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 人民邮电报 2025-01-16 16:04:47
春节前夕,随着人们购物、返乡、聚会等活动的增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也进入高发期。诈骗分子利用人们对节日的期待和归乡心切,编造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进行诈骗,从冒充航空客服到机票退改签诈骗,从“假年货”到网购退款陷阱,作案手法不断翻新,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为进一步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本期“聚焦”专版通过深入剖析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法,提供实用的防范措施,介绍当前反诈技术手段,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帮助读者在面对诈骗时能够迅速识别、冷静应对,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岁末年初,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季,让我们共同筑牢电信网络安全防线,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安心迎接即将到来的美好春节时光。
科技为民 安全先行
电信行业防诈反诈出“高招”
春节是家人团聚、欢度佳节的时刻。然而,对于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来说,这也是一个实施诈骗的“黄金时期”。春节期间,人们忙于准备年货、走亲访友,容易放松警惕,给了诈骗团伙可乘之机。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和频繁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电信行业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创新网络安全防治手段,推出一系列反诈应用,通过科技赋能筑牢反诈安全网。
为进一步提高反诈能力,中国电信利用运营商自身优势,打造了96110“翼安反诈”云平台。该平台以电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为基石,提供智能宣传、智能预警、智能拦截、智能分析、智能外呼(包括人工外呼、AI机器人外呼和短信劝阻)服务,通过96110名义进行短信、闪信、卡片、视频、电话等多形态全方位反诈治理。除了技术创新,反诈宣传也是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手段,在河北廊坊、湖南湘西、新疆阿勒泰等地,中国电信“爱心翼站”开展冬季反诈宣传活动,通过卡通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普及了常见的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
春节临近,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反诈宣传直播活动在湖北孝感、随州等地举行,中国移动湖北公司以生动有趣的直播方式,反诈宣传志愿者通过角色扮演,向观众普及“帮信罪”、揭开“轻松赚钱”刷单等骗局的真相。此外,中国移动打造的“超级SIM反诈安全卡”反诈应用在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用户办理超级SIM反诈安全卡后即可享受预警、阻断、实名认证等多样化的反诈安全服务。在涉诈号码治理上,大数据识别到的疑似涉诈号码需在24小时内进行实人认证,未认证或者未通过认证的,暂停号卡功能,切实为用户提供安全反诈保障。
“您好,这里是中国联通反诈中心,刚刚您接到一个尾号0000的来电,请问您是否记得这个号码是做什么的?”在济南市山大路的中国联通反诈中心,劝阻员接到紧急劝阻工单后,迅速拨通用户号码进行劝阻并做好记录。像这样紧急劝阻的诈骗预警热线,每天要从山东的反诈中心向全国各地拨出8000多通。中国联通反诈中心基于全网集中的话单和信令数据,实现涉诈号码的精准发现和快速处置。反诈中心还与腾讯、科大讯飞等互联网厂商合作,设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探索新技术手段与解决方案,不断提升诈骗号码的精准识别率,为全国的反诈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撑。
电信行业在反诈方面的技术手段日益丰富,通过推出反诈骗专线、建立诈骗电话黑名单库等措施,为用户提供举报和查询渠道。此外,电信运营商在保护用户信息的同时,严格落实电话卡实名办理制度,从源头防止诈骗电话的滋生;通过加大对非法电话线路出租、多重呼叫转移、软件进行电话改号、设立“伪基站”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整治力度,切断诈骗分子的通信渠道;加强与警方的联动,对涉嫌诈骗的电话进行快速核查和处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阻断异常通信行为,有效预警潜在的诈骗活动。
在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挑战中,科技已然成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坚实盾牌。电信企业以科技为翼,不断升级和完善反诈体系,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助力提升反诈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为广大群众构建起新春佳节的反诈防护安全屏障。
以法为盾 聚力而为
知法守规 远离电诈“工具人”陷阱
在数字化时代,电信网络诈骗如同暗流涌动,诈骗分子的手段日益翻新,让人防不胜防。普通民众既要保护好个人信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又要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近年来,我国在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方面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政策引导,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工作进入了依法治理的新阶段。该法明确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定义、法律责任,以及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等多方面的要求。特别是针对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关键主体,提出了严格的监管要求,如全面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等,从源头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发生。
帮助电诈者会受到怎样的惩戒?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建立健全联合惩戒制度,2024年12月1日,《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正式施行,办法规定因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适用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信用惩戒措施,惩戒期限为3年;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认定具有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固定电话、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号、支付账户、数字人民币钱包、互联网账号等行为的单位、个人或相关组织者,适用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以及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惩戒期限为2年。同时,建立了跨机构开户数量核验机制和风险信息共享机制,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诈骗千千万,个人信息泄露占一半!”电信网络诈骗大多源于个人信息泄露,因此保障网络数据安全刻不容缓。2025年1月1日,《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对于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保护提出了严格要求,如网络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加密、备份、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保护网络数据免遭篡改、破坏、泄露等。这些规定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中的个人信息泄露提供了法律支撑。
与此同时,在信息泄露重灾区短视频领域,行业也在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应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近日,快手基于自身反诈实践与经验,牵头编制了《短视频社区易受骗人群识别与预警指南》行业标准,为短视频行业反诈实践贡献快手经验,协同行业企业共同提升短视频平台反诈治理能力。
在法律法规的指引下,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积极履行监管职责,通过一系列举措,引领电信行业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防火墙”。
一是持续加强重点电信业务实名制管理,强化入网环节涉诈风险防范和新业务涉诈风险安全评估。通过深化“断卡”“打猫”等专项行动,有效清理了一批涉诈高风险号卡。建立“事前充分评估、事后及时治理”的涉诈风险防范体系,针对新型诈骗手法及时下发风险警示和问题通报,构建风险防范新格局。
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电信网络诈骗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异常通信行为。通过推送涉诈线索,助力公安机关实现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损失金额环比下降。推广反诈APP、反诈小程序等工具,为公众提供便捷的防骗手段。
三是积极与公安、金融、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合力。通过跨部门协作,实现了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快速响应和高效打击。积极参与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政策支持和标准引领。
四是组织电信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活动,如“五进”反诈宣传活动(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发送防诈公益短信等。通过多渠道普及防骗识骗知识,推广反诈特色服务,有效提升了公众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法律法规的指引下,在工信部的引领下,电信行业须继续加强反诈工作,不断提升反诈能力和水平,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技术手段、严格实名制管理、探索跨部门合作等措施,合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普通民众要避免成为电诈的“工具人”,需要从提高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谨慎对待交易和兼职机会、加强账户安全管理、培养良好支付习惯以及及时报案等方面入手,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需要电信行业与普通民众携手并进,以法律法规为盾,以科技力量为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可信、和谐的网络环境。
骗子不放假!警惕这些骗局
中奖信息诈骗
不法分子以“春晚”等节目组或电商购物平台的名义,发短消息或邮件,称可获得巨额奖品,但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领奖。
接到中奖信息后,首先回想自己是否参加过这样的抽奖活动,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需要由获奖者转账手续费等费用,若有则为中奖诈骗。
婚恋相亲诈骗
通过婚恋、交友网站找对象遭遇“杀猪盘”,或是在“假媒婆”的介绍下,与“假相亲对象”在见面过程中被要求手机转账红包、见面礼、媒人介绍费等。交友套路深似海,擦亮眼睛是关键。
红包领取诈骗
每逢春节,各平台之间都会展开抢红包大战,但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随意点开不明链接,不要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私密信息。
网络兼职诈骗
大学生在寒假寻找网络兼职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兼职信息或转账要求。
机票退改签诈骗
当接到航班取消需要改签或者退票的电话或者短信时,一定要通过官方电话、APP进行核实,不要相信对方短信中的链接或者联系方式。
冒充熟人诈骗
诈骗分子假扮熟人嘘寒问暖,并故意提及另一位熟人,获取信任。在接到“熟人”要求转账的要求时,务必通过电话、视频或当面核实确认,不要轻易转账。
订单退货诈骗
消费者通过购物平台购买年货申请售后处理时,谨记退货退款应通过电商平台的官方退货渠道,不要轻易点击“客服”发来的退款链接,凡是自称快递公司主动理赔的都是诈骗。
新年运势诈骗
所谓“免费测试”需要用户填写个人信息,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点击链接,显示获取详细分析报告需支付一定金额,谨记切勿输入银行卡信息,避免资金被盗刷。
责编:曹晓林
一审:曹晓林
二审:喻志科
三审:熊佳斌
来源:人民邮电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