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21 08:37:50
[原载:湖南日报 04版要闻 2025-01-21]
临湘绿豆粉皮走出大山
——乡村振兴带头人李志辉生财有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 通讯员 丁会云
1月20日6时许,大云山深处,临湘市詹桥镇供销惠农服务有限公司水泉绿豆粉皮加工厂飘出缕缕炊烟。
提前浸泡好的绿豆、黄豆、早稻米被按比例调配、磨成浆。摊粉皮,是制作绿豆粉皮最见功力的一步。
烫粉师傅何永庆往烧热的大铁锅里刷上一遍油,烫开一勺粉浆,再用河蚌壳将粉浆摊刮均匀,盖上锅盖。1分钟左右,一张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圆形绿豆粉皮就出锅了。
加工厂负责人李志辉请记者尝一口刚烫好的绿豆粉皮,邀记者看看“门道”。
“俗话说,‘烫粉的是徒弟,烧火的是师傅’。”李志辉介绍,控火是个精细活。
控火师傅李细龙将松针塞进炉中,不时用火钳拨动:“火要往两边烧,受热才均匀。”
两个烫粉皮师傅,一天能烫数百公斤绿豆粉皮。热粉皮出锅后,晾凉、切丝、晒干,便完成加工程序。干绿豆粉皮售价30元一公斤,可带来200多万元年产值。
大云山生态环境良好,当地的稻米和绿豆营养丰富,村民有制作绿豆粉皮的传统。绿豆粉皮煮腊肉,更是临湘地方名菜之一。
“能不能将粉皮加工小作坊,做成公司标准化生产,农户做,我们收购、统一销售,让绿豆粉皮走出大云山?”2018年,回乡创业的退伍军人李志辉组建临湘市詹桥镇供销惠农服务有限公司,加工、营销绿豆粉皮等农特产品。
2023年,他建起水泉绿豆粉皮加工厂,标准化生产绿豆粉皮。
为确保产品质量,李志辉发扬供销系统“扁担背篓精神”,按“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与詹桥镇沙团村、水泉村、三界村等村400余家农户签订1000多亩早稻米、500多亩绿豆和黄豆的收购合同,每户年均增收2600多元。
如今,李志辉已是詹桥绿豆粉皮制作技艺岳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岳阳市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
新的一年,让绿豆粉皮走得更远,是李志辉的头等大事。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绿豆粉皮的生产季。然而,干制粉皮到第二年春夏交接时,容易生出食用油氧化的味道。
李志辉正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研发半干式新产品,采用充氮气等方式,将保质期延长至3至6个月。预计今年5月,新产品投入生产。届时,消费者一年四季可吃到新鲜绿豆粉皮,工厂能常年生产,还能更好带动原料种植农户增收。
“临湘市詹桥绿豆粉皮生产技艺”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制作绿豆粉皮,配料的水功、磨浆功,成品的烫功、火功均靠工匠经验精准把握。”李志辉一面规模化生产,一面沉下身去做好非遗传承保护。
2025年,他将继续开展名师传艺计划,手把手带徒弟;开设绿豆粉皮传承人培训班,面向詹桥镇50余个绿豆粉皮手工作坊,按全工艺环节培训工匠;把老手艺人的口授心传整理成文,编撰成书;他还将在抖音直播带货绿豆粉皮,向全国人民推介湘北风土美味。
责编:王相辉
一审:周磊
二审:徐典波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