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丨推动干部更好担当作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15 11:09:00

艾医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不久前召开的湖南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健全完善综合考核工作机制,细化实化“三个区分开来”,着力解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繁重复杂,迫切需要广大干部练就“铁肩膀”、挺起“硬脊梁”,敢作善为。

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问题。现实中,个别干部容易患“政绩冲动症”,有的铆足劲头求“显”,有的脱离实际太“浮”,热衷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导致胡作非为甚至贪赃枉法,贻误了事业发展、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干部乱作为,归根结底是党性修养不强、政绩观出了问题。

解决干部乱作为问题,应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严禁统计造假、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严把入口关,坚持凡进必考核原则,以竞争择优选聘优秀人才。加强岗前培训,有效开展警示教育,同时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规范岗位职责,亮明身份履职尽责。接受全社会监督,完善依法举报方式方法。加大督查力度,用好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环保督察利剑,依法依规科学问责追责。

着力解决干部不作为问题。有的干部担当不力、干劲不足,庸、懒、散、软风气没有彻底转变,当“差不多”先生,对待工作马虎糊弄、敷衍了事;有的干部不想作为、不求进取,得过且过、满足现状;有的干部借口现在限制多了、管束严了、要求高了,有“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懈怠心理;有的干部工作中看不到问题,更谈不上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些干部把法规当成“橡皮泥”,采取选择性执行的手法,有利的就做,无利就不做;容易就做,有难度就不做;要求严时就做,稍一放松就不做,想着法子“钻空子”,千方百计“避约束”,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在执行中搞“上松下严”的两套标准,成了执行规定的“两面人”。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解决干部不作为问题,一方面应健全激励机制,涵养干部躺着想事、坐着议事、站着干事的精气神,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倾力为乡镇赋能,加大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比选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定向招录公务员、考核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激励乡镇干部安心扎根基层。探索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工作体系,用好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等考核指挥棒,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另一方面,树牢法纪意识,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坚定性。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或者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党员干部不触红线、不碰底线,方能营造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政治生态。

着力解决干部不敢为问题。有些干部对上级指示精神理解不够透彻,机械执行政策,不敢创造性贯彻执行,难以解决实质问题。上级催就抓一抓,领导问就动一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甚至以方案代替执行。有些干部信奉“多干多出错、少干少出错、不干不出错”,为规避追责风险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有些干部自身不硬不敢抓,息事宁人当“好好先生”。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实质是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触及利益问题比触动人的灵魂还难,要攻坚克难必然会得罪人,没有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就难以胜任工作。

解决干部不敢为问题,应加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激发干部明使命、负责任、勇担当的内生动力,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彰显干劲、钻劲、狠劲和韧劲。敢于放权,善于授权,确保权责相适,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创造性。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注重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察干部,坚持实事求是,严防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加强组织保障,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营造激励干部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良好社会氛围。

着力解决干部不善为问题。部分干部存在本领恐慌,较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凭老办法干事,凭老经验处理问题,不善于调查研究,不了解真实情况,不善于问计于民;落实政策缺乏预见性和统筹性,没有做到“胸中有数”;不能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没有做到上下联动、部门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高效落实。一些地方主要领导急功近利,急于出政绩,作出不遵循客观规律、不符合发展阶段及现实情况的决策,难以体现群众认同度最高和利益最大化原则,导致无法落实。

解决干部不善为的问题,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大兴调查研究,深入践行“四下基层”,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问计于实践。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强化科技运用,探索“12345”热线、“走找想促”信息报送系统等平台融合的人民意见建议征集体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和创新,从而在部署工作时有新思路,在解决问题时有新方法,在落实决策时有新成效。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分中心研究员,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二级教授,湖南省智库领军人才,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会长】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