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之上如此多“椒”——慈利县洞溪乡洞溪村强村之路

朱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21 14:10:3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朱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题记

“辣口不辣心,含火不上火古法技艺,她是非遗里的一颗明珠;绝妙风味,她是手握四大金奖的王牌……”这是《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给她的“褒奖词”;“百年光景,向阳而生。曾看见大地孕育的火焰,品尝山水凝结的精华。红脸出汗,自有火辣手段,驱除邪风,自有一身正气……”这是《三湘风纪》的“格物致廉”……而这所指的“七姊妹”辣椒,正是慈利县洞溪乡洞溪村出品。辣椒因“七姊妹”而走俏,产品远销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日本、 韩国市场;洞溪村因“七姊妹”而走红,2023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月17日,笔者走进洞溪村,探寻“七姊妹”辣椒的“前世今生”。

●前世:深山有好“椒”

洞溪村在慈利县西南边陲的山巅之上。早晨,从慈利县城出发,沿省道零龙线,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进入县道X030洞溪乡地界。随着海拔不断攀升,人户也愈加稀少。一轮红日挂在遥远的山脊线上,照耀着群山掩映的山村,大山里最后的一丝寂静也伴随着远处山顶的雾气逐渐消散。突然,一条崭新的沥青路跃然眼前,犹如黑色缎带穿越村庄,向大山深处不断延伸。两旁的青山绿树,翠绿色的波形护栏,清晰的道路标线映衬着黝黑的沥青路面,让人神清气爽,半小时后到达洞溪村部。行走在洞溪村的山巅之上,满口呼吸清新的空气。只见一栋栋楼房、一处处山岭、一块块菜地,点缀着村子里的安然与祥和。

洞溪村与桃源县、永定区接壤,平均海拔700余米,最高海拔1100余米,是当地人口中的“小西藏”,也是洞溪乡集镇所在地。2015年由原南溪、洞溪、田家三个村合并而成,有38个组696户2357人。该村盛产的“七姊妹”辣椒,已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因七个一簇,朝天生长,形似“七个姊妹”成团拥抱而得名。外形细小匀称,颜色大红夺目,色泽鲜活油亮,辣味厚重持久。据传,洞溪“七姊妹”辣椒品种的引入,归功于李自成的大将李达。李达十分喜爱食用朝天椒,经常随身携带,餐餐不离。当年李闯王兵败南下,在石门夹山寺出家。李达就近隐入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的茅庵村。他将随身携带的朝天椒种子就地撒播。几年间,朝天椒逐步在慈利全县扩展开来。然而,唯独洞溪生产的朝天椒其“色鲜艳、味醇正、辣舒爽”深受百姓喜爱,并称之为洞溪“七姊妹”。洞溪村属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度适宜。营养生长期雨量充沛,适合椒苗生长,生长期雨量减少,适合果实发育。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铁、磷、钙、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长出来的辣椒品质上乘。

“我们这里离县城远,山连着山,弯连着弯。早些年交通不便,村里人进一趟城都不容易,那个时候哪有什么产业发展,大家都穷。那个时候,辣椒多为散户种植,受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习惯,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加之市场意识不强,信息闭塞等原因,没能形成规模种植,做出来的成品多半是自给自足,或送亲朋好友品尝,也有的拿到集市上换几个油盐钱……”在村部,洞溪村党支部书记龚协菊向笔者讲述了洞溪村“七姊妹”辣椒的过往。

●今生:“椒心”闯市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改革开放彻底打破市场壁垒,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

与其守着资源受穷,不如放手一搏。

2004年9月,村民龚安丛成立以开发洞溪传统辣椒为主,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高标准绿色生产企业张家界洞溪七姊妹辣椒开发公司,注册资本金500万元。2014年被认定为张家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慈利县2019年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千企帮千村”项目实施的十大龙头企业之一。带动365户1130人受益,产业扶贫建档立卡户达216户716人,户均增收4300元。随后,张家界邹胡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从事剁辣椒生产经营的公司应运而生,并辐射到周边村庄。一时间,逐“椒”而行,为“椒”而战,成为洞溪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如何让“七姊妹”成为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成为村两委面临的“考题”。

“七姊妹”要想走出大山,规模化产业化是必经之路。如何把散户凝聚起来抱团发展,党组织引领是关键。

“椒心”火辣硬扎,山妹子龚雪菊性格同样火辣硬扎。2004年在外打工的龚雪菊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她带领村两委多方施策。

村两委班子家家带头种、示范种,仅龚协菊种植的辣椒面积由近10亩发展到如今的150多亩。全村90%以上的农户都种有“七姊妹”。

支部书记联片,支部委员联组,党员组长联示范户,党员联示范田、丘块,建立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田、党员示范丘块。村干部及时为群众解决种植、运输、销售、资金等方面的难题。2021年,村民朱金富辣椒滞销,村干部主动上门现场解难,当日销售500余斤,并为残疾村民张春初、张金初网上销售近2000斤。当年村干部为农户销售辣椒1万余斤。

种植规模有了,如何做出品牌,形成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引领“七姊妹”成片开发组团发展,变村民“单打独斗”为“聚力出拳”。

签订辣椒种植协议,由公司、合作社统一提供生产物资、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价格回收,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入股,年底分红,资金共筹、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公司和农户签订服务合同,对农户实行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公司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对流转土地的农户优先安排就业,增加收入。

农户的辣椒产品依托公司生产加工能力、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及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实行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与省农科院实行技术合作,推进辣椒品种提纯复壮工程,确保实现品种复壮、品质提升。邀请省、市、县专家或本土的传统专业种植人士到村授课。动员农户辣椒种植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种植面积,防止辣椒产量出现供大于求,引导辣椒产业有序发展。支持企业创建知名品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完善生产加工生产线,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监管。2014年洞溪“七姊妹”辣椒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对洞溪“七姊妹”辣椒产业的发展历程,龚协菊如数家珍。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龚协菊带领村两委干部就一直在探索一条有洞溪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我们村好几个贫困户从脱贫到小康,那真的是离不开辣椒种植……”龚雪菊说。

今年54的村民唐兴吾有着多年的种辣椒经验。由于要照顾家中两个残疾的哥哥,他无法出门务工,在没有收入来源又要承担家中重大支出时,唐兴吾曾经也是一筹莫展。

“天无绝人之路。不妨种种辣椒,这也是一条赚钱的路子……”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

作为洞溪村种植大户的唐兴吾种了50亩辣椒,由于大面积地种植辣椒和烤烟,唐兴吾每年带动村里十几人稳定就业。他笑着对笔者说:“我每年开出去的工资都有好几十万……”。

唐兴吾作为村里的职业老“椒”农,是靠着种辣椒一步步摆脱贫穷,走向小康致富道路的典型代表。

洞溪村村民邹如凤是村里重点扶贫对象。家中老母亲是位残疾人,老父亲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两个小孩还在上学,全家经济来源一度只有她丈夫在外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然而村里辣椒产业的发展让她实现了“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

2023年,洞溪村党支部联合各大农业合作社共同修建辣椒产业观光园和深加工厂,并拍摄宣传片,用销售分红的方式鼓励大家积极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把家乡原生态农产品推出去。

洞溪辣椒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依法注册了“洞溪七姊妹”“邹胡子”“湘之椒子”辣椒商标,获“中国(湖南)农博会优质奖”“中国(湖南)第八届(国际)农博会金奖”“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展销会金奖”“中国(湖南)旅游博览会金奖”“张家界名牌产品。”“洞溪七姊妹剁辣椒”传统制作技艺被纳入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未来:“椒”出新生活

洞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辣椒生产专业村。年产辣椒1450吨,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以上,订单辣椒面积2000余亩,年订单收购辣椒1100吨,辣椒产业收入占全村农业收入的61%以上。

“七姊妹”让洞溪村民尝到了甜头。产业兴旺给村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里屋场美丽,人居和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的眼球。“俺村里的人文、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村民们对村里的变化深有感触。

乡亲们永远记得,张家界市自然资源局驻村脱贫攻坚,投资一千余万元,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2021年6月,慈利县交通运输局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帮扶,投入300余万元,硬化村组道路和产业路。局长朱会云、副局长李书红带领所有的结对帮扶责任人爬山越岭,进村入户,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乡亲们永远记得2022年那场60年一遇的旱灾,村里1200亩辣椒受旱一半,800亩烤烟受旱三分之一,是慈利县交通运输局和张家界市国资委、慈利县水利局、慈利县水投集团等单位的帮扶,新建大型水井1口,铺设管道2000米,新建水渠2500米。通过抗旱,为村民及时止损300余万元……如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0”到现在的20余万元,村民幸福指数大幅攀升。

“县道X030洞溪段是一条刚刚建设完工的农村公路,以前坑坑洼洼,现在村里‘七姊妹’辣椒的销售运输更快捷了,老百姓出门更方便了,公路周边的环境也变美了!这是一条事关百姓福祉的产业路、生态路、致富路、幸福路……”一条产业路,将洞溪村特色农产品与外面更大的市场链接得更加紧密。

红红的辣椒红了产业、绿了生态、鼓了钱袋,美了村庄。夜幕降临,乡亲们像城里人一样在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的休闲广场上轻歌曼舞,村民幸福的日子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沐浴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春风,洞溪村以辣椒产业为依托,以扩宽农民增收渠道为要任,用大地孕育的火焰与山水滋养的精华,以抱诚守真的态度,走出一条独具洞溪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村里干了20多年,龚雪菊常年辛苦奔波,风雨兼程。作为大山里的女儿,她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大山,奉献给了她的乡亲们。这份执着,源于对家乡的痴情,源于对这片土地的爱恋。

作为洞溪村的领头人,龚协菊在“七姊妹”传说下长大,又全程见证了“七姊妹”的今生发展历程。她说:“‘七姊妹’能有今天,靠的是洞溪独特的山水、党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好政策;靠的是乡村振兴后盾单位的倾力帮扶;靠的是全村干部群众的团结一心;靠的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如今,青山如黛,翠绿成荫,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一张张笑容绽放的脸庞,一株株饱满鲜翠的“七姊妹”,尽显乡村振兴的力量。

产业兴旺,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好人好事如一缕阳光,照亮山村,温暖人心。村民朱鹏2020年为武汉捐献生活物资及现金7.4万元,2023年9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农民,获评2023年度湖南省“十佳”农民;村民喻世汉致富不忘乡亲,在2022年抗旱期间捐款2万元,还自告奋勇承包了6个老人的生活饮水;村里有100多名群众志愿加入抗旱队伍……

“接下来,我们还是要继续以辣椒为依托,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也希望能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就业,打造好辣椒产业的升级版,提升村里经济发展“造血”能力,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力,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站在洞溪村产业观光园标志牌下,望着前方成片绵延交错的辣椒基地,龚协菊满含期望地说。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