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4 17:25:06
齐兰贵
摘要: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人口流动量大、庆祝活动丰富、商业经营旺盛等特点显著。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期间全国约78亿人次出行,众多活动交织致使各类安全风险剧增。本文深入剖析安全生产与春节幸福平安的紧密联系,阐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通过分析指出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管理措施以及应对环境风险措施等方面的工作,能够有效应对春节期间安全生产面临的挑战,实现春节幸福平安的目标。
一、引言
春节期间,各类活动集中爆发。公安部近[2022 - 2023年]统计表明,过去两年春节期间平均每年交通事故达193.5万起、火灾事故达78万起等,这些数据警示着安全生产在春节期间的至关重要性。安全生产犹如大厦基石,关乎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以及节日氛围营造等诸多核心方面,是实现春节幸福平安的根本保障。
二、加强安全生产与春节幸福平安的关联性
(一)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1.交通安全
2024年2月4日上午,福建泉州沙厦高速公路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据福建泉州高速交警支队通报,事故发生时,驾驶员驾驶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在沙厦高速公路德化境内的一段下坡路段(98公里850米处)追尾了前方的四辆小型汽车。由于撞击力度巨大,导致多辆车起火燃烧。现场情况极为惨烈,救援人员赶到时,已经有多名被困人员不幸遇难。2024春节期间道路交通流量较平时增长约50% - 60%,这大大增加了交通管理难度,突显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的紧迫性。交通安全管理涵盖车辆安全检查、驾驶员资质审查、道路状况维护等多方面。车辆安全检查包括对车辆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轮胎等关键部件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驾驶员资质审查要核实驾驶员的驾驶证类型是否符合所驾驶车辆要求、有无近一年内交通违法记录等;道路状况维护则需要对道路的路面平整度、标识标线完整性等进行维护,每一项都对保障乘客平安归家、与家人团聚意义非凡。
2.消防安全
在[四川省部分山区如凉山州的某些村落]选取农村消防安全试点,这里很多家庭有烧柴取暖、熏制腊肉习俗,为这些家庭发放灭火器并教会使用后,火灾发生率大幅降低约42%。这表明这些措施能有效防止火灾悲剧,让百姓平安过春节。在这个试点中,相关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灭火器的使用原理,例如干粉灭火器是通过喷出干粉灭火剂来抑制燃烧反应,操作时要先拔掉保险销,对准火焰根部按下压把。同时,还教导村民如何预防火灾,如保持柴堆与火源的安全距离(至少3米)、熏制腊肉时要有专人看守(每2小时进行一次检查)等知识。
(二)社会稳定的维护
1.生产经营安全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春节前夕迎来生产销售高峰。应急管理部门[2020年]统计显示,春节前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事故发生率较平时可能增加约22% - 28%。若此时忽视安全生产,在烟火药剂混合、装药等危险工序违规操作,后果极其严重。一旦爆炸,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受损,周边居民也受牵连,进而引发社会动荡。烟火药剂混合工序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进行,例如要在专门的防爆车间内操作,使用的工具必须是防静电的,药剂的配比要严格按照配方进行精确称量(误差控制在±0.1%以内)等。
2.公共安全保障
某大型商场(占地面积达[5万平方米],日均客流量约[3万人次])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后,人员密集场所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约35%。该智能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测人员密集度,一旦超标便及时预警,方便管理人员限流,有力保障公众安全,营造春节幸福平安氛围。这个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在商场各个区域安装摄像头(共安装了200个高清摄像头),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分析人员数量,当某个区域的人员密度达到预设的警戒值,比如每平方米超过5个人时,就会向管理人员的手机端或监控室发出预警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及时采取限流措施,如引导顾客前往人员较少的区域或者暂时限制人员进入。
(三)节日氛围的营造
1.旅游安全
旅游平台游客反馈调查显示,80%的游客将景区安全保障列为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考量因素。例如某景区缆车坠落事故,因缆车设备老化未及时检修,不仅威胁游客生命安全,还使景区声誉受损,节日欢乐氛围被破坏。在事故发生后,景区积极对受害者进行了赔偿(赔偿金额总计达200万元),并对缆车设备进行全面整改,更换了老化部件(更换了价值50万元的关键部件),加强了日常检修维护力度(检修频率从每月一次提高到每半月一次)。春节期间旅游人数大增,热门景区游客接待量较平时增长约2.5 - 3.2倍,所以加强景区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景区安全管理包括对游乐设施的定期检查、对景区内危险区域的警示标识设置、对导游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等。游乐设施的检查要涵盖机械部件的磨损情况(磨损量不得超过设计标准的5%)、电气系统的安全性(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等方面;危险区域的警示标识要足够醒目(标识尺寸不小于30cm×40cm),让游客能够轻易识别;导游和工作人员要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应急处理程序。
2.食品安全
北京市食品监管部门春节前对[1000份]年糕、饺子等传统美食大规模抽检,合格率达95%。严格监管确保食品符合安全标准,让人们放心品尝美食,完整营造春节幸福氛围。食品监管部门的抽检工作包括对食品原材料的检验,如检查年糕的糯米是否有农药残留(农药残留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的0.1mg/kg)、饺子的肉馅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0CFU/g);对食品加工过程的监管,如查看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条件(加工场所空气菌落数不得超过500CFU/m³)、加工人员的健康状况(加工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且近一周内无感冒、腹泻等传染病症状);对食品包装和储存的检查,确保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包装材料的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储存环境不会导致食品变质(储存温度需符合食品储存要求,如0 - 4℃保存的食品误差范围为±1℃)等。
三、春节期间安全生产面临的挑战
(一)人员意识的松懈
1.员工心理
消防部门[2020 - 2023年]统计,春节前餐饮行业因员工操作不当引发的火灾隐患较平时增加约15%。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富洋一烧烤店因员工擅自更换液化气罐的减压阀,导致液化气快速泄漏并引发爆炸。吉林省长春市宏禹小油饼百姓餐厅因违规进行“气改油”改造,并在营业高峰时段违章动火作业,导致重大火灾事故。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一奶茶店因厨房工作台上电炸炉油锅通电后持续加热,油温过高起火,员工处置不当,导致火灾蔓延。
2.公众心理
某市场调研机构通过对1000名公众采取[线上]调查方式显示,约60%的公众表示春节期间对安全关注度较平时下降。一方面传统习俗使部分人对燃放烟花爆竹危险心存侥幸;另一方面公众安全教育不足,对违规操作后果认识不够。这对春节期间安全生产是一大挑战。很多公众在燃放烟花爆竹时,没有意识到在禁放区域燃放的危险,或者没有按照规定的燃放方式操作,如在建筑物附近(距离建筑物小于10米)燃放、手持燃放等危险行为。
(二)管理难度的增加
1. 企业管理
[制造业]企业安全管理调查显示,春节期间新员工和临时工比例平均增加约25%。春节期间企业新员工和临时工比例增加,给安全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企业可建立“老带新”帮扶制度,老员工带领新员工熟悉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老员工可以向新员工详细介绍工作环境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设备的操作禁忌(某些设备严禁在潮湿环境下操作)、危险区域的标识(危险区域标识颜色为红色,尺寸不小于20cm×30cm)等。同时管理层应制定专门的春节期间安全生产监督计划,确保管理力度不减。这个监督计划要明确监督的频率(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全面巡查)、监督的内容,例如每天对生产车间进行巡查,检查员工是否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设备运行参数需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幅度不得超过±5%)等。
2.社会管理
大型春节庙会活动管理复杂艰巨。需建立地方政府主导的多部门协调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人员组成,组织架构为公安部门负责治安防控,消防部门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并制定救援计划,交通部门制定交通疏导方案,各部门还应建立实时信息共享平台,突发情况时迅速联动响应。例如某大型庙会活动涉及10个管理部门,其工作流程为活动前各部门根据职责进行风险排查、制定预案,活动期间实时监控、及时共享信息,一旦发生突发情况按照预案迅速行动、协同处理。在庙会活动前,公安部门要对活动场地周边的治安情况进行排查(排查范围为以活动场地为中心半径1公里内的区域),消防部门要检查场地内的消防设施是否齐全(消防设施配备率需达到100%)、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消防设施的性能指标需满足国家标准),交通部门要规划好周边的交通路线和停车区域(停车区域面积需满足预计车流量的80%以上)等。
(三)环境因素的影响
1.气象条件
气象部门[全国范围]统计春节期间冰雪天气概率约10% - 15%,北方更高(东北地区可达20% - 25%),这对交通等方面安全生产影响较大。气象部门发布冰雪天气预警后,交通部门需按《冰雪天气道路管控标准》(该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冰雪厚度、道路结冰程度等因素对道路进行分级管控,如积雪达5厘米时封闭山区道路、道路结冰严重时(结冰厚度超过1厘米)限制车速等)操作。冰雪天气不仅会影响道路的能见度(能见度低于50米时需采取特殊管控措施),还会使道路摩擦力减小(冰雪路面摩擦系数降低至0.1 - 0.3),容易导致车辆打滑、制动距离增加(制动距离比干燥路面增加2 - 3倍)等危险情况。
2.临时设施增加
城市管理部门[大型城市]统计春节期间临时设施违规搭建率约5% - 8%。春节期间临时设施大增,若未按标准搭建或未经安全检查就使用,会有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对违规搭建的临时设施严厉处罚,如罚款5000元并责令整改,以确保其安全可靠。临时设施的搭建如果不符合建筑规范,可能存在结构不稳定的问题(结构承载能力需达到设计要求的120%以上),在人员聚集或遭遇恶劣天气时容易发生坍塌事故。
四、加强春节期间安全生产的策略
(一)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1. 企业内部教育
企业[2021 - 2022年]通过对[500名]培训员工的安全培训反馈数据显示,经严格考核(通过安全知识考试(考试成绩需达到80分以上)、现场操作考核(操作准确率需达到90%以上)等严格方式考核员工,只有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作业)后的员工春节期间安全违规率较未考核员工降低约60%。企业的安全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规章制度的讲解,如企业内部的安全操作流程、奖惩制度(奖励金额为500 - 2000元,处罚金额为200 - 1000元)等;安全事故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以往发生的安全事故,让员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后果;安全技能培训,如灭火器的使用(熟练掌握使用时间不超过10秒)、紧急逃生的方法(逃生时间需控制在3 - 5分钟内)等。
2. 社会公众宣传
由[专业广告效果评估机构]进行的宣传效果评估表明,政府相关部门应强化春节安全知识宣传。制作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公益广告,春节前提前一周在黄金时段(晚上7 - 9点)集中投放;安全宣传海报张贴在社区公告栏、商场入口、学校等人员密集显眼处(海报张贴高度为距离地面1.5 - 1.8米),确保广泛传播,采取此宣传方式后公众对春节安全知识知晓率提高约40%。公益广告的内容要生动形象,例如可以制作动画形式的消防安全广告,展示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交通安全广告可以通过模拟交通事故场景,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海报的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安全信息(安全信息字数不超过50字)。
(二)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1.企业管理改进
企业应用[XX安全生产管理软件]反馈显示,该软件具备生产现场实时监控、数据分析、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安全预警值设置等功能模块,使用后春节期间生产事故发生率降低约30%。企业可借助安全生产管理软件等信息化工具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利用软件对春节期间生产现场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设置安全预警值,异常情况时管理人员能及时收到通知并采取措施。企业在使用软件时,要根据自身的生产流程和安全要求设置合理的预警值,例如对于高温高压的生产环节,当温度或压力超过正常范围的10%时就发出预警;同时要安排专人负责监控软件反馈的信息,确保能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处理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 社会综合管理
跨区域大型春节活动或交通枢纽,不同地区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应打破地域限制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在这个合作机制中,资源共享包括应急设备(如消防车、救援工具等)共享、人员调配(如警力、消防人员等)共享等内容。某跨区域交通枢纽建立合作机制后,春节期间应对突发事件响应时间大幅缩短约50%,提高了应对安全问题的效率。在跨区域合作机制中,要建立统一的指挥中心,明确各部门在应急处理中的职责和权限,例如在发生火灾时,由消防部门主导救援工作,公安部门负责现场秩序维护,交通部门保障救援通道畅通;同时要定期进行联合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两次联合演练),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三)应对环境风险措施
1.应对气象灾害
演练效果评估显示,[200名]参与气象、交通、电力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应对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模拟冰雪、暴雨等恶劣天气,检验部门间协调配合和应急处置能力)后部门间协调效率提高约50%。在应对气象灾害时,气象部门要及时准确地发布气象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时间需提前灾害发生时间2 - 4小时),交通部门要根据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道路管控准备,如在冰雪天气来临前储备好融雪剂(储备量需满足管辖路段的需求)、防滑沙(每公里储备量不低于2立方米)等物资;电力部门要检查电力设施(检查覆盖率需达到100%),确保在恶劣天气下电力供应稳定。
2. 临时设施管理
临时设施安全检查报告显示,由[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进行检查,依据结构稳定性、防火性能、电气安全等多方面评估指标全面检查后,临时设施安全合格率提高约45%。相关部门对春节期间搭建的临时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时,应依据结构稳定性、防火性能、电气安全等多方面评估指标全面检查,以确保临时设施节日期间安全可靠。检查人员要使用专业的检测工具,如检测结构稳定性可以使用应力测试仪(测量精度为±0.1MPa),检测电气安全可以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范围为0 - 1000MΩ)等;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临时设施,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不超过7天),整改后进行复查,直至合格为止。
五、结论
春节的幸福平安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安全生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也是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将春节期间安全生产的经验和理念推广到全年生产生活中,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体系,为人民构建更安全、幸福的生活环境。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持续提高,春节期间以及全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我们有信心构建更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作者系湖南省安全生产学会会长)
组稿:曾金春
责编:樊芳
一审:樊芳
二审:陈佳婧
三审:戴志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