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枢 梁小进 2025-01-22 11:16:22
文/ 陈先枢 梁小进
李仲麟墓位于岳麓山云麓峰下穿石坡附近,1928年5月国葬于此。墓呈半圆形,茔地及坟堆均以花岗石围栏和铺砌。立碑三通,主碑镌刻楷书“李公仲麟之墓”,左右附碑刊碑记及立碑铭文,石栏板上刻“浩气长存”。墓后有石砌二层小坊,中嵌程潜撰写的“追赠陆军中将李公仲麟墓志铭”石碑一方。碑文多数字迹不存。墓前方立一对华表石柱,上刻对联:
化鹤归来,百战河山馀片石;
幡龙无恙,千秋砥柱说江流。
李仲麟墓墓道 周顺摄
李仲麟(1886-1920),字契隽,湖南长沙县人。早年入清新军第二十五协四十九标,充正目,后入第四十九、五十标随营学校。毕业后在长沙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返湘,任督署卫队营营长。后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从事讨袁活动,嗣任湘军总司令部副官长。1916年任护国军招抚使署总务处长,擢铁道守备队司令。1917年参加湘南起义,任护法军前卫司令。1918年,由广东军政府授为陆军少将。1920年11月15日被害身亡。
李仲麟墓 周顺摄
1915年冬,窃据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概。12月25日,蔡锷和唐继尧等发表通电,宣告云南独立,护国战争爆发。在此之前,湖南辛亥元老程潜从日本归国,先后到了上海、香港策动两湖的反袁斗争。
李仲麟为程潜旧部,曾任湘军总司令副官长,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袁护国的斗争中。1916年1月27日,他和老革命党人林修梅等,跟随程潜,来到全国护国运动的中心昆明。
这时,蔡锷已率护国军进入四川,与袁军作战。云南都督唐继尧鉴于“湖南地处冲要……军事战略意义极大”,委任程潜为湖南招抚使,“回湘召集旧部,从侧翼牵制敌人”。唐继尧还应程潜的要求,任林修梅为参谋长、李仲麟为总务处长。2月3日,程潜一行离开昆明,23日抵达贵阳。贵州已早于1月27日宣布独立,都督刘显世热情地接待了程潜一行,并给予了支持。
在贵阳,李仲麟等与程潜一道,积极谋划回湘发动民众、组织力量、反抗袁军、驱逐袁世凯在湘走狗汤芗铭的计划,并制定了“招抚计划大纲”和“招抚宣传大纲”。2月27日,程潜一行离开贵阳,向湘西挺进,于3月25日抵达靖县。
这时,全国反袁护国运动迅速发展,湖南境内反袁驱汤情绪日益高涨,湘西各县和邵阳、常德、长沙所属各县纷纷宣布独立,并派人前来联系。程潜等决定在靖县召开护国军湖南人民讨袁大会。李仲麟作为长沙的代表,与新化、邵阳等地代表共10人作为大会发起人,并担任大会筹备处长。
4月26日,护国军湖南人民讨袁大会在靖县公署召开,推举新化陈光斗为大会主席、李仲麟为副主席。上午,各县代表发言,声讨袁世凯称帝卖国、荼毒人民的滔天罪行,并作出决议,宣布湖南独立。李仲麟主持了下午的会议,推举湖南护国军总司令。李仲麟慷慨激昂地指出:欲维护共和,就必须独立;欲殄除国贼,就必须组织军队;指挥这些军队,就必须推举一位总司令。他还建议:程潜招抚使是老同盟会员,众望所归,我们推举他总理全省军务,请大会讨论。李仲麟的讲话和建议,获得与会四十八县代表的一致拥护,大会决议公推程潜为护国军湖南总司令,自即日起誓师讨袁。
护国军湖南人民讨袁大会,是护国战争时期湖南军事政治上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这次会议代表了湖南人民的意志,对于全省讨袁护国驱汤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李仲麟作为程潜的得力助手,对于策划全省讨袁斗争和大会的成功举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仲麟 百度图片
护国战争结束后,程潜离开湖南,其旧部由林修梅率领,驻扎衡阳。李仲麟时任铁道守备队司令,率部驻湘南。1917年,孙中山号召护法,反对北洋段琪瑞反动统治。9月,林修梅和刘建藩 在湘南宣告独立,揭开了护法战争的序幕。这时,李仲麟率部响应,与林修梅进驻衡山,进入长沙,后任湖南游击司令,参加了与北洋政府军的战争。
1919年湖南驱张(敬尧)运动以后,谭延闿掌握了全省大权,一身兼湖南督军、省长和湘军总司令三职。李仲麟担任湖南第六区司令,率所部六营,驻扎醴陵。1920年冬,孙中山谋划北伐,命程潜策动在湘旧部倒谭。李仲麟等便暗中成立了一个浏醴军官团,准备推翻谭延闿,迎接程潜回湘。
在李仲麟等人的策划下,1920年11月13日,担任营长的程派军官于应祥在平江发动兵变,以士兵闹饷为名,杀死驻平江的谭派军官第十二区司令萧昌炽。随后,李仲麟与于应祥发出“清君侧”的联名通电,指责谭任用的官僚都是一些宵小败类,要求改造湘政。谭、程之争公开爆发。
平江兵变发生后,谭延闿调兵平乱,但各将领按兵不动。谭只得表示妥协,决定废除督军,专任省长,请掌握雄厚兵力的师长赵恒惕任湘军总司令。11月22日,李仲麟、于应祥等又发出通电,逼谭去位。而谭派军人陈嘉祐、张辉瓒等,也针锋相对,发出通电,声讨于应祥。赵恒惕坐山观虎斗,先是拒不受任,同时调兵进入长沙,最后就任了湘军总司令职务。谭延闿只得离湘赴沪。
赵恒惕任湘军总司令后,李仲麟等恃功自傲,很不服气,图谋乘机去赵而后快。12月5日晚,驻长沙的二营士兵闹饷,扬言拥护程派。李仲麟频繁往来长沙、醴陵之间,锋芒毕露,无所顾忌,深为谭派军人和赵恒惕所忌恨。12月23日,赵恒惕以讨论湘军出兵援桂和滇军假道赴粤问题为名,召开旅长以上军官会议,企图诱骗程派将领而一网打尽。而李仲麟对此毫无警惕,仍是我行我素。这几天,他衣锦还乡,回到家乡长沙县金井祭祖,为李家祠堂挂匾。24日,他从家乡回来。这时长沙城内风声很紧,旁人劝他取道朗梨、渌口,转回醴陵,但他毫不在意。25日凌晨2时,赵、谭合流,对程派军人举起屠刀,叶开鑫、张辉瓒等指挥士兵,冲入浏正街第六区驻省办事处,将李仲麟推出,随即杀害于浏阳门,后将其头割下,挂在柑子园多福寺 门口电线杆上示众。同时被害的还有程派人物瞿维臧、易象等六人。
李仲麟蒙难后,程潜悲痛不已,1921年,他还写下《悼七士》一诗,表达了他的悲愤之情。诗云:“吾党盛秀士,夙志剪荆棘;奋起乡闾间,行义如不克……哀哉二三子,含冤痛沉抑。”
本文原载《麓山名人谱》, 海南出版社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