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小病小痛,在家如何应急?中医专家为您支招

  大众卫生报   2025-01-24 14:34:05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24日讯(本报记者 陈艳阳  通讯员 陈安妮) 新春佳节,很多人的生活节奏打乱,吃喝也没有节制,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病小痛,这时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应急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熊暑霖,他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中医应对方法。

  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吃大鱼大肉、酒水饮料、零食过多,很容易导致胃肠不适,出现消化不良、急性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中医支招

  1. 中药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一种或几种中药配伍使用,每种药材10~20克,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服用。如针对米面等淀粉类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可选用麦芽、神曲等;食肉过多所致不适,可选山楂;饱食后胀气、胸闷胸堵,或喉间有痰,可选择莱菔子泡服,也就是萝卜子,有健胃消食、降气化痰的作用。

  2. 胡椒姜汤:出现反胃呕吐时,可用胡椒粉1克、生姜片30克,煮沸20分钟,分次温服。如果是孩子,伴有腹痛腹泻,可取胡椒粉1克,撒于温热的大米饭中捏成饼状,贴肚脐,每日1次。

  3. 穴位按摩:可选四缝穴、内关穴、大陵穴。四缝穴在手指第二至第五指掌面近侧指间关节横纹中央,适合挑刺、掐揉,有消食导滞、行气化痰之功。内关穴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凹陷处,可揉按、针刺、艾灸等,对治疗胃痛、恶心、呕吐等疗效不错。大陵穴位于腕横纹中点上,按揉此穴可以降胃火、祛心火,缓解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

  感冒鼻塞、咳嗽

  春节正值冬春交替,人员流动大,易感冒,导致头痛、鼻塞、肌肉酸痛、怕冷、咳嗽等症状。

  中医支招

  1. 食疗方:厨房中常有葱白、生姜、香菜、大蒜、紫苏等食材,可选择2~3种,做成食疗方。如葱白粥:生姜5片、葱白5段、大米50克,慢火煮为稀粥,调入米醋,趁热饮用。适用于怕冷、咳嗽、痰白稀或伴有胃痛的人群。

  2. 中药方:选苏叶、防风、荆芥各9克,薄荷6克,生姜红糖为引,水煎服。可治四时伤风,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困。

  3. 穴位按摩:对于感冒鼻塞者,可按摩迎香穴。此穴在鼻孔两侧,鼻唇沟处。将双手食指或中指指尖,按压在迎香穴上,按摩3~5分钟。

  颈肩腰腿痛

  打牌娱乐、刷剧,久卧久坐后,可导致颈肩腰背疼痛和关节问题。

  中医支招

  花椒盐包外敷:将花椒与粗盐按照1:1比例装入纯棉布袋中,也可加入少量红花和艾叶,盐袋表面稍微沾湿,放入微波炉中高火加热3~5分钟后,敷于疼痛部位。

  上火、牙痛、皮肤干燥

  K歌、打牌、上网,免不了熬夜。熬夜后很容易出现上火、牙痛、皮肤干燥、失眠等症状。

  中医支招

  1. 中药茶饮:熬夜后上火,不能只喝清热解毒的凉茶。熬夜易伤阴,此时应多喝具有滋阴清热的茶饮,如薄荷、枸杞、金银花、麦冬等花草茶。要注意的是,金银花、麦冬性凉,不适宜长期饮用。

  2. 穴位按摩:上火后牙痛,可按摩牙痛穴。该穴位于手掌面第三、四掌骨之间,距离掌横位约一横指处。用拇指指尖放在对侧牙痛穴,适当用力掐1分钟左右。能够活血止痛,通络解痉。

  3.菊花蜜汁:长期熬夜后,肌肤会变得干燥、黯淡、发黄。可以喝点菊花蜜汁,取鲜菊花30克,用水煮开,熬至浓汁以后,再加入少量蜂蜜制成膏,每晚取15克,用白开水冲服。

  4. 酸枣仁粥:酸枣仁具有宁心安神、敛汗生津、镇静助眠的功效,适合因熬夜导致的虚烦不眠。可选择煮酸枣仁粥,或百合酸枣仁粥。

责编:许建

一审:许建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