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25 13:25:49
文 | 张宸宇
五一小长假,我没有像往年一样回家,而是选择只身一人前往兰州,找我高中时期的好友,开启了我的西北之旅。
在到达目的地的路途上,我于清晨 坐上飞机,座位 不靠窗,本应该是枯燥的两个多小时,但新鲜与兴奋 感 抹去了困意,人在云海里徜徉,思绪在前边领着头游荡,不停畅想着接下来的行程。不知过了多久,云海渐渐散去了,那若隐若现的黄土地,在眼前慢慢清晰;即使隔着这么远,也恍若跳入了地理书中,各式奇形的黄土地貌,绵延不绝的山峰,山脊锋利,沟壑纵横,在山梁沟峁间,还有层层叠叠的旱作梯田,整齐而优美的曲线,犹如一滴水落入水面,溅起的层层涟漪;也好似悠扬的曲谱,在山间传唱。可惜手机像素不给力,只能拍下了别人手机中的画面,但这怎能说不独特呢?
抵达目的地,将行李放置好,与朋友汇合后,首站我们即前往甘肃省博物馆,一睹马踏飞燕的真实样貌。其实在中川机场门口,就有一个仿造的、白色的 “ 马踏飞燕 ” 塑像,体量很大,但也不失灵动。在博物馆大门口,也有一尊类似大小的铜绿色塑像,也愈发对这条古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充满好奇。进入馆内,除了各种远古生物的化石,或庞然大物,或 “ 精小细微 ” ;还有各类佛教色彩浓厚的,十分精美的藏品,陈旧的经文或是肃穆的钟磬,抑或是姿态万千、神色各异的小人;当然还有丰富的彩陶藏品和各式各样的青铜器。 终于到了青铜器展区最后,有一群人,都围着一个大约只有半个篮球架那么大的透明板儿,所谓打卡拍照之类;跻身进去,只见在一个中等大小的黑柱体上,有一只飞禽展开翅膀,呈现出在空中滑行的姿态;而在这飞禽之上的,显然是一匹肥硕而不失 “ 灵动 ” 的小马,它的四条腿在迈出了一种十分潇洒随意的形态 —— 右后腿的蹄尖轻踩在下边的飞禽上,其它三条腿定格在空中,好似在飞速奔腾;健硕的躯体,在聚光灯照耀下,还有着若隐若现的肌肉线条,马尾巴还卷了一个圈,整齐的鬃毛,前面挂着一张看似咧开嘴开怀大笑的马脸;再仔细观察,这匹小马好像还顺拐了,下面的飞禽似一只小燕,整体不过就比一个气排球大些,虽然是肃穆的 “ 铜锈 ” ,但它是一只轻巧的飞燕,是一匹 “ 神速 ” 的小马,这就是火出圈,如此精巧细致的 “ 马踏飞燕 ” 。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步行前往了中山桥,桥下即是黄河,虽然我们知道他是在上游地区,但总和心目中那个宏伟的黄河不一样;在桥上,吹拂着西北的风,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还有羊皮筏子与河水,河水与石滩的打击乐曲,在黄河上静等着夜幕降临,感受着兰州的烟火气息。随后就去了附近的夜市逛逛。在这黄土地上也算是 “ 寸土寸金 ” ,四周高耸的大楼,使这并不 “ 宽裕 ” 的大道更显紧促,但这也许拉近了人们的心,共同努力携手在这似 “ 大漠沙如雪 “ 的贫瘠土地上,构建出了这西北 “ 曼哈顿 ” 。
要具体观赏这 “ 兰哈顿 ” ,当然还得登高远望,在市区附近的兰山必然是最佳地点。经过3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抵达兰山山顶 —— 三台阁。在山顶上,不畏浮云遮眼,一览众山小;只是西北夜晚的风有些许冷冽,还夹杂着雨丝,但丝毫浇不灭我们与 “ 兰哈顿 ” 邂逅的期待。待到夜色加深, “ 兰哈顿 ” 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宝蓝色深邃的夜空,暗沉的云是她浓密而丝滑的秀发,曲直有力的黄河,整个沿线光彩是她独特的眼线,下面是她的大眼睛,为什么说她如此迷人呢?她的眼里装满了 “ 星光 ” ,装下了人们的辛勤劳动,装下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纵观整个兰州市区的夜景,与白天或者我在飞机上看到的黄土高原,一大片苍凉的黄土大相径庭。灯火辉煌,灯红酒绿之间,展现着兰州的生命活力。
在兰州这几天的旅行,是我第一次和朋友出远门游玩。在这之后,大大小小几个假期, “ 闯荡 ” 了西南,去了 “ 蓉城” 和 “ 雾都 ” ;也拜访了邻省,登上了黄鹤楼,征服了雨中的武功山;还去了大湾区,以及每个暑假保留的 “ 海边节目 ” 。最独特的是在重庆游玩时,由于一些突发状况,只有较短的时间给予我去用双腿去 “ 丈量 ” 这个城市,更多时间,反而在出租车上,现在想想,对于这座山城来说,坐车节奏虽然很快,走马观花是难免的,但也别有一种风味,是 “ 移步 ” 换景吗,是目不暇接的各式风情吗?当然都不是,这山城的公路如蜿蜒的丝带,时而钻进山体隧道,一片漆黑中,只听得到车辆疾驰的呼啸声;时而又飞跃在大桥之上,还能同地铁赛跑,别有一种滋味。
经过这么多次出行,有一些改变的是,现在要是看见好的天气或者太阳或者云,已经不会去拍照了,除非很独特,换句话说是 “ 江月年年望相似 ” 。我觉得,此时需要做的就是应该用眼睛好好欣赏,自己好好去感受那一刻。就好比是在看完兰州的夜景之后,到香港去观看夜景,包括后面到成都到重庆,我发现我的感受变成了 “ 年年岁岁花相似 ” ,单从景观上来看,现代都市夜景,都可以概括为 “ 地上的星星 ” ,只是形态颜色各异,高低不同;然后在海陵岛的海边,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海,但大抵还是 “ 花相似 ” 的, “ 一样 ” 清爽的海风, “ 一样 ” 翻腾的海浪, “ 一样 ” 金色的沙滩。
但需要指出来的是,虽然花相似,但他们气味多多少少,肯定是不同的。兰州,似一枝坚韧盛放的苦水玫瑰 。黄河水孕育出独特的文化,黄河两岸的古老渡口,承载着往昔商贸往来的繁忙,见证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这恰似苦水玫瑰那浓郁醇厚、层次丰富的香气,融合了多种独特韵味,自成一派风情;香港,正如他们的区花洋紫荆。其多元的文化交融,如同洋紫荆丰富的色彩层次。漫步在香港街头,既有传统中式庙宇里袅袅升腾的香火,又有西洋风格建筑的庄严矗立;既有粤语方言的亲切交谈,又能听到流利英语的交流碰撞。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就像洋紫荆花瓣上那渐变色彩,和谐绚丽,共同绘就香港独有的文化图景;成都,是绽放在天府之国的芙蓉花。茶馆里,大小男女老少皆宜,热闹非凡,人们悠闲地坐着,一杯盖碗茶,摆起龙门阵,在茶香袅袅中享受惬意时光。这种悠然自得,就像芙蓉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自在而美好;街巷中,火锅店飘出的麻辣鲜香,是成都人对生活的热情调味。正如芙蓉花色彩明艳,为秋日添上绚丽色彩,成都的美食也为生活增添了无尽滋味。
回到我的校园,北校区附近有一个西湖公园,南校区就是后湖;在两个校区我都待过,后湖给我的感受,似一个阳光热情的年轻人;西湖公园更像是一个沉稳的大家长。刚从南校区过来时,我觉得西湖公园完全不如后湖,最主要还是更喜欢后湖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北校区待了这一年多后,也爱上了西湖公园这更为丰富的日常生活气息,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幸福。
正因为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总喜欢将存在同质性的人或事物相比较,从而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见解,最终就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反过来,由于不同的需求,两个人之间不同的看法,对同一件事情往往会产生不同后果。简单来说即主动去做和被动去做同一件事,带来的结果往往不同。这两种情景或许可以归结于我们看待人或事物的视角不同,就如从侧面去观察 “ 马踏飞燕 ” ,它作为文物的庄严性与整个造型的灵活性十分融洽地结合在了一起,而如果从正面去看,仿佛一匹 “ 病马 ” 在对你傻笑;更简单来说,对考试成绩,各大家长往往也有自己独到 “ 见解 ” ;再到各种网络舆论上,大大小小的流量事情,在如今技术时代,几乎可以 360 度无死角曝光,就很难以统一一个标准,去度量 “ 好 ” 或者 “ 不好 ” ;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我们也好像不能够很轻易做到完全的换位思考,或是 “ 将心比心 ” 。要怎么能唤醒我们这种意识呢?也许, “ 走出去看看 ” 就是一个很完美的答案。永远只待在同一个 “ 舒适区 ” ,最终难免会变为井底之蛙,视野变得越来越狭隘;去到不同的远方,感受不同的风和气息,或在平地环视,或在山顶眺望,即使 “ 花相似 ” ,我们也还有 “ 人不同 ” ,和不同友人去到同一处,又怎么不是新的回忆在开展?又怎么不是变换了视角呢?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责编:邹娜妮
一审:李梅花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