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01-21 19:28:10
叶钢林
“今年冬暖久无雪,阳回又历小寒节。”差不多个把月呗,似乎看不着一丝半缕的云彩,唯有一轮硕大的日头东升西降,在蔚蓝得让人伤心的天幕上悠然漫步,洒下一路的光和热,让这片土地温暖如春。本来嘛,汝城这地方,有千山万壑之叠翠,却无高峻山区之严寒,冬暖夏凉闻名遐迩,碰着这样一个暖冬,倒不愧“温暖之城”的美誉了。
“桂阳(汝城)山水之秀,为湖南伟观。”明朝大学士解缙如是说。这方水土风光旖旎,清秀灵动,历来文人雅士云集。这方圆数十里的高山台地,像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历来有着八景之说。不过这“八景”各自独立,却也相互关联,诸如“君子朝阳”便与“大官夕照”捉对,假如“桂岭秋香”要找对偶,“苏山春晓”便容眸流盼了。当然,这更是一块古老神奇的土地,神农氏在此作木为耜,柔木为耒,成为中国农耕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从此,“人物衣冠盛一方”,被联合国授予“千年古县”。就在这缓缓流淌的时光长河中,这地方到底收藏着多少光阴里的故事,几回灯下闲坐,满眼都是秦砖汉瓦,这是文化的原乡,这是精神的故园。
这么些年来,汝城“这八景”,似乎陆陆续续品读过了,最后的目光,自然得去寻梦苏仙岭了。但世人只知道郴州有苏仙岭,这个有着“三绝碑”的“天下第十八福地”。年轻时几度登临,每每必吟诵秦少游的“桃源望断无寻处”,及到祁阳旅行,又反复诵读陶铸的“桃源今在寻常处”,领略一种推陈出新、独开生面的不同于才子襟怀的英雄气。其实,知道汝城也有苏仙岭,却在稍晚的时候,不过总觉着这山名给起的,有点东施效颦之嫌。偶然翻看县志,才恍然一悟,既然苏耽是桂阳郡(郴州)的神仙,自然也是桂阳县(汝城)的神仙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传说千百年前,郴州城里的瘟疫在蔓延,死神在大街小巷游荡,正是苏耽的“一树橘、一口井”救民于水火。苏耽驾鹤飞升后,隐于汝城孤山,一时惠此一方。邑人因此卜址于县东三里的一座小山,只为“一峰独秀不须多”,“大官抱左,君子拥右,”为“一邑之巨观也”,遂“置仙其上,因以名山。”
“昔旧仙翁乘鹤去,药炉丹井知何处?轻身逍遥上太清,片石空遗两松树。”时值“三年疫情”已近尾声,岁月悄然轻启。忽然就想着橘叶橘井,想着千年前的苏耽,不管不顾地赶到苏仙岭脚下,却因飘风拨雨,未能登山。却想不到在这小寒时节,阳光灿烂的午后,登上了山巅,品味这“一邑之巨观。”
“高山爽气在城东,屏列迢遥上碧穹。”才上北坡,山山水水的画卷便徐徐铺展。阳光打过来,光影斑驳。都说“秋尽江南草未凋”,其实不尽然,即便数九寒冬,这山野依然郁郁葱葱。伫立山巅上,凝视着一轮即将西坠的红日,一朝一夕的生命律动,一春一秋的季节轮回,一辈一辈的生生不息,漫过心头。回头一看,漫山遍岭“杂树生花”,被夕阳烘炙得五色斑斓,生命之美,充盈朗朗乾坤。极目远眺,水依山行,山傍水去,逶迤腾浪,漫无边际。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台地上,“阡陌交通,屋舍俨然。”城镇和乡村,两两相望,相互牵连,正携手迈步在现代化的大道上。
一弯月亮悄然爬上了林杪。恍惚中,苏仙已然遁去。一只大鹤,翩然起舞,掠过这丰沛的人间。袅袅炊烟里,山川新意无重数。
责编:陈香云
一审:叶海
二审:袁欣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