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春花为什么冬季盛开?

    2025-01-14 09:55:44

图为近日,江苏苏州盘门景区迎春花含苞欲放。视觉中国供图

近期,全国各地的连翘、迎春花竟上演“春花冬开”。春花冬季盛开究竟是什么原因?到了春天它们还会再开花吗?

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会影响植物开花

我国素来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花卉资源非常丰富、种类也千差万别。就像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众花卉的开花时期也不尽相同。花期的千差万别主要源于不同花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差异,或者说都脱离不了遗传基因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说明植物的遗传稳定性是普遍存在的,遗传因子的变化过程相对漫长。不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能够从基因层面改变花卉的自然花期,或提前、或推迟、或延长、或连续开花等。借助高科技,花期的转变,似乎易如反掌。

生态环境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非常明显。诸如温度、光照、水分、养分、土壤和空气等生态因子,都会影响花卉的开花。尤其是温度,它是影响植物开花的重要环境因素,通过调控植物的光合、呼吸、蒸腾等重要生理代谢过程,影响花卉的生存和生长发育。利用温室或者冷库,根据花卉的不同生长习性,人为设置适合花卉花芽分化和花蕾发育的温度,也可调控花期。

有些花卉需要在强光下开放,如半枝莲、郁金香等;有些花卉在傍晚开花,如紫茉莉、晚香玉等;有些花卉则在晨曦中开放,如亚麻、牵牛等。由此可见,光照也是影响花卉开花的一个关键生态因子。人们通过增加照明设施或者搭建遮阴网,以加光或者遮阴的形式,调控花卉提前或者延后开花。

为了延续后代,聪明的植物也通晓如何适应干旱等逆境。它们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完成开花结果的整个繁衍后代过程。所以,在满足其生长需求的条件下,通过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也可促使植物提前开花。

除此之外,化学控制法和修剪控制法也能调控花卉开花节奏。前者是利用不同生长调节物质打破花卉休眠,加快花卉生长发育。后者则是通过摘心、修剪、摘蕾、剥芽、摘叶、环剥等措施,实现花卉开花的提前或延迟。

“春花冬开”也是自然现象

植物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感知环境变化。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2024年是我国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也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

而温度的升高对植物整个生长周期来讲,影响很大,它们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春天来了,我可以开花了”。这就出现了“春花冬开”。其在海棠、玉兰、桃花、丁香等植物中较为常见。

“春花冬开”虽然反常,但也有规律可循。它是植物在应对异常气候时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应激反应”,属于自然现象。虽然开花会消耗能量,比如连翘、迎春花在冬季提前开放后,到了次年春天就不会再开了。但因为“春花冬开”是局部行为,仅有部分枝条或者单株发生,所以,对次年春季整体开花影响有限,不会妨碍次年春季大部分花朵的正常盛开。

诸如以上各项调节花期的措施,其实都是智慧的劳动人民向大自然学习的结果。我国古代就总结了通过温度升降改变花期的经验,比如,宋代有沸水熏蒸人工催花提前开放的记载,明代有牡丹促成栽培方法,清代《花镜》中记录了“变化催花法”,都是佐证。因此,我们更应该“师法自然,道法自然。”在大自然中,认真观察和细心体会,发现问题和特殊现象,及时总结规律和经验,让千姿百态的花卉,在一年四季的不同时空中穿梭,为大家带来美好体验和幸福感受。

(作者系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

(来源:中国科普网)

责编:伍芳芳

一审:黄帝子

二审:姚瑶

三审:黄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