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兴村里笑声浓 邻家大嫂忙手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23 17:17:3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梁焕金 尹理

拿起一根金丝绳,从吊牌中间穿过,上端再系一个结,三四秒的功夫,一个油壶吊牌就已加工制作好。

新春临近,湘阴县岭北镇合兴村的手工工作室里,几十名群众正在加班加点赶制订单。操作熟练,默契配合,阵阵欢声笑语从屋里传来,飞过田野,飞向村庄。

▲合兴村手工工作室内,村民正忙着穿线制作。

家门口就业是不少人的心之向往。对农村妇女而言,受交通距离、家务劳作等因素影响下,外出务工有不少阻力。

湘阴县岭北镇聚焦这一现实问题,凝聚乡友力量,加大招商力度,拓展渠道资源,结合当地优势,在合兴村成立起“湘阴县兴农手工制作工作室”,不少群众实现就近就业,让乡村基层治理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就业更方便

时间灵活 上班自由

1月22日晚,村民朱庆一家早早吃过晚饭,围坐在长桌旁边,忙着贺卡制作,大家分工合作,似一条加工流水线。两小时不到,完成了3000多单。

“这段时间我们家都是这样,利用空闲时间一起做点事,不止能多点收入,还能增进一家人情感交流。”朱庆说,去年12月,村上成立了手工工作室,经常有些手工类的活分给村民,大家对此赞不绝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家工作室主要从事吊牌、项链、贺卡、等手工加工,按件计费,操作难度小,目前有近百余名群众参与。

“我们在村委会专门腾出来一间操作室,一是每次有新品加工前都会进行培训,二是村民们可以集中上班。”该村妇女主任石兴洁介绍,创办工作室的初衷是想为更多妇女群众提供一个就业岗位,让大家在家门口有事做,释放更多“她力量”。

村民吴娟是一名90后,也是最早一批加入的成员。采访当天,她正忙完家里的活赶到村委会,人年轻、手速快,每天产品加工量达到三四千。

▲自从有了工作室,吴娟说又多了一份收入。

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这一工作,她毫不犹豫回答:“离家近,时间自由,上班地点灵活。”如今,她还发动家里人一起加入,一家人其乐融融,添了一笔收入。

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如何能保证常态化运作?石兴洁说,加工的订单主要是村委会牵头联系,还有不少乡友乡贤主动牵线搭桥。近期,乡友张亮得知工作室成立运营的消息后,利用人脉关系,为村上找来油壶吊牌制作的订单。

治理更有效

矛盾减少 邻里和谐

手工作坊的出现,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效益,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前,村民们茶余饭后讨论最多的是家长里短,更有甚者还挑起过一些是非矛盾,村干部们经常上门做工作。

如何让基层社会治理达到共建共治共享?合兴村党总支书记周准坦言,要让大家有事做,有钱赚,有奔头。

▲目前村民们主要加工油壶吊牌,平时还有项链、卡片等。

“闲下来的时候,邻里间因为打牌等娱乐活动产生一些矛盾纠纷。现在都忙着做手工,交流的都是怎么把手艺提高、怎么把产品做得更好。”合兴村党总支书记周准说,在制作过程中,村民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在前不久一次订单交付中,因时间紧,任务重,加上人手有限,周准担心不能如期完成。村民吴娟带头承诺:“书记,哪怕是搞通宵,我们也会做出来。”

当天晚上,不少村民家中灯火通明,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村民们赶来排队验收。

“一夜之间,全部完成,按期交单,没一点问题!”回忆起那一幕,周准感慨道,全村心往一处使,就没有完不成的事。

年关将近,合兴村里年味渐浓,手工工作室里依旧一片忙碌,充满勃勃生机。

“还有更多订单,正在来的路上哩!”

责编:王相辉

一审:周磊

二审:徐典波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