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唤醒”春运老照片,这些关键词是否勾起了你的回忆?
1月14日
2025年春运大幕拉开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人口得以大规模流动
春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1979年
春运历史性突破1亿人次
为了团圆过年
春运已成为人们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迁徙活动
40多年来
春运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一张张春运老照片被AI“唤醒”
变成生动的动态画面
有哪些勾起了你的回忆?
排队买票
1979年
我国春运历史性突破1亿人次
“一票难求”成为春运的焦点
40多年间
从通宵打地铺排队买票到手机购票
人们的春节旅程变得越来越轻松便捷
“棚代客车”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由于受当时运力的限制
铁路部门在春运期间的客车空前紧张
对于短途路线
只能用装货物的棚车进行简单改造
替代运送旅客的客车
因而车内设施较为简陋
直到1997年春运
才取消了“以棚代客”的做法
检票打孔
在“硬板票”和“软纸票”时代
检票需要人工打孔
铁路检票员会仔细验票
用检票钳在票的一侧剪一个小口
由于春运客流大
检票打孔的方式易造成拥堵
此后
从“磁卡票”推出
到刷身份证进站
检票方式的变化
极大便利了春运路上的人们
钻车窗
由于春运客流量巨大
早期铁路运力相对有限
列车车次安排难以满足所有人的出行需求
很多人即使买到了票
也担心无法上车
所以会出现抢着上车的现象
如今的春运
乘客们自觉排队候车
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有序上车
这种变化折射出
交通运输系统的完善
和乘客文明素质的提升
送开水
早期的春运
候车大厅、站台、车厢
志愿者或工作人员推着推车
送开水的身影随处可见
一杯开水温暖了寒冷而疲惫的旅程
如今
候车大厅和车厢内饮水设施的普及
和站内各式各样的餐饮店铺
满足了人们更多元化的需求
方便面
自带方便面
冲上就是一顿饭
这是曾经春运火车上的“标配”
那声“泡面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
如今已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现在旅客只需在手机上
一键挑选各色美食
热气腾腾的饭菜可以直送座位
“摩托大军”
十几年前
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从珠三角地区出发
沿着国道
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骑行返乡
成为春运的独特场景
顶峰时期“摩托大军”多达百万之数
2013年以来
“摩托大军”数量逐年下降
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大包小包”
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和物流系统的完善
过去常见的大编织袋、超大行李箱
已逐渐被轻量化的行李取代
北方人南下“取暖”
南方人北上“猫冬”
人们的团圆方式也更加多元
春运路上
少了沉重的行囊
多了几分轻松惬意
春运路上
还有送别的拥抱
不舍的泪水
车窗上的“保重”
相视一笑的默契
……
这些不变的温情
化解旅途的疲惫
温暖你我的心
从绿皮车到动车“陆地舰队”
从泡面、馒头到“舌尖上的中国”
从“摩托大军”到自驾新能源汽车
……
变化的春运
印证着时代的步伐
也映照着人们不变的团圆情愫
未来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春运还将继续发生变化
但无论如何改变
那份深深的乡愁和对家的向往
将永远都在
责编:黄炜信
一审:黄炜信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