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县吉信镇安置区:用心用情托起群众安居幸福梦

吴东林 王竹君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17 16:21:39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吴东林 王竹君

近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吉信镇安置区的 B1和E1栋主管道发生堵塞,给搬迁群众生活带来不便,急需疏通。吉信镇安置区临时管理委员会主任龙生兵,一大早带领疏通人员现场查看管道情况,积极商讨解决管道堵塞的措施。几个小时后,主管道顺利疏通。

吉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坐落在吉信镇得胜营社区对门河,总占地面积35亩,共6栋楼,安置凤凰县4个乡镇的218户脱贫户918人。吉信镇安置区临时管委会2018年10月正式成立,多年以来,该管委会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目标,不断优环境、强服务、搭平台、聚合力,让搬迁群众搬进“幸福里”,实现“安居梦”。

吉信镇安置区临时管委会开展敲门行动。

走访入户架“连心桥”

面对200多户的住户群体,面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的民俗传统的“大家庭”,该安置区临时管委会坚持不懈进行“家访”,与来自各村各寨的新邻居们聊家常、摸家底、问情况,了解各族群众所需所求、所思所盼。“见面多喊几声,入户多聊几句,有事多帮一下。”龙生兵表示,不到2个月时间,管委会就掌握各栋住户的基本情况。

“大娘,现在天气转冷,切记用火用电安全”“伯伯,出门一定要记得把火箱电源给拔掉”……冬季期间,该管委会对居民定期开展“敲门行动”,详细向住户群众讲解日常消防安全注意事项、冬季用碳用电烤火注意事项、家庭火灾隐患自查等,不断筑牢安全防线。

针对安置区内的留守老人、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该管委会高度重视,成立由该管委会工作人员、各楼栋长、保洁员等12人组成的安置区重点人群关注小组,定期对26户重点户进行敲门看望,确保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开展敲门行动,提高了安置区广大住户群众的安全意识,也进一步拉近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龙生兵表示,管委会通过入户宣传排查等方式,将安全知识传达到每家每户。同时,工作人员还积极宣传党的各类惠民政策,确保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吉信镇安置区临时管委会正在查看堵塞管道。

真诚服务 “安居梦”

“厨房下水道堵了,可以帮来疏通吗”“我家的灯泡坏了,可以帮来看下吗”……在吉信镇安置区住户微信群内,搬迁住户向管委会求助的事件每天都在发生。“今日帮助A1栋胡秀清家查看电器线路”“今天巡查各区域环境卫生及安全隐患”……管委会办公室桌上摆放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工作人员帮助住户解决日常困难的情况。

“开锁、换灯泡、修电器、维修管道、交话费电费……在外人看来我们每天处理的琐事,却是安置区住户日常生活的大事,一点马虎不得。”龙生兵表示,长期以来,安置区不断完善制定“33制”便民服务制度,即为“三分钟内快速回应”“三个小时到达现场”“三天内解决或答复”,积极回应住户各种需求,竭力解决他们的困难,做到诚心诚意、真心实意,让搬迁群众真切感受暖心服务。

“现在安置区住户遇到问题,第一时间都会寻求管委会帮助,大家的关系更像是亲人朋友。”龙生兵感叹道,让他印象深刻的事,原住在安置区D1栋204的住户杨伯,老人90多岁的高龄,由于腿脚不便,独居搬到安置区后不太适应。龙生兵和工作人员经常入户与其聊家常,耐心地教会老人何如使用电器,制作并张贴简单易懂的使用说明。平时还帮助老人交电费水费,赶集买菜时,龙生兵都会帮老人家多带一份过去,日常点滴的善意帮助和暖心服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温暖。

“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一点,把群众放高一点。”这是龙生兵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有求必应、随喊随到!”这样的工作方法,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付诸实际的行动。据统计,该管委会累计为住户解决水电问题1300余次,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等事项,一桩桩、一件件,解决的是群众的实际困难,换来的是群众的幸福生活。

举办端午节包粽子活动。

多措并举促 就业”

走进吉信镇安置区,一幢幢房屋整齐排列,整洁的柏油路穿行而过,干净清洁的卫生环境,车辆停放整齐有序,吉信美食街店铺鳞次栉比,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光顾,帮扶车间内,搬迁群众化身工人正有序作业,一派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家没事就打草鞋,一个小时就能做一双能卖10元,小草公司统一回收,一个月也能赚不少生活费哩!”今年80岁的搬迁户杨小莲,年龄虽大但手艺巧,在家里靠着草编手艺就能赚钱,笑容常挂在嘴边上,这是安置区管委会积极落实就业帮扶的生动缩影。

为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安置区内设有帮扶车间2家,52名搬迁户在凤凰县小草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凤凰县昊腾鞋业有限公司实现就近就业,一个月收入最高达4000元,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同时,在该安置区驻村工作队凤凰县就业服务中心的大力帮扶下,该管委会积极组织搬迁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培训40期1520人次,累计开展招聘会15场,参加招聘企业200余家,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63人。此外,安置区门面租金按每人5平方米的面积(人均329.29元)计算分红,进一步增加搬迁户收入。开设17个公益性岗位,带动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增收,全力保障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为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该管委会还积极举办端午节包粽子、春节表演、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安置点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龙生兵表示,吉信镇安置区在各级部门的关心下,如今成立了“三潭社区”,也希望像吉信镇三潭书院厚重的文化底蕴一样,历久弥新,幸福流长。

“我们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这一目标,全力当好群众服务员,政策宣传员,生活引导员,因地制宜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让群众住得更加放心、舒心、安心。”龙生兵表示,将不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管理工作,千方百计帮助搬迁群众稳步增收,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幸福感,实现从“安置”到“安居”的转变。

责编:瞿文君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