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15 10:54:37
蔡之兵
核心提示
打好政策“组合拳”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系统思维,从宏观经济调控的完整周期出发,在起点上坚持“统”、在过程中立足“合”、在终点上确保“效”,不断提高政策组合效果。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打好政策“组合拳”。这不仅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不同类型宏观政策的实施指明方向,也对统筹好不同类型宏观政策提出更高要求。准确理解并系统探索打好政策“组合拳”的有效路径,对于确保宏观经济调控效果从而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打好政策“组合拳”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然而,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挑战,克服这些挑战并顺利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必须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形成宏观政策的合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从理论逻辑看,宏观经济调控的多目标属性要求打好政策“组合拳”。宏观经济学理论指出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四项主要目标。与此同时,由于宏观经济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个宏观变量的运行轨迹既会波及其他变量,也会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如果针对不同调控目标的政策长期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最终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在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中,如果缺少就业政策和国际收支平衡政策的协调和配合,经济增长政策的实施效果可能就会事倍功半。
从实践逻辑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挑战,往往不是某一个领域内的简单问题,而是同时受多个领域、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的复杂问题。如作为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内生动力发展壮大的关键难题,内需不足现象的成因既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程密切相关,也与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不高存在直接联系,还受到了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持续冲击。显然,在这种背景下,想要有效化解内需不足问题,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同时着手、协调推动、相互配合,这就必然要求打好政策“组合拳”。
打好政策“组合拳”的主要挑战
宏观政策数量多、类型多、所涉及的部门也多,打好政策“组合拳”,尚面临四大挑战。
调控目标存在偏差。从国家层面看,实现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根本方向。而为支撑这一总体目标,就需要投资、出口、消费等不同领域的政策调控作为支撑。然而,这些政策对经济增长总目标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方向并不完全相同:有些政策对经济增长总目标的作用方向和效应是高度一致的,这些宏观政策之间实现取向一致性相对容易;但也有部分领域的政策与经济增长总目标的关系较为复杂,并不能始终保持正相关的关系甚至在短期内还会存在一定偏差。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不同宏观政策的取向一致性目标从而打好政策“组合拳”就会面临较大挑战。
决策信息存在误差。任何宏观政策的调控效果,都高度依赖于政策的决策质量,而宏观政策的决策质量又取决于决策方所掌握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显然,不同领域宏观政策的信息来源和获取的难易程度截然不同,这就对统筹好不同类型的宏观政策带来了巨大挑战。以最重要的宏观决策信息即统计数据为例,有些领域如金融和出口等领域,其政策决策立足于极为详细的日频数据甚至是时频数据。相比之下,在就业和投资等领域,往往只能获得相对准确的月频和季频数据。显然,不同类型数据所包含的信息量存在较大差距,给政策决策提供的参考价值也不相同,这无疑也会加大打好政策“组合拳”的难度。
实施过程存在时差。由于调控目标的多元性和调控对象的复杂性,保障宏观经济调控效果需要不同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与此同时,宏观经济调控过程往往会持续较长时间并历经多个不同的调控阶段。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宏观经济调控所面对的主要矛盾和难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需要的政策配合与操作框架也是有所差异的。面对这一实际,想要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宏观政策之间能够形成合力,就必然要求不同宏观政策能在出台的时间节点、实施的区间长度、终止的时间节点等方面遥相呼应,始终保持高度匹配。
政策力度存在温差。在具体作用过程中,宏观经济变量环环相扣,即使是对同一个宏观目标进行调控,往往也会同时面临多个不同领域的发展难题。更重要的是,不同发展难题的形成机理和复杂程度是不同的,所需要的政策资源和调控力度也有差异。一些形势比较严峻、问题比较复杂的难题,需要的政策资源就更多,相应的调控力度也会更大。而对一些长期性和周期性的难题,就要保持调控的耐心,相关政策的力度也要适宜。可见,不同宏观政策在调控力度上的匹配程度,同样会影响宏观政策的组合效果。
把握“统、合、效”三大着力点
打好政策“组合拳”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系统思维,从宏观经济调控的完整周期出发,找准抓手,持续发力,不断提高政策组合效果。
在起点上坚持“统”。一方面,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将打好政策“组合拳”作为各宏观政策实施的根本目标。各宏观政策部门应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调控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关系,始终坚持以总目标引领子目标、以子目标支撑总目标,确保宏观政策的目标一致性。另一方面,统筹宏观政策的决策过程。加快构建不同宏观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明确不同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优先级,对宏观政策相互传递和影响渠道进行深入分析,精准预判不同宏观政策相互之间的正向和负面影响程度,确保宏观政策的综合叠加效应与总体目标保持一致。
在过程中立足“合”。首先,不同宏观政策出台的时机要合适。准确辨别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和次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要成因和次要成因,因题施策、分类施策、及时施策,提高宏观政策对宏观问题的灵敏度和针对性。其次,不同宏观政策实施的力度要匹配。应系统梳理政策调控的工具集和资源库,对宏观政策的调控目标与所需政策资源力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长期跟踪分析,协调不同宏观政策的调控力度,在不断提高政策资源使用效率的前提下,确保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最后,不同宏观政策的调控节奏要呼应。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实现不同宏观政策在调控过程中的遥相呼应,加快形成社会共识,减少关于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分歧和政策杂音,引导社会各界形成稳定且强大的积极预期。
在终点上确保“效”。一方面,对宏观政策的实施过程进行全周期、全环节、全领域的持续监测,按照政策所产生效应的强度和持续长度,科学归类和深入比较分析不同轮次的政策调控过程,加快建立关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资料库,为政策调控提供更加全面的历史和案例参考,不断优化宏观政策调控过程。另一方面,加快建立政策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基于不同领域宏观政策的实际特征,综合运用多元化宏观指标,科学评估每一轮宏观政策调控的效果和不足之处,强化评估效果对下一轮宏观政策实施的约束和指引作用,在良性的动态反馈过程中,不断提高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