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衡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17 14:36:41
曾衡林
1月9日,新湖南网站推出了视频专栏《湘乡方言探究》系列第一集《湘乡话由古南楚方言演变而来》,这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普通话大力推广普及的当下,方言,这一承载着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基因的语言形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承困境。保护方言文化,已然成为我们亟待重视并付诸行动的文化使命。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每一种方言都深深扎根于特定地区的历史土壤,历经岁月沉淀,蕴含着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传统技艺等诸多文化信息。吴侬软语的婉转细腻,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温婉秀丽,评弹的软糯唱腔,诉说着千年的吴越故事;粤语的铿锵有力,展现出岭南大地的开放包容,粤剧的激昂曲调,演绎着独特的广府风情。从方言的词汇、语法和发音中,我们能探寻到先辈们的生活智慧、社会结构以及与自然相处的模式,它是了解地域文化起源与发展的直接窗口。
方言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支撑。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丰富多彩的方言犹如繁星点缀在民族文化的浩瀚天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方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多元格局。这种语言多样性不仅丰富了文化的内涵,更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众多文学作品、民间艺术形式因方言的独特魅力而大放异彩,如用陕西方言创作的小说《秦腔》,以浓郁的西北风情展现乡村变迁;东北方言喜剧小品,凭借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风靡全国,这些都彰显了方言文化对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深远意义。
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大规模流动,使得普通话在交流中占据主导地位,方言使用场景不断萎缩。年轻一代为融入城市生活、追求更广阔发展空间,往往放弃方言,选择更为通用的普通话,导致方言传承出现断层。同时,大众传媒的普及,各类标准化语言节目充斥屏幕,进一步压缩了方言的生存空间。长此以往,众多独特的方言将逐渐消失,与之相伴的地域文化记忆也将随之湮灭。
保护方言文化,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在教育领域,可适当开展方言文化校本课程、兴趣班,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家乡方言,培养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加大对濒危方言研究的资金投入,鼓励学者开展方言调查、记录与整理工作,建立方言数据库,为后世留存珍贵的语言资料。
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文艺创作者可深入挖掘方言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以方言为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如电影、电视剧、戏剧、歌曲等,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方言魅力,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媒体平台可开设方言文化节目,邀请方言专家、民间艺人分享方言故事、讲解方言知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方言文化的良好氛围。
保护好我们的方言文化,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民族文化根源的坚守。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方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让这一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共同守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
责编:曾衡林
一审:曾衡林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