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带诗暖天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24 15:27:06

文|刘本楚

太阳在轻纱舞动的晨雾中露出了害羞的笑容,阳光吐出天边的云彩,似乎在有意地辉映着沅辰水务公司收费大厅门前的街道。悬挂 "沅辰水务公司联谊《文润山乡》编辑部送春联活动"横幅与 街前两排红光闪烁的春联,正婀娜于清风柔情地吹拂中,舞动的片片红光里,笔力耀眼,墨浪涌荡,的确吸引了市民的目光,留住了路人的脚步。

春联,又称 “桃符”“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它以对仗工整,寓意丰富的语言特点,通过简洁且富有寓意的文字传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深厚积淀。

春联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 “桃符”习俗,最早用于驱邪避灾。五代十国时期,朝廷中的“桃符”开始刻字悬挂,于后蜀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春联。唐宋时期 用纸质春联取代了 “木符”,明朝时春联盛行,已成为春节的固定吉祥高雅的艺术装饰品。从此,小小春联延续了源远流长 的中华民族的文脉

多少年来,我对春联的书写情有独钟,无论生活于乡村或城镇,每年春节我都会根据社会发展、时政变化、文艺情怀与山水画卷进行自创对联,不管对仗、平仄、韵律是否准确,只要有点意境,自己基本满意就出手了。大都是贴在自己的门上和自己老家的门上。也有老家乡村人们上门求字的,竖新屋的,进新房的,红白喜事的都会请我去书写对联,久而久之,便写出了一点小小名气 ……

今年依然有好几个单位邀请我们帮助其开展送春联活动,有沅辰水务公司、新华书店、交警大队,还有司法局、文广新体旅局和图书馆等等,依然是要去街头书写的。在大庭广众面前书写,确实需要一点基本功的,不然众人一围笼来就会心慌手抖,乱了分寸,笔尖就不听使唤了 ……

我一直埋头于书写的情境中,春联文字的诗意和着笔墨的情思,在一张张的红色纸间里跳跃流淌,眼前的情景伴随着挑选对联的呼声,总是要打断我笔尖的思路,时而要停下笔来倾听诵读春联的声音与欣赏眼前攒动的人头和张张满意的笑脸 ……

突然,一位长发飘荡的女子, 衣裙雅丽,似乎散发出不俗的芬芳气息。她 手捧着一副对联跑到我的写字台前,亲切地叫了一声: “刘老师,你好!我选了你写的这副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啊,这是郑板桥的一副联语,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春风鼓荡与春雨润物无 的特点, "放胆"与"瞒人″二词, 这正是文人的诗意之妙啊!

“是的,我不是文人,可我喜欢文人的那种味道,更是喜欢你的字体,我还想请你再写一副我想要的……”

“你还没有看到我写的字,怎么就知道是我的字体呢?”

“哎呀,我在网上早就拜读你的书法了……”

“啊,那你还需要写一副什么内容的对联呢?”

“刘老师呀,你可能不认识我了。40年前,你在我的老家教书,我是你的夜校学生呀,那时叫“扫盲”,后来我外出打工就嫁到海南了。我想把刘老师写的对联带到海南去,让海南人知道我有这样一位我喜欢的书法老师。我要把我父母接到海南去过年的,父母去了,海南就是我的故乡了……”

她说到动情处,眼里 仿佛 呈现了红润的光泽,似乎有许多的甜酸苦辣藏在泪水欲滴的深处。

她从口袋里抽出一张纸巾,轻轻擦去眼角的湿润,又对我说: “刘老师,我心里有一副对联,不知对不对,请老师书写……”

“梦里不知身是客,愿将他乡作故乡。”

“哎呀,就凭你当年读过一年夜校的书,能写出如此的诗文,真的不简单呀!但是根据对联的要求是不合适的。如果另加两句,可成就一首古风式的小诗……”

“那就请老师再加两句,写成两副对联,不管对不对,我要带去远方……”

“让我思考一下吧……”

“万里征途孝父母,念思养育恩路长。”我说出这两句文字后,她又流泪了。可见她敬孝父母之情日月深久,天高水长。

“好了,不必流泪了, 今天 被你 真情感动,老师再拟写一副对联送给你,希望你能 笑起来啊!

“桃花细雨织春梦,沅水长浪 天涯。

“哎呀,老师还记得我的名字,真是让人惊喜了……”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米桃花,母亲生我时正是桃花盛开之时……”

“怎么如此凑巧?我真的记不起你的名字了。”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人的诗,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古人是在片刻的梦中就走完了数千里的路程,到达了江南,可眼前的米桃花自驾车辆,为了敬孝父母,不 千里万里奔赴故乡,又把心爱的春联带去千里万里,奔向远方。

我伫立街前,望着人流涌动的波澜和着春联闪烁的红光,在那墨浪荡漾的深处,我仿佛看到了米桃花正把那诗文对联,久久地贴进了自己和亲人的心壁,久久地温暖着海角天涯。

责编:蔡矜宜

一审:蔡矜宜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