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育才 2025-01-19 07:43:16
全力打造莓茶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开发产业集群
永定“小藤叶”长成大产业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育才
作为“中国莓茶之乡”的张家界永定区,围绕莓茶全产业链建设,培育和壮大莓茶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了年产值28亿元的莓茶产业集群。莓茶产业带动全区9万多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绿色产业。
品牌引领,好物卖出好价钱
1月16日,冬日暖阳,记者走进位于永定区罗塔坪乡长寿村的张家界长寿藤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包装生产车间,只见自动化的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包包封装好的“长寿藤”莓茶,等待销往各地。
“公司茶叶销售价格大多在每公斤500元以上,部分高端产品价格达到每公斤1000元,去年实现销售额2000多万元。”公司总经理朱万璋说,产品畅销与企业使用区域公用品牌密不可分。
永定区积极推动“张家界莓茶”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集群发展,张家界莓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区62家莓茶企业获得“张家界莓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
朱万璋介绍:“过去,长寿藤莓茶在本地有名,但走出张家界,客商还不了解。自从被授权使用区域公用品牌后,长寿藤产品包装打上了‘张家界莓茶’的标识,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张家界的莓茶,对产品的认可度提升了。”
如今,在“张家界莓茶”这一区域品牌的带动下,“长寿滕”“茅岩莓”“天门郡”“神州界”“湘巧”等企业品牌脱颖而出,莓茶产品越来越受市场追捧。去年,“张家界莓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公共品牌成功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行动目录。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绿色生态管护,张家界莓茶规模不断做大。至2024年底,永定区已建成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莓茶特色产业省级示范园、1个省级莓茶种质资源圃、2个星级茶旅融合示范园,莓茶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
集群中收入过亿的企业达3家
1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张家界高新区的张家界茅岩莓有限公司黄酮提取车间,只见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该公司负责人李兴旺介绍,公司以莓茶普叶为原料,开发出牙膏、含片、面膜、饼茶、速溶茶粉等莓茶新产品。
“茅岩莓”是最早从事莓茶行业的企业,并很早就开发出了牙膏、面膜等莓茶深加工产品,但一直委托外地企业加工。2012年开始,公司投资9000多万元,新建茅岩莓保健茶、黄酮、二氢杨梅素等提取生产线,形成年产100吨黄酮、200万盒袋泡茶、100万盒茅岩莓速溶茶粉以及高端固体饮料的生产能力。
这些年,张家界莓茶创新层出不穷。
湖南乾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发植物提取物、黄酮口服液产品;张家界苏木绰旅游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发出莓茶解酒护肝、冻干莓茶、莓茶新式茶饮等深加工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科技赋能,延伸莓茶产业链。”湖南乾坤生物公司销售总监彭佩华介绍,公司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国内首条万吨莓茶自动化生产线,建起物流、电商平台。2021年与刘仲华、印遇龙院士团队签约,共同建立张家界莓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莓茶培育、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合作,提升莓茶产业科技水平。
永定区制定以莓茶高价值综合利用开发为主,莓茶精深加工食品为辅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2024年,张家界莓茶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开发产业集群入列省产业集群培育对象。
如今,集群产业链条完备。上游有126家莓茶种植合作社供给原材料;中游有343家企业搞精深加工;下游是以中心城区为依托的终端销售市场。2024年,集群中收入过亿的企业达3家。
责编:田育才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https://img2.voc.com.cn/2021/07/xhn/copyinfo1x.png)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