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万物与自然——读《大湖消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24 17:22:38

文丨刘雪美

合上书,“也许我毕生内疚的,也是我从这块土地上索取过那么多,却还没有任何回报”这句话,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读完沈念先生《大湖消息》,心有戚戚,其让人惊叹语句、思考的火花,数不过来。静水无息,湖水有声,就像作者所说:“每一道水流都充斥着奔涌的力量,这种坚定不移足以抚慰人心。”大湖里那些不畏艰难、生生不息的勇毅者,可爱又令人敬重。

《大湖消息》上篇,我记录最多的是那些充满诗意的形象生动优美有哲理的句子,如:“热情参与围湖造田的人们,像蚕一般细细密密地啃噬着洞庭湖这片巨大的桑叶。”“天地间的灰白变得更稠浓,冬天的湖面瘦得更狭窄、遥远,一副冷恹恹的神情。”“湖风是一阵一阵的,像不稳定的情绪,突然来个疯狂的打滚。”……当我画下这些,我问作者怎么能写出如此好的句子时,他回“对不同生命的体恤”,这回答满是柔情和人文情怀,充分阐释了文如其人的真谛。

不仅叹服那些灵动又启迪人心的句子,麋鹿家族、雌雄江豚家庭的故事,也吸引着我。你想象着,荒野之地,湖是孤独的,水也是孤独的,但因为湖上有麋鹿、水鸟、黑杨,水中有江豚,湖与水的孤独就多了一些力量的色彩。你也想象着,一个孤独的人,某一天因为某事,突然关注了曾经不注意的那朵花。虽然他们并无交集,但是他一直关注着它,为它的凋敝而悲伤,为它的盛开而喜悦,就像他的孤独开出了孤独之花那般欣喜。而这一切都不被外人探知,但他知道,他的孤独不再是孤独,而是某种勇气和希冀。

当然除了细腻诗意唯美的句子,还有对美丽洞庭湖的悲悯。那些不为人知的暗涌,像一张无形的手。不知何时,它就会紧紧掐住生灵的脖颈,让它们陷入绝境。吉吉、乐乐,这些可爱的生命,你怎敢想象它们落入魔爪后的悲惨?

《大湖消息》下篇,有趣又复杂。

眼睛湿润于《化作水相逢》里那个孤独淘气坚强的少年。于梦思念远嫁的姐姐,活着的最后一刻借着手机屏幕细微之光给姐姐发去短信。在这绚丽多姿的世界里,他的快乐永远停在了于雨中与大湖初次的美好邂逅,姐姐见他手掌时眼角的泛红与姐姐一起欢畅地奔跑在柔软的芦苇中。故事唯美动人,潸然泪下!

敬佩于《人间客》里一生坎坷、善良且坚毅的漂亮女人。她双手捧起鱼放进买鱼人的篮子篓子里,像是怕弄疼了鱼,她衰老的容颜遮不住她光亮的眼睛。一个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女人,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自强自立地活着,以更加悲悯淡然的心对待这个世界,真正的英雄也莫过于此,不是吗?

欣慰于《圆形之夜》的美好结局。一个被父亲认为是焉瓜子,姐姐心中胆小的男孩,得益于母亲从小的鼓励,使他长大后不屈服于权势,敢于与权势做斗争,让他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从此,他不再惧怕黑夜的恐惧,最后赢得聪明好学又勤劳的唐山女人相依相伴的爱情。

怜悯于《云彩化为乌有》里那个老实厚道刚强的男人。外出劳作维持生计的同时,不离不弃地照顾一个入睡困难、胸闷心悸患有神经官能症的妻子。“闲言碎语,落在村里硬邦邦的土地上,反弹到他心里就沾满了灰的毛刺。”这一句话深刻形象地呈现了这个少言厚道男人的酸楚。为救人失去了的儿子,女儿不幸的婚姻、多病瘦弱的妻子,生病又幼小的孙子,都压着这个刚强的男人,他认命却不低头。他把命放在水上,风吹到哪,他就站在哪。他把悲伤、苦楚、离别,放在风浪、细雨、云朵上。当水变成云时,苦难也就不存在了。

悲伤于《水最深的地方》里憨厚本分的谭亩。儿子被谋杀,妻子因失去儿子伤疾离世。他面对人生的艰难,发出了“一个以水为生的人要怎样度过他的一生?”的灵魂拷问。这个问题无人替他回答,他只能安慰自己,水上的生死,苦命的渔人泪,终归是要流进湖里的。

反思于《湖上宽》里鹿家打鸟人的命运。它提醒着我们,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次对自然的伤害,最终都将反噬于人类。

行文至此,我真想独自去洞庭湖看看。看洞庭湖的晨昏,体验它的纯净和壮阔;看芦花盛开,置身银光灿灿里;看残荷枯萎,见它不惧风寒暑的清冷;吹凉野的湖风,见坚韧智慧的渔人;走作家沈念走过的滩地,学会体恤不同的生命,学会敬畏万物与自然。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