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20 10:23:08
会议现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彭婷
1月19日,2025年湖南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上,湘潭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马金辉以《深化综合改革 做强示范引领》为题,介绍了该市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2022年4月,湘潭市通过竞争性评审,成功申报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该市以此为契机,实施医疗资源优化提升工程、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公立医院医防融合提升工程、公立医院管理提升工程、医疗卫生信息化提升工程、“三医联动”改革提升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湘潭市医改主要指标在全国地市级行政区医改评价中居全省第一、中部地区第三。去年8月30日,该市医改经验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新闻发布会上作专题推介。
湘潭市医保局工作人员演示DRG反欺诈大数据监测模型
推动 医疗、医保、医药 协同发展
健康路上,百姓“医”靠从何而来?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必不可少。
其中,医疗的核心是看病就医、保健康复,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人民群众感受也最具体;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保命钱”,也是医疗服务和医药产品的重要筹资来源;医药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手段和产品,直接关系服务质量安全、能力和水平。
为增强“三医”协同发展合力,去年3月,湘潭市医药集采和数据中心揭牌成立,负责牵头组织开展全省医用低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这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要求的重大举措,有助于扩大全省带量采购产品目录,引导低值医用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湘潭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周复明介绍,该市大力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集采药品、耗材平均降价53%和69%,大大减轻百姓就医负担。
为确保公立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湘潭市连续两年批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上调护理、手术、麻醉、中医等医疗服务价格726项次,下调检查检验价格314项次,调价增量4300万元。去年,该市调整医疗服务价格337项次(含新增和各类修订项目),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达36.2%,较项目实施前提高4.7个百分点。
“有效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重点提高诊疗、护理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目的是优化公立医疗机构收入结构,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湘潭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唐文静告诉记者。
针对当前门诊慢特病管理存在的难点和堵点,湘潭开启医保数据专区建设新征程。通过搭建医保全量数据库,畅通跨部门数据共享,创新打造“待遇线上初审+专家线上盲审+网格化精细管理+数智化高效监管+动态化评估退出”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
据悉,湘潭医保数据专区建设计划分三步走,目前已完成第一期反欺诈大数据监管应用建设,第二期数据赋能医保经办服务已取得初步成效,第三期医保数据安全治理和共享正在同步规划中。
湘潭市第二批26名“第一书记”奔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创新建设“矩阵式”医联体
1月9日,湘潭市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暨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第一书记”工作会议召开。该市第二批26名“第一书记”接过“接力棒”,奔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推动分级诊疗和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的重要举措。2023年5月,湘潭市以基层卫生“小切口”改革为抓手,创新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第一书记”,推动医防融合创新发展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2024年,全市基层诊疗量达68.57%,首批22个派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48.68%。
作为全省唯一实现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国家试点全覆盖的地区,湘潭市在医改道路上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第一书记”,就是创新建设“矩阵式”医联体的一个缩影。
在城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勇挑大梁,牵头统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实现集团内医学检验、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药品、耗材、设备和信息化等一体化管理,实行“总额预算、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医疗资源集约共享,信息互联互通。
在县域,湘潭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健)共体建设,实行急救、人员、药品、信息、考核一体化管理。截至目前,该市3个县(市)基本构建上下联动的县域分级诊疗体系。
换一家医院看病,相关检查还要再做一遍,有的检查还得等上一两天,既耗时又耗钱。这是不少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曾经面临的困扰。“为此,我们加强城市医疗集团与县域医共体联系联动,组建‘矩阵式’医联体,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197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马金辉向记者介绍。
年过半百的肖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她因咳嗽到湘潭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接诊医生询问基本病情后,门诊系统显示,患者两天前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已做过CT检查,医生调阅并互认CT影像结果,予以对症治疗。
湘潭市中心医院大病管理·特需医疗服务中心
卓越服务 让 群众就医获得感 日益增强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患病率逐年递增,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医防协同打破医疗与预防“隔墙”,旨在变被动救治为主动防御,将健康“关口”前移。
去年11月,湘潭市“加强慢病共管、分级防控推动重大慢病高质量一体化健康管理”案例,获评2024健康中国创新实践奖。这背后,是湘潭在医防协同、慢病管理领域的不懈努力,更是该市全面推开卓越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的真实写照。
湘潭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推广家庭式、组合式、集中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通过建立“慢病共管、分级防控”健康管理体系,全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79.4%、81.48%。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在湘潭,“大病不出市”相关工作方案应运而生。
翻阅方案发现,在供给侧,该市通过数据分析、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三大举措,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在需求侧,则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大病患者就医体验。加强与国内知名专家团队的对接联系,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同时外请专家来潭会诊及手术,让群众在市内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水平医疗服务。
湘潭设立“大病”转诊中心,开通“大病”服务热线,通过信息化赋能,精准定位“大病”患者,为其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提供异地就医和本地就医费用模拟测算等“一对一”服务。据统计,“大病”转诊中心运行3个月以来,湘潭50余例需外转的“大病”患者留在本地接受治疗。
此外,去年以来,湘潭还以卓越服务工程为抓手,优化就医服务流程,规范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该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一站式”预约、结算覆盖率达100%,结算平均时间较之前缩短66.7%。
唐文静表示,新的一年,湘潭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湖南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以省委“三医”联动,“六医”协同集成改革试点为抓手,深入推进医疗资源整合优化改革,进一步做实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探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路径,为健康湖南建设贡献更多湘潭经验和智慧。
责编:彭婷
一审:蒋睿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