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村企联“姻” 双向奔“富”

孟江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25 03:44:2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孟江楠

近年来,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积极探索 “村企共建”模式,通过党建联建推动产业共兴,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大力推进村企“资产盘活式”共建、村企“优势互补式”共建、村企“股份合作式”共建三种共建模式,实现从“村企各自为战”到“村企联动发展”的华丽转变,有力带动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实现企业、村集体与农民三方合作共赢。株木岗村、罗潭村通过“村党支部 + 合作社 + 企业 + 农户”“村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企业 + 农户”等多元方式,由村合作社、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有力推动整村、跨村整合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推进村企 “资产盘活式”共建

“化零为整,变荒为宝”,土地整合规模效益双提升。 盘活农村 “沉睡”土地资产, 出集体经济新路。针对村民零散种植,或土地长期荒芜,整体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该乡引导各村以 “小田并大田”“连片发展”等方式,向村民、村小组支付一定租金,动员群众把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吸引优质企业入驻。株木岗村、罗潭村通过“村党支部 + 合作社 + 企业 + 农户”“村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企业 + 农户”等多元方式,引进 3 家农业企业,大力发展水蜜桃、猕猴桃、杨梅、桑葚等生态采摘农业,将原先零散、碎片化的土地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有力推动了整村、跨村土地整合,实现农业种植规模化经营。

“整合资源,变闲为金”,闲置资产资源焕发新生机。 株木岗村将村集体及农户的闲置资产,如集体土地、闲置河滩、多余房屋等对企出租或资产入股,实现资产价值翻倍。株木岗村引进张家界圆梦低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租赁村集体 20 亩荒滩建成直升机低空飞行基地,为村集体年均增收 10 万元;引进张家界悬崖花开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 50 亩荒滩入股建成悬崖花开一号营地文旅项目,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 15 万元;引进慈利源佳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与村集体和村民达成合作,通过租赁闲置房屋建成 3 栋民宿客栈、 1 家便利店、 1 家餐馆,村民年均增收 1 万余元。在株木岗村经营的各企业将该村闲置资源变“废”为宝,有力将固定资产盘活成村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

“开辟荒山,向‘新’而行”,百亩荒山变身网红打卡地。 罗潭村成功引进张家界禾田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该村占地约 200 亩的荒山进行开创性地开发,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前提下,投资 1.2 亿元打造了九歌·山鬼文化旅游景区项目,以其前瞻性的眼光变荒山为金山,为村集体每年带来收入约 20 万元。

推进村企 “优势互补式”共建

通过整合企业先进技术、科学管理和市场渠道,与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特色农产品以及闲置房屋、劳动力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助力农村挖掘和开发特色产业,切实将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党建联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村集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优化基础设施条件,同时深入开展 “三长制”工作,统一思想共识,提供优质服务,凝聚村企联建的强大合力。慈利源佳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与该乡株木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村集体以提供外围环境维护、管理服务等方式,获得企业分红,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源、人才、技术和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在全村打造集“餐饮 + 旅游 + 住宿”为一体的闭环旅游服务机制,聘请专业宣发与运营团队,为游客提供贴心式的旅游服务支持,有力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达成正式合作后,来村游客旅游满意度与消费意愿显著提升,民宿入住率增长 15.3% ,为企业年增收 20 万余元,真正闯出了一条“村企携手、合作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科技助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企业积极引导农民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科学种养技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023 7 月,慈利县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期项目落户该乡大峡谷村。项目引进后,企业专业运营团队指导全县甜玉米种植主要乡镇、村提高甜玉米种植技术,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企业收购优质货源加工制造成多元化产品。目前该项目已投入生产,有效解决 200 多人就近就业,消纳全县近 4 万亩的鲜食玉米,帮助老百姓亩产增收七百多元,大力促进了慈利县特色甜玉米产业的兴旺发展。

人才联育,培养壮大 “新农人”队伍。 引导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提升村 “两委”干部经营管理能力,为农村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富的乡土人才队伍。同时,村党组织统筹劳务资源,为引进企业输送优质员工,提供资源性、配套性服务,解决企业用工等方面难题,实现村企深度融合、联合共建。

推进村企 “股份合作式”共建

整合资产股份化。 有效整合村集体和企业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等现有资源。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积极引导村庄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入股,鼓励企业以资金、技术等优势资源入股,形成一整套产权清楚、管理科学的经营模式,实现村企共同参与企业发展,共享发展红利,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股份比例明晰化。 株木岗村集体利用 70 余亩荒滩,同时投入一定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以土地与资金形式入股,获得企业收益分红,其中株木岗村生态采摘园占股 15% ,悬崖花开一号营地占股 5% ,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 20 余万元,人均年增收 200 余元。罗潭村逐步探索“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形成了链条完整的“罗潭模式”。接连引进了万豪·路上汽车酒店、禾田居山谷、九歌·山鬼夜游景区、灵溪文化等多个乡村文旅 IP ,形成了“四园一谷一坊两厅”产业发展格局,村集体、农户、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参与产业发展,按照“ 4% 17% 79% ”的比例分红,实现综合效益 1300 多万元,解决全村 80% 村民就业。

经营管理规范化。 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资产资源清查、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总台账,实行台账管理;规范资产经营,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制度,落实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村级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健全股权保底分红、薪金分红、收益分红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巩固农民 “优先股”,完善股权结构和治理方式,确保村集体和农民有效履行股东职责、行使股东权利、参与重大决策,防止“大户”套“小户”现象;强化村党组织书记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向全体村民公布,防止发生侵占、挪用、截留集体资产资源等违法违纪行为。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