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湖南省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18 06:45:45

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湖南省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25年1月17日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欧阳煌

大会主席团:

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湖南省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和《湖南省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此前,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组织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部分省人大代表和预算审查专家顾问对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进行了人工审查,并依托省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平台进行了智能化审查,同时,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省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和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不断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着力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抢抓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做好“十个统筹”,推进“八大行动”,有效应对了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财政管理质效不断提升,为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主要是零基预算改革还需加力持续推进,进一步凝聚促改革、抓落地的共识共为;“三保”底线任务和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加重,基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科学管理有待加强,财政治理效能还需提升等。

二、2025年预算草案总体可行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25年预算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预算安排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符合我省实际,与“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年度计划安排相协调,总体上可行。建议批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湖南省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5年省级预算草案。

三、做好2025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建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2025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基本方针,对标对表,大抓落实,竭尽全力完成目标任务。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超前谋划,抢抓中央实施更加积极财政政策机遇,精准对接,做好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衔接协同。善于统筹协调,力促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同向发力,提升政策匹配度,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二)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坚持省市县全面覆盖,既把准目标又坚守原则,既抓好统筹又把牢重点,着力解决支出破碎化、零散化问题,着力纠治分配不优、重点不突出情况,切实做到以零为基、以事定钱、以效促用。坚决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厘清支出安排顺序,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切实提升预算安排的精准性。

(三)抓紧抓实财政收入组织。坚持高质量聚财,做大收入“蛋糕”,持续实施财源建设“六大工程”,夯实增收基础。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防止违规引税返税。持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有效盘活国有“三资”,坚决整治逐利罚款、以罚代管等问题。深入开展税费治理攻坚,提高税费征管水平,加强骨干财源、县域财源、新兴财源的精准监测,做到应收尽收。

(四)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牢固树立预算法定意识,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更好集中财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办好大事要事。始终坚持将“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压实保障责任,细化范围标准,强化刚性约束。从严从紧控制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不折不扣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

(五)深入推进财政科学管理。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确保财政资金到哪里,财政的科学管理就跟进到哪里。加强财政法规和制度建设,进一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财政工作。持续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稳步提升财政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坚决树牢绩效观念,将预算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

(六)坚决防止政府债务风险。严格落实向人大报告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制度要求,完整准确报告债务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坚持标本兼治,落实好隐性债务置换政策,加强再融资债券的投向和过程管理。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防止前清后欠。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运作。积极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作用。切实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责编:周秋红

一审:詹娉俏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