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洞开向未来 ——慈利县洞溪乡烟子溪村蜕变之路

朱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13 17:01:2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朱标

隆冬时节,寒风刺骨。清晨,一抹暖阳,穿过云雾,透过山峦,把地处慈利县东南边陲的洞溪乡烟子溪村从睡梦中唤醒。

一大早,村支书兼村主任的张正东来到武陵山隧道平导口的烟紫溪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给鱼儿换水、收单、发货……群峰衔远山,清溪纳深涧。

不远处,动车和谐号穿越黔张常铁路武陵山隧道呼啸而过,宽畅整洁的水泥村道一路蜿蜒,把青山和绿水、未来和希望连成一片。乡亲们杀猪宰羊、打糍粑、置年货……一幅“现代版桃花源”的和美乡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从险途到通途,高铁打开了山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形容烟子溪村的进村道路一点不为过。

从洞溪乡政府出发,经幸福村浦垭,20多分钟车程,便进入烟子溪村的周家组。这是10年前进入该村的唯一村道,挂在悬崖之上,与县道相隔17.8公里,与乡道相隔12公里。23个“之”字拐,直线落差700余米,急转弯、蛇行、穿越,稍有不慎,就可能车毁人亡。

千峰万壑,重峦叠嶂。2015年烟子溪村由金竹和公坪两个村合并而成。22个村民小组378户1116人散落在连绵起伏的褶皱里,是省级乡村振兴重点村。下到谷底,“巴掌大”的盆地被群山环抱,一条山溪直奔金岩。“因为路险,山门不开,地里刨食根本填不饱肚子,九十年代初,村里大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有近400人,村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村。老一辈有些人一辈子都没能走出大山……”张正东回忆。

2014年12月,烟子溪村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黔张常铁路全线最大的控制性工程武陵山隧道在该村全家山开建。武陵山隧道全长9044.1米,是Ⅰ级高风险隧道,穿越世界最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暗河系统复杂多变,岩溶强烈发育,易突泥突水,安全风险高,工程毗邻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环境要求高,工程所在地山势高峻,坡陡谷深,便道曲折多弯,落差大,两侧为悬崖绝壁,交通运输难。烟子溪村原始森林覆盖,植物茂盛,动物繁多,常有毒蛇猛兽出没。

“这是我们所有到过的施工工地中与外界隔得最远的,材料运输车根本就下不来,施工机械和材料进入,工人的居住、吃饭等都成了难题,住在山里边的老乡家里,几十个人挤在一块,开个大通铺,有的人一个多月没有洗澡,吃呢,也是一个月专门出去买一次,大都是买的能放一段时间的食品,很少吃到新鲜的肉食品,好在有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支持帮助,我们才渡过那段难关……”时任中铁隧道集团黔张常铁路项目一分部书记的乔景洪记忆犹新。打通永定区王家坪镇湖田垭至烟子溪村公坪的便道线,令他们终生难忘。

2015年1月29日,一场大雪,把进场的便道全部覆盖。白雪皑皑,天公再造一个“林海雪原”。因大雪突然光顾,没来得及时储备油料,施工机械突然断“奶”。十万火急,他们用挖机开道,再在装载机上装防滑链,一点一点挪动,用了一天一夜把33桶急用的柴油安全运到施工现场。为了打通两处必经的悬崖绝壁,他们一个点一个点的爆破,就像当年建设红旗渠,硬生生从悬崖上抠出了一条路来,每天动用15台挖掘机、5台装载机、2台潜孔钻,60名施工人员干了两个多月,终于打通了9.85公里便道。2017年8月24日,武陵山隧道全线贯通,2019年12月26日,黔张常铁路建成通车。

铁路一通,山门洞开。高铁一响,黄金万两。烟子溪的山门从此打开,险途变成了通途。高铁建设为该村累计扶贫资金近千万元,帮助村民新修便道9.85公里,连接郝溪、幸福、湖田垭3个村庄,聘用本地村民100余人务工,累计支付工资300余万元,培训农民工80余人,涉及电工、木工、钢筋工、瓦工、隧道工、混凝土工等,租赁当地施工机械累计发生租赁费近百万元。项目建成后,临时用地移交200余亩,全部复垦复绿。“交通不便是脱贫攻坚最大的拦路虎。如今,路通了,山货卖出去,还有户外爱好者进村光顾,我们更有盼头了……”村民龚老汉高兴地说。

从通途到坦途,振兴兴旺了产业

如果说高铁的建设打开了山门,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信息流、经济流,征地拆迁补偿改善了环境,聚集了人气,那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则是给村里发展赋予了澎湃的动能,让乡亲们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坦途上越走越宽广。

帮忙不添乱,主动不越位。

2021年6月7日,慈利县交通运输局乡村振兴工作队接棒慈利县供销联社驻村帮扶。黎开新、叶义华、卓军辉奉命出征,黎开新出任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县交通运输局机关、交通运输综合信息中心、水运事务中心、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所、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100余名干部职工与该村监测户8户17人、脱贫户98户285人结对帮扶。

高铁建设征地拆迁给烟子溪村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县供销联社的驻村帮扶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但如何巩固提升发展,却是摆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面前既要解开又要解好的一道实践难题。

驻村驻心。初来乍到,情况不熟。黎开新和队友们一户一户的落,一家一家的访,哪家有几口人,有几亩地,在哪些位置,哪家的孩子在哪里打工,哪家有啥困难……他们都了然于心;哪家有狗,咬不咬人,摸得一清二楚……一年下来黎开新成了烟子溪的活地图。“黎书记的嗓门大,隔老远就听得到,遇到什么困难,给他打个电话,能办的事很快就办好了……”村民庄子会说。黎开新的微信名取名“你开心”,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就是要让乡亲们开心。

黎开新和村两委一班人在乡、县、市之间来回奔走,三年多来,硬是凭着一腔热血和诚心,“讨”到了近300万元真金白银,为村里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能。由于表现突出,黎开新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让水电路网全部配套。三年多来,硬化村主干道21.6公里,通组道路3.85公里,水泥路畅村达户,环形公路连线成网。新建通往溪口镇里仁村的道路4公里,恢复村部挡头洪水毁损路段、重建“6.22”洪灾冲毁道路5处,完成幸福至八家屋场安保设施3.5公里、农户节能灶378套,安装路灯270盏,新建蓄水池8个,铺设管道8.7千米。新建、整修水塔3口沟渠2800米……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基础设施改善了,但村集体经济上不去,怎么办?

“我们村最大的劣势是山高路险,只有从劣势中找到优势,化危为机,才是根本出路。门前的里四溪是九渡溪支流,一直通到金岩土家族乡的红联村,水质特别适合冷水养鱼,何不办个冷水鱼养殖合作社?……”冷水鱼养殖方案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全票通过。经过4个多月的建设,占地8.95亩,投资85.4万元的烟紫溪冷水鱼养殖项目投入使用,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10余万元。

烟子溪的发展,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也牵动着众人的心。

2024年4月12日,慈利县委书记侯铁夫来到该村调研,详细了解项目情况,并要求当地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随后,项目审批手续一周之内全部完成。

县委组织部申报省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获得扶持资金50万元。

分管交通运输工作的县委常委、副县长代劲虽在南京挂职,但心牵村里的发展。听说恢复被洪水冲毁的产业道路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时,想方设法调剂2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县交通运输局倾力帮扶。局长朱会云、分管乡村振兴工作的副局长李书红多次进村入户调研,调度项目建设,为村里筹措发展资金。局党组会开进村,机关党支部和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屋场会上听民意,烟子溪里促振兴。所有结对帮扶责任人跋山涉水,为结对帮扶户办实事解难题……

“冷水养殖项目打算做三期,第一期为养鱼,主要有三文鱼、青鱼、草鱼、鲢鱼、中华鲟等,因为水质好,利于鱼类生长,味道鲜美。下一步,我们还要建二期垂钓园,三期工会活动基地餐饮及配套设施,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吸引更多的外出打工青年回村发展……”谈及未来,张正东信心满满。

如今,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家家都有摩托车,有近半成农户买上了小车,有8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新房,有多名单身青年娶上了外来媳妇……

“如果没有高铁建设,没有乡村振兴的好政策,没有县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扶持,没有驻村工作队的全力付出,烟子溪村的发展步伐就没有这么快……”洞溪乡乡长杨丰说。

从坦途到旺途,“阳光”聚拢了民心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深耕民心,就是要把党的政策以及所有的村务放在阳光下运行。

“以前总怀疑村干部‘暗箱操作',看到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我们都很放心。”今年67岁的村民朱法艮有跌倒后遗症,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曾经是个上访户。打从村里成立了监理会,所有村务公开,他再也没有上访哒。2024年下半年打通里仁公路时,他自告奋勇干了4个多月,有一村民因修路占地不让,他主动用自己的0.54亩口粮田调换,还捐款1000元。

烟子溪村过去因经济发展缓慢等原因,不时有村民上访。然而三年多来,该村群众上访为零。

这得益于该村推进乡村治理,让这个昔日的“上访村”变为如今的“明星村”。近年来,该村在产业发展、移风易俗上齐抓共管,年度综合工作、医保收缴等由全乡排名靠后进入先进行列,获评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先进村。“日子越来越好,村民都忙着发展生产,搞活产业,哪里还有心思上访。”产业兴旺,让群众的生活富裕起来,精神面貌也大幅改观。“前几年,农村人情负担很重,现在,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

为进一步推进村民参与村级重大事务,村里推出了一套“1410”模式,“1”是1个村党支部,“4”是村党员大会、村民议事会、村民联席会、村民代表大会,“10”是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村规民约引导约束制度等10项制度。“阳光”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转变思想,烟子溪村乡风愈加和谐淳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而烟子溪村的蜕变离不开一个有战斗力的村两委班子。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41岁,领头的是今年44岁的张正东,他原是一名畜医。2020年村两委换届,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我是农民的儿子,土生土长,大家选我挑这个头,我就要干好,不辜负乡亲们的厚望”。支委龚杰望,今年35岁,以前在广东潮州打工,年收入10万多元。2018年回村当了一名辅警,2020年担任支委。在建冷水鱼养殖池子时,天天蹲守在工地上,常常忙到半夜,顾不上休息,搬水泥人手不够,自己上。“我的太爷爷是老红军龚子清,他的故事打小就深深地影响着我,我回来就是想为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出把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里的党员群众被村两委班子的默默付出所打动,纷纷站了出来支持村里的工作,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42岁的党员姚吾军在深圳创办了公司,疫情防控期间,带头为村里组织捐款4万余元。

2023年6月,为打通里仁公路,他又组织募捐21万余元,个人捐款3万元;村民庄益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在修通组公路时,因个别群众涉及占地拆猪舍不支持,他主动站了出来,参与调解,协助施工。2024年在修建村部挡头的公路垮坎时,为省钱,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将设计投资60多万元降到了20.05万元,节约资金达3倍以上。

像砍青、修路、垮坎治理等公益活动,村民义务投工投劳每年达300个以上。脱贫户鲁飞明担任村护林员后,积极肯干,带头扑灭山火;村民张攀,常年在外包工从事项目工地打桩,解决村民10多人就业……“现在,村里在外闯荡的好多青年人,都寻思着回来发展,一来可以照顾家人;二来可为村里作些贡献……”姚吾军说。

“大山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烟子溪,烟子溪好地方,好呀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如今的烟子溪,再不是旧模样,户外者的天堂,探险人的诗与远方……”随着冷水鱼养殖二期、三期项目的建成使用,烟子溪垂钓、郝溪村采茶、幸福村徒步、湖田垭观映山红,这条精品旅游线一路繁花,烟子溪的未来必定福旺财旺人气旺。

责编:上官智慧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