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足趾发黑险被截肢专家量身定制手术 一根钢丝疏通血管保住下肢

    2025-01-22 11:11:1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22日讯(通讯员 林伶 肖瑶)“我和家人做了最坏的打算,以为要截肢,甚至命都可能不保,是你们给我了第六次生命啊!”近日,在湘雅医院病房里,90多岁的邱爷爷拉着医生的手高兴地表示,不开刀搭桥,不植入支架,一根细细钢丝就把血管疏通了,减轻了疼痛,大大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

老人足趾发黑求医 量身定制手术疏通血管(小标)

邱爷爷是一位保卫国土、经历5次生死的革命战士,在湘西剿过匪,也曾抗美援朝。“患病七年来,走几米就脚痛得不行,双脚没力气、麻木、冰凉,睡觉要蜷着,有时把脚掉在床沿下才能稍微舒服一点。”老人回忆,一直以为是当兵时候留下的后遗症。

最近几个月,邱爷爷的右下肢疼痛慢慢加重,足趾开始发黑。家人非常着急,带着邱爷爷辗转多地求医就诊。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专家王宪伟表示:“像邱爷爷这种情况,动脉发生狭窄或者闭塞后,导致狭窄或者闭塞动脉远端的血流减少,引起相应的脏器或肢体供血不足,同时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若再不治疗,将会下肢溃烂、坏死、致残,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手术,制止疾病的继续发展,改善患肢循环。”

王宪伟还介绍:“病情初期,可能仅表现为下肢发凉、麻木、抽筋,慢慢的,病人可能会感受到行走一段时间后的腿部疲劳或疼痛;当病情继续变化,病人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疼痛,被迫停下休息。继续恶化时还会出现静息痛,即使休息时,也可能经历持续性的疼痛,以及脚趾冰凉、皮肤颜色的改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随后,湘雅医院的专家团队为邱爷爷量身定制了手术,将他堵塞多年的血管疏通。

发病隐蔽威胁老人健康 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小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5%。老年人作为慢性病潜在高危人群,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因此对各种慢性病的预防和早期识别特别重要。

其中一个悄悄威胁但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寿命的健康问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5%-20%,因为发病隐蔽,尤其应该重视早期识别和预防。

王宪伟介绍:“下肢动脉就像人体的‘河流’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河流’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当‘河道’开始淤积即动脉内脂质斑块逐渐积累,引起‘河床’变窄,动脉内血流就会受阻。但‘河道’淤积,‘河床’变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就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本质和发病隐蔽的原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首先要提倡预防重于治疗:科学锻炼,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动。控制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入手,公共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其次,注意生活方式的长期改变。戒烟、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及规律运动(如步行训练),这些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健康管理的基础。”王宪伟表示,还要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发现病情后,及早治疗。

责编:周洋

一审:张文杰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