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24 09:48:57
禹政青
2023年7月18日,湘潭市经开区社会事务顺利移交给雨湖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喜事,既为园区发展提供了“轻装上阵”的条件,也给行政区布置了一道有序“接盘”的考题。
一年之后,雨湖区启动湘潭经开区社会事务移交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对上述考题进行了抽丝剥茧的分析、作答。雨湖区委政法委以此为契机,开展湘潭市经开区社会事务移交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在助力湘潭经开区“瘦身健体”的同时,以“一盘棋”思维,聚焦主责主业,坚守社会稳定底线,致力多方共赢,凝聚起了全区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赋能了区域高质量发展。
两区“肩并肩”,平安网格共建共管
园区剥离社会管理事务,回归主责主业,能否真正实现“轻装上阵”,关键在于接盘的雨湖区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
“新官也要理旧账”,雨湖区委政法委牵头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维稳联席、信访联席作用,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责,对标对表摸底数、查问题、促整改,发现了社会事务领域如社会治安、市容秩序、高校校园及周边环境、“保交楼”、征拆信访、涉众投资受损、工程建设领域欠薪等问题突出,梳理出了湘潭经开区社会事务移交后突出问题清单,集中惩治违法行为,消除风险隐患。
在雨湖区、湘潭经开区的协作下,治安环境、市容秩序明显好转,平安网格初步实现共建共管——
健全完善了安防设施,对人防、物防、技防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发现整改安全隐患86处;深入推进道路交通隐患排查整治,查处违法行为3474起;制定了湘潭经开区视频监控补盲技术方案,对湘潭经开区天网视频监控在线情况每周开展巡查,等等。
尤其是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房地产市场低迷,园区一些在建项目因停工延期交付等,成为群众心中的难事急事。为有效化解问题、防控风险,雨湖区严格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关于“保交楼”工作的重大部署,在湘潭经开区摸底排查“保交楼”项目,推进项目建设。此外,此次专项行动还对湘潭经开区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学校和医院周边、安置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含传统村落)、地质灾害易发区等七类重点区域2226栋居民自建房开展了排查整治工作。
截至目前,湘潭经开区社会稳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矛盾纠纷数量、案发数量双下降,社会稳定水平整体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政企“手牵手”,产业协作共兴共荣
区域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是核心。而经济的发展,企业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湘潭经开区“瘦身健体”之后,企业是否“身体健康”?于是,一场专门服务企业的“法治体检”,在雨湖区全面展开——
雨湖区政法系统组建起专业团队,深入企业内部,对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扫描”。雨湖公安分局以项目(企业)警官制为抓手,走访重点项目企业420余次,排查解决矛盾纠纷120余起。围绕九华经开和雨湖高新等项目企业集中区域开展集中清查12次,发现并解决各类安全隐患240余处。深入蓝思科技、吉利汽车、新奥燃气等100余个企业对上万名员工开展反诈、防盗等法制宣传。
区人民检察院认真部署深入开展“检察护企”行动,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截至目前,雨湖检察院共受理审查起诉涉企案件22件51人。审结办理16件31人,提起公诉12件23人,不起诉5件9人。
2024年,雨湖区政法系统以“三高四新 法治护航”三年专项行动为契机,通过深入推进“三官一律进社区”、加强重点人员管控、推动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推进高校园区企业周边整治等举措,护航经济发展,助推产业兴荣。
最近,雨湖区人民法院的一次执法行动即是最好说明——
原告某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与被告某汽车制品有限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诉至雨湖区人民法院。经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被告分期履行欠付原告的货款共计449万元。调解协议生效后,被告依法履行了312万元货款,剩余137万元迟迟未能支付,迫于经营需要,原告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承办法官了解到,被执行人某汽车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曾获多项专利及荣誉,在行业内及上下游供应链均享有一定声誉。因受疫情影响,被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研发都遇到困难,目前正在多方筹措资金以保证企业资金流的正常运转。为了减少对被执行人某汽车制品有限公司的不利影响,同时平衡对申请执行人某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债权的保护,承办法官积极推进双方和解。2个月后,被执行人履行承诺,137万元债务全部结清!
此外,为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雨湖区政法系统持续加大打击拒执犯罪力度,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工作制度》。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政法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对拒执案件进行深入研判和会商,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联动协作。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2024年,雨湖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这一成绩的背后,政法力量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干群“心连心”,法治雨湖共治共享
最近,雨湖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生产假冒产品案件进行宣判,对17名被告人判处了刑罚。此外,雨湖区人民检察院发挥职能,帮该案件的受害企业追回了85万余元损失。
这是一起由群众举报、干群合力助推问题解决的典型案例。
2023年初,雨湖区部分村民发现,一家食品加工厂白天停工、夜晚机器轰鸣,且货车频繁进出,向公安机关举报其可疑行为。经警方暗中调查发现,系食品厂负责人姚某和几名同伙通过不法手段获取某知名品牌鸡精的包装袋和标识,再用劣质原料加工生产,以品牌鸡精名义销往10多个省份,销售金额达5000余万元。
案件规模大,触及面广,雨湖区组织精干力量成立办案团队,深挖犯罪全链条,将制假源头、包装原材料、售卖终端、企业内部“保护伞”一网打尽,彻底斩断了制假售假犯罪链条,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雨湖区充分发挥人民防线作用,号召机关单位、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法治建设,持续开展全民法治宣传,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打造了群防群治的基层治理模式。
为进一步激发树立居民“主人翁”意识,激发自治内生动力,雨湖区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持续开展“三级巡防”,共组建乡镇街道巡防队15支,公安专职巡防队14支,义务巡防队100余支,巡防范围已覆盖全区学校、超市等人流密集场所,开展涉及重点区域专项整治检查20余次,发现督促整改问题30余项。
此外,为发挥好居民自治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作用,目前,雨湖区已形成了窑湾街道“红管家”志愿服务队、城正街街道“红板凳”议事会、昭潭街道区块“会客厅”、雨湖路街道“邱哥工作室”“方阿姨工作室”等形式多样的自治平台。显然,“法治雨湖”已成为全区共识和全民信仰。
2025年,雨湖区将以“全国百强、全省前十、全市第一”为总目标,聚焦实业强区、改革创新、安全稳定等,推动千年雨湖创新崛起。雨湖区委政法委将以此为方向,不断创新法治建设思路,为谱写雨湖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多的法治力量。
责编:胡孟婷
一审:蒋睿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