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汉成主角,以乡音传乡情—— 隆回“村晚”火了25年 | 湖南日报要闻版头条

    2025-01-25 07:33:43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鹏 郑丹枚

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隆回县滩头镇城东村村民们,一早便聚集到沐仙湖文化产业园,一场乡村“春晚”在这里精彩上演。

伴着喜庆欢快的鼓点,几曲山歌,几句乡音,几段舞蹈;演身边人,话身边事,唱新生活……一个个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的“草根节目”演得精彩,乡亲们看得入迷。

隆回这场被村民惦记的村晚,已连续举办了25年。从2001年该县六都寨镇成功举办第一场“村晚”,到如今全县各乡镇每年举办村晚300余场。

隆回“村晚”从何而来,为何这么多年长盛不衰,深受村民喜欢?记者深入当地乡村采访,与乡亲们一起看“村晚”,赏年俗,迎新春。

“有才没才,上台展现”

乡亲们数着日子盼着看“村晚”

1月23日,暖阳洒在隆回县滩头镇城东村的大地上,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记者驱车从滩头镇政府出发,沿乡村公路来到沐仙湖畔的城东村,村口停放整齐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烘托出小年的热闹喜庆。

在沐仙湖文化产业园,村民早早围聚在舞台四周,脸上满是期待、憧憬与喜悦。嬉笑打闹的孩子们欢喜雀跃,欢笑声不断。一旁还有一群年轻人正在精心排练节目,整个城东村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

滩头年画是全省唯一传统木板手工印年画,驰名全国。传承人尹冬香,听说“村晚”舞台上设置了滩头年画制作展示环节特别高兴,早早就带着徒弟们开始准备节目。“为了这台‘村晚’,大家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尹冬香说,乡亲们每年就数着日子盼着看“村晚”。

1月23日,隆回县滩头镇城东村,小朋友在滩头年画展览上观赏年画。当天,该村举行了“村晚”系列示范展示活动。曾勇 摄(湖南图片库)

伴着喜庆欢快的鼓点,“早安隆回·相见村晚”2025年邵阳市“我们的节日·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拉开帷幕,村民们开心地欣赏着舞台上的节目,不时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的瞬间。

“这样的‘村晚’,我们村每年都举办,年年都这样热闹。”城东村村民刘爱军说,不赶早就抢不到好位置呢。

姑娘、小伙们表演的歌伴舞《画上滩头》,一开场便将晚会掀起高潮,引得掌声、喝彩声不断;《百姓大舞台 有艺你就来》吸引了不少村民同台斗戏;网红歌手袁树雄登台演唱的《早安隆回》,更是将现场气氛推上了高潮。

“村晚”让乡韵年味更浓

游子更想回家过年了

“‘村晚’让乡韵年味更浓。”说起村民们对“村晚”的喜欢,六都寨镇明德村现年69岁的村民曾玉萍如是说。

25年前,曾玉萍自掏腰包买来瓜子、花生和饮料,在院子里搭起简易的舞台,把家里的电视机、音响都搬到台上,明德村第一届“村晚”,就这样诞生了。

“那个时候条件有限,没有演员我就动员全家上台。没有道具,我就把家里的能派得上用场的锅碗瓢盆、耙犁等物品都贡献出来。”曾玉萍说,没想到这一演就红了,不仅引来了本村数百人围观,隔壁村的村民也跑来看热闹。

看到乡亲们这样喜欢,曾玉萍就和大家商议,干脆每年都来办一场“村晚”,和乡里乡亲一起过春节。

虽然每次的“村晚”舞台简易、节目质量也不高,但村民们参与的热情很高。此后每一年,村民们纷纷积极加入“村晚”的筹备中,不少人还自愿捐钱捐物支持办会。

就这样,这台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一办就是25年,而且一届比一届火。

如今,“村晚”已经融入隆回各乡镇村民的生活,成为当地村民春节一道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就连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也会赶在除夕前两三天回来,看表演、上节目。全县每年举办“村晚”300余场。

“虽然,现在年纪大了,吃不消上台表演。但我会一直竭尽全力为‘村晚’出点力气。”曾玉萍说,有了“村晚”之后,感觉村里过年的年味儿更重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卷起裤脚下田,放下裤腿登台

“村晚”让这群庄稼汉改变了模样

大号、小号、长号、短号、萨克斯、军鼓……十几种乐器齐上阵。

1月23日,六都寨镇张家铺村村部,该村第十三届“村晚”排练现场,一支名为“和乐团”的农民铜管乐团正在认真排练,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令人沉醉。

村民袁建仁坐在乐团一侧,抱着大号使劲地吹。“我吹大号已经10多年,每年春节的表演,我从来不缺席。”袁建仁说,忙时下田,闲时排练。

张家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安兵,是“和乐团”的团长,他告诉记者:“‘村晚’是我们村的文化盛宴,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每年都会让人期待。”张安兵说,“和乐团”是晚会的中坚力量,40名成员都是村民,分别参加乐器、小戏、小品等演出。

说起“和乐团”,张安兵告诉记者,2010年,在外创业的他,回到家乡做起村党支部纪检委员兼文化辅导员。在这个职位上,他组织创办了一支铜管乐团,起名为“和乐团”,并亲自担任老师,不收学费、不计报酬,一直坚持到现在。

如今,“和乐团”已经成为一支闻名国内、颇具专业水准的农民铜管乐队,乐手们从原来清一色的外行,变成了能演奏世界名曲的内行。今年1月6日,该乐团还受邀与俄罗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之一俄罗斯交响爱乐乐团同台演绎。

村民陈海洋是最早进入乐团的成员之一,谈起加入乐团后的改变,她觉得是性格更加外向了,“进乐团之前,我是一个全职妈妈。”陈海洋说,以前自己经常待在家,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加入乐团后,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陈海洋的变化也给女儿带来了积极影响,女儿不仅学习了跳舞,还参与演小品。从一个不敢上台的小女孩变得更加积极大方,勇于展现自我。

在舞台上,伴随着音乐,“和乐团”的团员们瞬间变成了引人注目的明星;舞台下,他们劳作于田间地头,农闲时在村里排练,在张安兵看来,“‘村晚’舞台,让这群庄稼汉不一样了。这就是‘村晚’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责编:周洋

一审:周洋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