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书记在浦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21 15:56:47

文|姜满珍 图|咏洲

走潭耒高速,我们的车子经过朱亭湘江大桥不久,就到了浦湾村。村庄有一条自西向东的狭长的垅,一眼望不到头,垅的边缘是绵延苍翠的群山,左侧傍山的公路,是垅内连接山外便捷之路,也是这里的村民通往外面世界的康庄大道。

进入村庄便可见垅与路之间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有家养的鹅、鸭在小溪里畅游白鹭也会偶尔来这里“客串”一番。村舍依山而建,红瓦白墙,错落有致,掩映在一片葱茏的树木之中。垅中,是田畈与水塘,阡陌交错之中,犹如一幅幅画框,将蓝莓园、菊园以及各色果园拥入怀中,顾盼生辉,妙不可言。虽是深冬,并不萧瑟,满山的油茶林在冬景中绽放着白瓣黄蕊的花儿来,冬阳照得大地万物暖暖的,蜜蜂嗡嗡地工作着,老人打着盹,小孩嬉戏着。

村舍的那一片樟树林,树冠如盖,虬枝上的树叶在阳光中闪闪发亮。溪边的乌桕树叶,被时光染成了红色,鲜艳夺目。白杨树叶虽黄,但它在冬阳中温润如金,更不用说那一片片果园了,红美人硕果累累,橙黄灼目,大部分运往全国各地,只有少量的还悬挂在枝丫上。蓝莓园则悄悄地蓄积着能量,四季草莓在大棚里了一派盎然,生机勃勃,正欲绽放洁白的花儿,然后结出可人的果实。

浦湾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的自然、恬静、和谐和淳朴,氤氲着甜美的田园气息,让人沉醉其间,不思归去。

历史上的浦湾村,由原来朱亭镇兴隆、高升、春石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共有三千余人,面积有十五平方多公里。东靠S211线,西邻湘江,江水绕村而行,南与南岳衡山遥遥相望,北倚千年古镇朱亭,京珠高速朱亭互通口如明珠般闪耀在浦湾村,京广铁路更似巨龙蜿蜒由北向南而过,地理位置能达三江通四海。

而朱亭镇原名浦湾,临江有港,且多滩涂,菖蒲、芦苇并茂,故名“蒲湾”,后来叫成了“浦湾”。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大理学家朱熹偕同大教育家张栻,逆湘江,游历南岳,途经浦湾,夜宿港上桥畔。应当地学子请求,结庐讲学。后人为纪其事,便将浦湾改名为“朱停”,意为朱熹在此停留。因古人释“停”为“亭”,后来便叫成了“朱亭”。朱亭易名后,紧靠朱亭的这个小村落便继承了“浦湾”的名号,直至今天。

这里便利的地理位置、原生态的自然风景,浦湾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开疆拓土,尤其是在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春风之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浦湾村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荣获“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称号,荣获“湖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称号。

浦湾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陈和平、朱守官两位异乡书记的励精图治,是他们在风雨中为百姓“撑伞”,在霜雪中给群众温暖,才使今天的浦湾村呈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盛况。

“捧着一颗心来浦湾,不带半根草回株洲”

陈和平祖籍岳阳汨罗。说起他与浦湾村的渊源,还真是“一言难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父母调到朱亭工作。七十年代初,他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浦湾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住在村民文大妈家里。母亲英年早逝,贫困的家犹如雪上加霜。陈和平冬天里从没有穿过棉鞋,常常冻得皮肤肿胀,有时甚至开裂。一天洗完脚后,文大妈拿来一双崭新的棉鞋,亲手给他穿上。穿上人生中第一双棉鞋,陈和平顿时感激涕零,再次享受到“母爱”的温馨,感受到村民群众细心的体贴与关心。当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后,兢兢业业的他又如鱼得水,事业风生水起,不禁有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想法。

而天不遂人愿,退休前两年体检,发现他的左肾患有透明细胞癌,不得不做了左肾切除手术。2016年,陈和平办理退休手续后,不顾妻儿的劝阻,带着一大袋药,撂下一句话“活着干,死了算”的话,来到浦湾村担任党总支书记。

经过几个月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生活体验,使陈和平有了“一村一环三区”的村庄发展规划和“建窝、修路、打洞子”的工作目标以及帮助贫困户人口早日脱贫的设想,并向大家郑重承诺:捧着一颗心来浦湾,不带半根草回株洲。镇上发给村书记的工资,除每天开支微薄的生活补助费外,余下的全部用于援助特殊困难人员,任职期间陈和平严于律己,每年都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在浦湾村,陈和平一心扑在工作上,带领大伙儿苦干加巧干,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抓班子、带队伍、立规矩、寻出路、重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共同发展的道路。他先后为村里争取了3000多万元资金,开展项目建设30多项,拉通了环村公路。建成了三个特色片区,村民们的收入日渐丰厚了。

村民的“口袋”富了,“脑袋”也要逐步变富。陈和平是政工干部出身,特别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他利用彩绘的形式,展现弟子规等古代经典益民、励志的故事。白天劳作之余学习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知识,时常举办文艺汇演,晚上男女老少聚集在村文化广场活动,伴着“南岳之北、湘江岸边、我们的家园、古老的浦湾”浦湾“村歌”优美的旋律,让大家情不自禁地扭动着身躯,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陈和平所写的“村歌”《浦湾之歌》曾代表湖南省参加2020年全国首届村歌大赛,获得二等奖,并成为全国“百佳村歌”。《浦湾之歌》把浦湾村推向了全国舞台,也唱出了浦湾人的血性与情怀。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陈和平荣获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赴北京参与了表彰仪式,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握着陈和平的手,令他百感交集,不能自已,那份特殊的荣耀至今温暖着陈和平那颗饱经沧桑的心。

在浦湾村的那些日子里,陈和平拖着一副病体,风里来雨里去,好事办了一件又一件,身体瘦了一圈又一圈。许多人生中的遗憾让他终身无法弥补。陈和平的姐姐临终时想见他一面,他却坚守在抗洪第一线。妻子不慎骨折他也无法在医院照顾陪伴。背着妻子,在医院走道泪如泉涌,他抽泣了好一阵,擦干眼泪强作笑脸安慰妻子。百姓自然知道他的付出与心血,不仅使浦湾走出困境,更培养和深切地影响了第二位“异乡”书记朱守官。

小家以小村为大,无怨无悔为蒲湾

朱守官系浙江温州人,自幼爱好习武,与妻子曾利在娄底学武术结缘。2009年来到了朱亭镇浦湾村,做了村里的上门女婿。他成立了株洲明扬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做养猪设备,到自己养猪,成为渌口区种养行业的“明星”,也是第一个给猪放音乐的人,让猪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态”成长的“养殖大师”。夫妻俩在浦湾建起了全自动无公害的现代生态环保养殖场,成千上万头的“生态猪”运往全国各地,甚至漂过海,勇摘“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桂冠。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朱守官结合养殖业发展种植业,把猪产生的粪便变成沼液浇灌果蔬,那些让人唾弃的东西摇身一变成了求之不得的植物宝贝了。朱守官流转了三千余亩地,全部种植果树,果树被猪粪滋润得葳蕤壮实,果实更是甜蜜清香。又建了好几栋大型联排别墅给猪们享受美好的生态环境。花园式的养猪乐园在村庄成了一大景观,各个时段的果园一个挨着一个,大美桃园、秀美柑橘园、醉美蓝莓园、奇美百果园……依次诞生。如今浦湾村四处生机盎然,春有草莓夏有桃,秋有蓝莓冬有桔,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月月瓜果飘香,乡村美景任君来欣赏。大手笔创业的朱守官,早已成了大家心目中耳熟能详的致富带头人。

2022年12月,朱守官接过陈和平肩上的担子,担任了浦湾村党支部书记。接着又被村民选为浦湾村的村主任,陈和平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情怀,使朱守官深受感动,毅然挑起了浦湾村发展壮大的重担。要继续扛起先进的红旗,朱守官感觉压力山大,一边是自己的公司需要用心经营,一边是不能辜负三千多村民的众望。

在百姓眼里,他是一位不忘初心、爱心满满、热爱浦湾、待村民如家人的“掌门人”。曾带领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去先进地区实地考察、交流、学习,先后与浙江安吉鲁家村签下“百村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参加鲁家村首届百村联盟大会,交流学习了全国各地优秀村镇乡村振兴的经验,加盟安吉乡村振兴产业促进会,借助“千万工程”浙江样板“鲁家模式”,为浦湾村打造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示范点注入活力。回到浦湾村他又诚挚地聘请五位乡贤为村上建言献策。他盘活老村部等资产,利用村干部能力特长,带头发展红薯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200多个村民实现就地就业,每年收入杠杠的,又给了家人以陪伴。依托“朱亭鲜果小镇示范园”,打造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景观,引入专业团队和社会资本,打造千库村研学基地,高薪聘请研究生、博士生到研学基地挥洒汗水,奉献青春。浦湾村成为亲子游、研学游、周末游的网红打卡地。2024年11月被授牌为“湖南散文创作基地”。

在农村广袤厚实的土地上,多年的摸爬滚打、潜心钻研,练就了朱守官强大的生存致富的能力,更增强了他带领大家过上红红火火日子的本领。他带领支村两委通过代耕代种、闲置资产租赁、物业管理费的收取、土地出租等运营方式,前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88.58万元,去年因受灾情影响只有220万元。来之不易的集体收入,熬白了朱守官两鬓的头发,平时很少回市区温暖的家,把心血和汗水都洒在了浦湾的山山水水上。前年七月,他获评了“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面对众多媒体,朱守官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他说,“为村民创造财富,把村庄建设得更美,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为了让父亲舒坦一点,将更多的精力花在浦湾村的工作上,儿子曾仁杰果断放弃在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优越的工作环境,主动为父亲挑起一份建设自家公司的重任。

“振兴乡村,选好农村基层‘头雁’尤为关键”。朱守官是一位“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朱守官一直坚守“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不强”的信念。他也信奉“达则兼济天下”,不忘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为农村多奉献一份爱。在扎根农村近二十年里,先后为地震灾区、学校建设、敬老院、乡村道路、贫困学生、贫困弱势群体捐款捐物总价值达一百余万元,这些都是他的私有物资。

朱守官是一位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中国好人”。八年前,受市场影响,一头猪的利润不到100元。按照市场行情,除去财政投入的扶贫资金,五年下来朱守官的公司自掏100多万元给贫困户分红……朱守官与百姓风雨同舟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在去年超强台风“格美”灾难中,朱守官又“舍小家,为大家”,连续四天都奋战在为老百姓疏通水道、排除险情上,在确保老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均没有危险和损失的情况下,他才拖着沉重的步伐迈入自己的鲜果园,看到家里的“自留地”一片狼藉,朱守官忍不住泪流满面,损失难以估量啊!然而在争取上级部门救灾扶助的过程中,朱守官硬是没有将自家公司受灾的实情呈报上去,而是将百姓的利益放于首位。朱守官置家人的怨气于不顾,天天安抚、帮助着村上那些老弱病残的农户,直至他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望着灾后恢复的美丽浦湾村,我的内心溢满了力量。我知道,这个在“生态文明”环境下成长的浦湾村,已经今非昔比,它的腾飞与自然相和谐,更与精神互共振。

责编:蔡矜宜

一审:蔡矜宜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