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四代人,这一碗油润喷香的年味

陈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14 11:18:2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陈佳

春节越来越近,在外奔走四方的游子,如涓涓细流,从八方汇聚团圆。

和和美美的年夜饭,家人们东一筷子西一汤匙,有肉有鱼有美酒,新的一年也就热气腾腾的开始了。

在湖南的年夜饭桌上,每一道菜都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祈愿。比如剁椒鱼头,寓意着“鸿运当头”,姜辣凤爪,寓意着“抓钱抓福”。而梅菜扣肉因为醇厚的口感和“团圆”的造型,成为年夜饭菜单里必不可少的一道经典“硬菜”。

菜品图均为彭家老屋梅菜扣肉店的食客提供

梅菜扣肉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千年前的宋朝。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梅菜扣肉被称为“五花扣肉”,是宫廷中的一道御用佳肴。后来,这道菜逐渐流传到民间,并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味。

在湘菜的演变与创新中,梅菜扣肉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湘派风格。

2021年,位于湘江新区金山桥街道的彭家老屋梅菜扣肉,凭借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与深厚的传承文化,成功入选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彭家老屋梅菜扣肉的制作经营百年,前身是“彭氏蒸肉”。历经彭汉章、彭国良、彭庆国、彭波四代人的传承与发扬,这道菜不仅风味浓郁、咸香不腻,更成为了在外游子心中那份难以忘怀的家的味道。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1999年16岁的彭波正式接手梅菜扣肉的制作,从此,他的生活便与这道菜紧密相连。

“以前每天凌晨两点,我要去菜市场挑土猪肉,后来,出品产量大,我忙不赢,现在每天早上5点多,我就等着供应商来货。每一块土猪肉都要经我的手,我满意了才能收货。”彭家梅菜扣肉之所以好吃,首先在于食材的精选。彭波深知,食材是美食的灵魂,只有选用好的食材,才能烹制出美味的食物。

他始终坚持每一头猪只取用30斤左右达标的热鲜五花肉,坚决不用冻肉。这些土猪生长环境优越,肉质鲜美,确保了肉质的细嫩与口感的丰富。

每一头猪只取用30斤左右达标的热鲜五花肉

搞定了扣肉本身的美味,“完美搭档”梅干菜的品质也至关重要,彭波选用新鲜的梅菜做原料,再经过老坛发酵成凤尾梅干菜。这种梅干菜一年只产一季,每一片都经过精心挑选,确保一半是叶,一半是梗。这样的搭配,使得梅干菜在烹制过程中既能充分吸收肉汁,又能保持一定的口感和嚼劲。当梅干菜与扣肉完美融合时,便成为“拌饭神器”,每一颗饱满的米粒被汤汁和梅菜扣肉包裹,油润细腻,香气腾腾,直往鼻孔里钻。

“味美醇厚,肥而不腻。这道菜里,有着我们手艺人关于美食的智慧。”说起这道菜,彭波脸上满是自豪。

仅仅选用好的食材并不足以成就一道美味佳肴。彭波在烹制技艺上也下足了功夫。

食材处理好后,逐个油炸、浸泡、蒸制......用祖传的26道工序精心制作,这个过程不仅繁琐,而且需要极高的耐心和专注力。作为手艺传承人,彭波觉得,要让食物变成联系情感的纽带,如同一粒顽强的种子,撒到哪里,就能在哪里开花结果。

彭家老屋梅菜扣肉第四代传承人彭波专注做好一道菜,“一选、二炸、三泡、调味”,每个环节都是亲力亲为

“秘制的蜂蜜水,用它来为扣肉上色,可以形成漂亮的虎皮纹路;只用盐、豆豉、辣椒调味,保持菜的原味;将扣肉在低温下炸制至金黄酥脆,然后再放入特制的汤汁中浸泡,能使扣肉充分吸收汤汁的精华,同时泡出多余的油脂。这样的梅菜扣肉才能肥而不腻,软而不烂。”彭波说起“秘方”毫不避讳,侃侃而谈。

作为非遗传承人,和其他很多传统手工艺人一样,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这门手艺“活”起来“传”下去,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赚不到钱,年轻人可能更不愿意继续接触这门手艺,这样的“非遗”最终归宿也许就是博物馆,很难一直传承下去。

现在彭波把更多精力用在销售上,每天做好线下微店的售卖和直播卖货,往营销方向努力。彭波坚信,一碗年味满满的梅菜扣肉,被运往一个个异乡,传递着暖心的温度和浓浓的思乡情。

责编:陈佳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