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石鼓高质量发展⑦丨筑就“劳有厚得”热土,让求职居民路子宽起来、本领硬起来、钱包鼓起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21 18:17:55

策划 李镇东

统筹 刘祥彰 陈毅 杨超

通讯员 唐成 谭萍

编者按

2024年以来,石鼓区着力在项目建设、产城融合、文旅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加压奋进,创新举措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变成惠民便民的暖心实事。石鼓区委宣传部、区委融媒体中心推出《聚焦石鼓高质量发展》全媒体系列报道,与大家共同盘点岁月中的“奋斗印记”,见证石鼓高质量发展的“高光时刻”。

青年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1月16日,在石鼓区内一家机关事业单位见习了半年的小谭,交接完工作后便准备专心备战三四月份的公务员考试。在外求学多年的他,一直希望回家乡就业,2024年6月,他通过石鼓区人社局,在注册登记、填写个人简历和求职方向等信息后,很快便入职开启了见习生涯,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

“就业见习不影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应届生身份,不仅帮助他们提前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熟悉工作内容和环境,提升就业技能,同时也给了用人单位一个观察和培养职员的机会,有助于用工双方相互匹配,尽早实现顺利就业。”石鼓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文海介绍说,通过对辖区的406名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实行实名制登记,并推进增加就业见习岗位募集种类和规模,让大学生们有更多更好的择业空间,目前回访率、服务率100%,就业率93.1%,其中见习岗位招募6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5%,顺利帮助毕业生实现“软着陆”。

小谭是石鼓高质量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缩影,也是观察石鼓就业工作的一个小切口。2024年以来,石鼓区聚焦政策准度、帮扶广度、服务温度三个维度,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落实落细惠企利民政策,奋力筑就“劳有厚得”热土,有序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

努力创新方式,拓宽居民“就业路”

1月8日,石鼓区零工市场在全面优化升级后,喜迎“首次开业”。当天的零工专场招聘会共邀请了50余家企业参与,涵盖了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兼职销售等多个领域,提供了172个零工岗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3人,开启了新年的求职“小热潮”。

“石鼓区地处衡阳市核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20万,求职人员众多;同时辖内各类经营主体也多,经常有临时用工需求。”李文海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居民在家门口求职,石鼓区努力创新服务方式,将公共就业服务触角下沉延伸到小区里、楼栋间、家门口,建成了16家“社区就业角”,打造“5分钟就业服务圈”;在商场、广场等人流密集处和热闹街头等地,把握良好天气、居民闲暇时光开设“人才集市”“人才夜市”等各类招聘活动,搭建求职招聘“微桥梁”。2024以来,石鼓区通过“社区就业角”,累计发布岗位2131个,登记求职者742人,达成就业意向499人,帮扶就业重点群体就近就地就业203人。

石鼓区还利用“石鼓就业”“石鼓融媒”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创新推出直播探企、局长在线带岗等活动,弥补线下招聘覆盖面不足,让求职者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岗位信息,实现“指尖择业”。截至目前,“石鼓就业”微信公众号注册企业已达285家,注册个人3746人,发布招聘岗位3143个,投递简历5851份,举办网络招聘会和直播带岗活动54场; “石鼓就业”抖音号直播带岗入场达80.4万人次,达成求职意向6435人次。

“让居民在家门口散个步就能找到工作,逛街时还可以发现心仪岗位,刷手机也能浏览招聘信息。”石鼓区人社局副局长王宁波说,通过线上线下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多措并举打破信息差,将公共就业服务资源送到居民身边。

重点群体就业关系到就业大局的稳定,石鼓区还针对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全面推动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提质增效,托底安置55名失地农民、脱贫人员、“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全区841名脱贫劳动力的就失业状态进行更新与维护,建立就业帮扶车间5家,吸纳脱贫人口30人。截至目前,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96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9%。

大力开展服务,丰富居民“技能包”

与引进人才相比,怎样成就人才,使其真正扎下根,施展抱负、实现理想、圆满事业,是更重要的后半篇文章。

高龄职场再就业,光有社会经验,但没有高学历且薪资预期高;大学刚毕业,专业冷门、经验缺乏、求职规划不明;企业缺人才、工人缺技术……王宁波表示,这些现实情况都是导致招工难、就业难“两难”现象并存的原因。

“老街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比较多,这一群体正值家中挑重担,但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就业期望偏高等情况,让他们在求职市场上并不占优势。”西湖二村社保专干罗红说,“志愿者会为他们进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先就近就地就业,再通过培训提升技能择业。”

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是一座城市向人才递出的“橄榄枝”,石鼓区以温馨服务和务实行动,破解劳动力市场“供需”两难情况,为就业创业者搭建起广阔舞台。通过制定“政府-企业-学校”培训计划,引进衡阳技师学院“三高四新”工种等优质培训资源,紧盯大型企业需求,推出生产培训两不误的“订单式”培训模式,帮助企业新入职职工充电提质,解决企业缺人才、工人缺技术难题。同时,把握热门直播经济,举办网创培训,激发创业热情,发挥以点带面辐射功能,以创业带动就业。

2024年以来,石鼓区已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126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10%,其中技能培训397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32%;创业培训86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88%。一系列培训服务为劳动者“充电蓄能”,让丰沛的劳动力资源充分释放潜能,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深度融合。

全力落实补贴,充实居民“钱袋子”

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稳定协同发展,既要有“真招实策”的支持,也要有“真金白银”的激励。

2024年以来,石鼓区以“互联网+大数据”赋能,精准识别政策服务对象,加快政策落实兑现,全面落实就业见习补贴、一次性扩岗补贴、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及申办流程,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发放大学生初次创业补贴8万元,发放企业社保补贴6.18万元、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42.7万元,为13家单位发放就业见习补贴54.0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5万元。切实将惠及群众和企业的政策落到实处,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此外,石鼓区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减负864.72万元,按月足额为1205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183.38万元,为1180人次代缴医疗保险51.58万元。开辟的“免申即享”通道,为125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100.23万元,稳定就业岗位3659个,并为吸纳30名大学生就业的21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4.5万元。

一系列政策补助补贴的落地实施如同及时雨,精准助力企业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筑牢经济发展与就业稳定的根基,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营造良好就业生态。

下一步,石鼓区将继续提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的精准性和便捷度,定制“岗位、政策、培训”精准化服务清单,让公共就业服务走近群众,变得更加多元、更有温度,以“微举措”汇聚大能量,倾力做好就业大民生。

责编:成俊峰

一审:成俊峰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