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丨加强数智赋能,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19 16:23:06

吴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迭代升级,不仅改变了高校文化建设的外部环境,也形成了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内生变量。2024年,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日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强化数智赋能,推动高校校园文化提能增效,成为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好文化育人“润物细无声”功能的关键所在。

以数智技术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内涵提升。高校应着眼履行文化传承创新重要职能,充分运用数智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深入挖掘区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精神内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综合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深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从中汲取精神滋养。推动区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施好学校各类馆藏资源整理发掘工程,凝练学校发展历史中的优秀文化元素,并运用声、光、电、水、影、乐等新元素进行展示,以校史、校风、校训、校歌为载体,实现区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会共进。创新表现校园文化标识。借助多媒体电子交互屏、3D电子沙盘、虚拟互动体验等新设备新技术,全景式、立体化生动呈现学校发展历程、专业学科发展、校风建设等内容,推进校园“馆藏精品”“校史传记”“人文风物”数字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以数智技术驱动高校校园文化平台升级。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应注重以数智技术推动校园文化实践育人平台、数字化展馆建设。创新校园文化实践育人平台。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互图像识别等技术,打破传统育人主体、场域、手段、机制限制,构建起开放、共享的校园文化实践育人活动平台,推进“知、教、学、研、行、智”一体化发展。比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三维场景建模、3D引擎开发技术进行1∶1三维虚拟呈现,建成青年毛泽东成长足迹数字展厅、百工之事工艺美术数字展厅、醴陵釉下五彩瓷数字展厅等,同时借助VR、AI学伴、大模型智能问答等技术,为参观者提供可视化学习、沉浸式体验,提升育人实效。建设数字化校园文化展馆。开展校内文物数字化展览展陈,做大资源存量、做活应用系统、做强应用场景,构建兼具学习性、实践性、趣味性的校园文化展馆。比如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以科技赋能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文化为主旨,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在校内建成校史馆、中药标本馆、食药文创基地、药膳研发中心等场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进而增强学业自觉、文化自信。

以数智技术强化高校校园文化品牌传播。做好校园文化品牌传播是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一环,合理运用数智技术,有助于提高校园文化传播质效。优化校园文化内容创造流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做强校园文化传播内容;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根据学生需求和文化传播趋势,自动生成评论分析、社交媒体帖子等多类型内容,为校园新闻编辑、校园文化活动策划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优化传播内容生产流程,提升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效率。拓展校园文化互动传播渠道。智能语音助手、聊天机器人可以不间断地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服务,让学生在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中更直接、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校园文化,从而有助于增强高校校园文化互动传播。比如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策划、研发、训练的集合多种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打造而成的虚拟数字人主播“交交”活跃于多个社交媒体,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布丰富内容,持续向社会各界传递交大声音、讲好交大故事。实现校园文化内容精准推送。通过人工智能收集和分析学生对校园文化传播内容的浏览、点赞、分享、评论等数据,产出分析报告和受众画像,可进一步为学生推荐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资讯,促进校园文化内容的精准传播,并制订更能满足学生喜好的校园文化活动策划方案。还可发挥行业、高校、企业力量,成立人工智能创新传播实验室,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于校园文化传播,提升学校形象,打造立足办学特色、重视内涵发展、体现区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作者系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本文为2022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团队建设项目“高职院校‘五力协同’网络思政育人体系探索”阶段性成果)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