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民政厅 2025-01-15 11:35:14
第十九次全省民政会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面推进全省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总动员、总部署,明确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民政领域系统改革等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引。近年来,在省民政厅的关心支持下,湘西州民政民生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有效保障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体26万人;在全省率先实施村级综合照料中心建设;“创新推动集中养育,铺就孤儿成长之路”经验做法作为2023年州本级唯一典型经验做法获省政府重点工作综合督查通报表扬,“关爱困境孤儿助学”项目荣获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表彰;2023年州殡葬管理处被授予“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湘西州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聚焦社会救助、基本养老服务、民政公共服务三大领域,在推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上一以贯之、持续用力,用心用情把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一、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 健全跨部门收入核对机制,推行“大数据+铁脚板”方式,逐步实现“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的结合,精准确定保障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二是 健全部门间数据共享、联动救助机制,根据部门职责落实救助政策,避免救助遗漏。三是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探索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四是 推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全面梳理民政、医疗、教育、住房等部门救助政策,尽快实现困难群众申请救助从“分头找部门”到“整体找政府”的转变,实现“多门受理”转变为“一门受理”。五是 稳步提高低保、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保障标准,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力争实现城乡统一。六是 提升基层经办能力,通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培育专业社会力量、优化服务站点、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等方式,建设一支适应发展需要、专业素质优良、薪酬待遇合理的民政专业人才队伍。2024年我们通过州发改委立项,开展“湘西州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课题研究,2025年推动全面实践。
二、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在壮大养老服务供给上发力。培育市场主体。 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引导物业、家政、教培、民办幼儿园等转型发展为社会化养老机构或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采取公建民营、引进专业机构运营等方式,引入专业团队及社会资本参与社会化养老服务。拓宽服务渠道。 支持县级养老服务机构将养老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庭,为居家老人提供送餐、助浴、康复护理等延伸服务。培育发展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关爱老人活动。加快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 推进州养老康复中心、保靖县中医院医养中心、永顺县养护大楼等一批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项目提质建设。利用我州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做强“养老+”文章,大力发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将我州逐步打造成为武陵山片区医养康养结合示范区。二是在完善养老服务网络上发力 。 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构建县级综合指导、乡镇(街道)区域联动、村(社区)就近就便的服务支持体系。发挥全州9个社区居家养老示范平台作用,完善老年助餐点服务功能,探索建立助餐服务差异化分层次的补贴制度,鼓励餐饮企业面向老年人提供优惠助餐或送餐服务。加快吉首市骨干网项目建设,打造 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加快补齐农村互助养老短板。 推进具备条件的乡镇敬老院转型成为具有协调指导、全日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服务转介等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将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村庄规划,因地制宜设置村级养老服务点,构建“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持续运转”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网络。切实发挥全州18个村居综合照料中心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州定民生实事在全州9个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示范性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打造老年人“互助之家、关爱之家、精神之家”的样板。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发展。 加快全省首个覆盖所有养老服务机构的“安联网”项目建设,提升智能化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快“湘西数字养老APP”项目开发,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鼓励引导医院、餐饮、家政、物业等市场主体入驻平台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为老“六助”服务,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养老服务“供”“需”有效匹配。三是在推动服务提质升级上发力。开展标准化创建。 推进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提质升级,2025年实现每个县有1个标准化县级失能失智照护机构,完全失能老年人全部在县级集中,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承担区域内半失能及自理人员照护,乡镇敬老院不再安置失能、半失能老人。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实现县级福利院和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人、财、物”全部由县级统筹统管,鼓励有条件的县市逐步推行全部敬老院统筹统管,有效整合资源,确保机构健康有序运转。
三、进一步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在不断优化区划地名、婚姻登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管理服务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拓展殡葬改革成效。持续完善殡葬设施。 坚持补短板、提质量,推进县级公益性骨灰安葬(放)设施建设,将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统筹规划,加快建成以公益性为主体、营利性为补充、节地生态为导向的安葬服务格局,到2035年,全州扩建县(市)城市公益性公墓8.51万穴;新增99处非火化区乡镇集中治丧场所;引导农村在集中安葬点集中安葬,减少散埋乱葬。大力发展绿色殡葬。 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健全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的树葬、花葬、草坪葬、格位葬、骨灰撒散等节地生态安葬。探索推进乱坟岗、连片老墓和已建公益性公墓生态化、园林化改造,在“三沿六区”逐步实现见山见水不见坟、见林见绿不见墓的绿色殡葬目标。着力优化殡葬服务。 健全殡葬基本服务保障制度,完善惠民殡葬政策,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重点优抚对象身故后的遗体接运、暂存、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服务实行免费,支持有条件的县市适当增加服务项目、扩大覆盖人群、提高保障标准,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不断深化移风易俗。 持续推进丧葬习俗改革,大力倡导文明节俭治丧,探索推广尊重生命的治丧仪式、庄重简约的治丧方式,避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大力挖掘优秀殡葬文化,继续举办“我们的节日·丹青清明歌会”文明祭祀文化活动。大力推广吉首市己略乡白事“233”标准试点经验,发挥村(居) 委会和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组织作用,引导群众不断破除丧葬陋习,树立殡葬新风,为湘西州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民政力量。(作者系湘西自治州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龚迎春)
责编:杨鸿雁
一审:潘文秀
二审:詹娉俏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省民政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