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视频 2025-01-23 22:39:27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23日讯 (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刘侃 龚静芸 王莎莎 邓佳翼)正是大寒节气,据天气预报,1月23日起今年首场寒潮来临,季节更迭的关键时刻,中医认为,此时身体的养护尤为重要。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科副主任高晓峰从睡眠、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出发,着眼于“藏”,详细讲解如何在大寒节气养生。
早睡晚起,防寒就温
大寒时节,天寒地冻,寒性收引凝滞,侵袭人体易致气血流行不畅,经络受阻。此时,作息要顺应“冬藏”的规律,在23时前入睡,早7时至8时天亮后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谨防“五寒”,有利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一防肺寒 :风寒感冒是冬天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平日饮食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避免食用寒凉。
二防腰寒 :冬季养生,贵在养肾,腰为肾之府。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具体做法:取端坐位,两手对搓发热后,按至后腰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早晚各做一次。
三防颈寒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分布着许多重要穴位。当颈部受到风寒侵袭,容易诱发伤风感冒、头痛、面瘫、肩颈疼痛,严重时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寒冷天气,需保持颈部温暖,外出时帽子、围巾不可少。
四防鼻寒 :肺开窍于鼻,鼻通气畅有利于气血通利,思路清晰,情绪稳定。但天冷时容易鼻塞流涕,使呼吸不畅。
可用手指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促进鼻黏膜的血液循环,通畅经络。
五防脚寒 :“寒从脚起”,大寒时节更应注意脚部的保暖,可从泡脚做起。泡脚水温宜在40摄氏度左右,水量没过脚踝,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适当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感到全身温热即可。
保阴潜阳,兼以润燥
大寒节气结束时,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与立春节气相承接,阴阳交汇之时,阴气由盛转衰,阳气开始萌生,因此在饮食上也应顺应季节的变化。
大寒前期可适当食用温性食物和滋补品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如食用适量羊肉、牛肉、鸡肉、红枣、枸杞等,但不宜过量食用。
大寒后期可适当减少进补,节制温热食物。同时,大寒期间气候干燥,暖气和空调的使用,会加重干燥的现象。燥易伤肺,因此,防寒时应兼顾润肺燥。
可在饮食中加入甘润降火的食物:如白萝卜、白菜、苹果、柚子等调和脾胃,消除积滞;冬瓜、梨、银耳等养阴生津。
藏阴养阳,增强体质
适当运动可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但天气寒冷不宜选择剧烈的运动方式,一则防止寒邪入侵,二则避免扰动阳气。
可选择快走、慢跑、太极、八段锦等运动项目,以微微出汗为宜。同时,户外运动不可过早,待日出后再进行户外运动,如遇雾霾天气、雪天等,应避免外出,可在室内活动。
责编:李琪
一审:李琪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犇视频
![](https://img2.voc.com.cn/2021/07/xhn/copyinfo1x.png)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