痰,加麻黄、杏仁。

【参考中成药】柴石退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清热消炎宁片,炎可宁丸。

■ 邪犯肺胃

【临床表现】发热或恶寒,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头身酸痛,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数。

【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基础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参考方药】藿香10g 白芷10g 紫苏叶10g 茯苓15g 大腹皮10g 甘草6g 桔梗10g 陈皮6g 炒白术10g 厚朴10g 法半夏9g 生姜5片 红枣5颗

【加减】畏寒者,加荆芥、防风各10g;纳呆、食少加神曲、鸡内金。

【参考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水。

3.变证

■ 热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频剧,喘憋,痰黏稠或黄或有血丝,喘促短气,咽喉肿痛,口渴,目赤,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泄泻或便秘,舌红或绛,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宣肺平喘,清热化痰

【基础方】宣白承气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参考方药】生石膏30g(先煎) 大黄5g 桔梗10g 连翘12g 炙麻黄6g 瓜蒌皮10g 桑白皮10g 蒲公英30g 葶苈子10g 生甘草6g 炒杏仁10g

【参考中成药】羚翘解毒片,射麻口服液,痰热清胶囊,宣肺败毒颗粒,银黄清肺胶囊,一清颗粒。

■ 气营两燔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胸闷喘促或胸胁胀痛,咳嗽气急,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溲赤,便干,舌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气解毒,凉营泄热

【基础方】清瘟败毒饮加减

【参考方药】生石膏30g 水牛角30g(先煎) 玄参10g 生地15g 金银花30g 黄芩10g 麦冬15g 牡丹皮10g 连翘15g 黄连9g 栀子12g 赤芍9g 生甘草6g 瓜蒌15g 芦根15g

【参考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双黄连注射液等。

■ 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发热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红绛,苔黄或燥,脉数或芤或促。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基础方】生脉散、三石汤

【参考方药】西洋参10g 麦冬15g 五味子6g 寒水石30g 滑石15g 竹茹15g 苦杏仁10g 金银花10g 通草6g 生石膏30g

【加减】神昏便秘者加牛黄承气汤(安宫牛黄丸用6g大黄水送服)。

【参考中成药】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三、外治治疗方案

■ 针刺疗法

【主穴】列缺  合谷  风池  太阳  外关

【配穴】风寒束表配风门、肺俞;风热袭表配大椎、曲池、尺泽;风寒化热配风门、大椎、曲池;邪犯肺胃配中脘、内关、天枢;热毒闭肺配商阳、少商、耳尖;气营两燔配鱼际、十宣、内庭;内闭外脱实证配水沟、内关、百会,虚证配神阙、关元、气海。

【操作方法】针刺采用泻法;内闭外脱虚证只灸不针。每日1次,每次30min。

■ 艾灸疗法

选取上述合适穴位,风寒束表可加用灸法治疗,内闭外脱虚证予以艾灸回阳固脱。采用悬灸、灸盒灸等方式进行艾灸或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

■ 拔罐疗法

选取上述合适穴位,风寒束表采用闪罐、膀胱经走罐、留罐或扶阳罐温推温刮等治疗;风寒化热、风热袭表及邪犯肺胃,采用闪罐、膀胱经走罐治疗;热毒闭肺、气营两燔采用膀胱经走罐或刺络拔罐治疗。1周2次。

■ 放血疗法

热证和实证者可加点刺放血或刺络拔罐治疗。

■ 刮痧疗法

以肺经、膀胱经、胃经、大肠经为主。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在经络或上述合适穴位处进行上、下反复刮动,以皮肤发红出痧为度,不强求出痧。1周1次,或痧退后行第二次。

■ 儿童推拿

【主穴】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各24次,清肺经、平肝经、揉风池各300次,捏脊50次,拿肩井5次。风寒束表加推三关200次,揉一窝风、外劳宫、迎香各100次;风热袭表加推清天河水、水底捞月、推天柱骨各200次;邪热犯肺加推揉天突、膻中、肺俞各200次,退六腑100次;邪犯肺胃加推清脾经、揉板门、揉中脘各200次,气阴两虚加补肺经、脾经、肾经各300次,揉二马、足三里各100次。根据病情缓急每日1-2次。

四、生活调摄

(一)注意气候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及过度劳累。

(二)合理膳食,营养均衡,适量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类食物。

(三)保持社交距离,在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注意戴口罩,避免呼吸道飞沫传播。

(四)患流感后宜多饮温水,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五)老人、孕妇、婴幼儿、肥胖者和有慢性病者,患流感后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医药辨证治疗。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