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暖途│一晚徒步 5.5 公里 “钢轨 B 超师”为钢轨“问诊把脉”

邹伟瑜 孙庆 向奕帆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25 17:03:44

新湖南客户端1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邹伟瑜 通讯员 孙庆 向奕帆)随着春节脚步的日益临近,归家的旅人纷纷踏上旅程,而长沙高铁工务段长沙南沪昆探伤工区的8名职工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为高铁钢轨进行探伤作业。

1月23日,小年夜当晚,长沙南沪昆探伤工区的职工们齐聚长沙南站,准备开始他们节前最后一次天窗点的钢轨探伤工作。工长张伟力在出发前反复叮嘱大家:“今天是节前最后一个天窗点,我们要严格落实标准,为接下来的降温做好准备。”

(长沙南沪昆探伤工区探伤工正在检查钢轨焊缝。 通讯员供图)

长沙南沪昆探伤工区负责沪昆高铁以及长沙南站联络线88公里线路设备的探伤工作,其中包括56组道岔。工区共有10名职工,年龄跨度从24岁到45岁不等。他们日复一日地坚守在岗位上,为钢轨“问诊把脉”,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钢轨B超师”。

0点20分,工人们开始检查探伤仪器的各项参数,调试各类数据,确保每台设备都能精准“诊疗”。随着“天窗命令”的下达,大家迅速按分工抬着仪器向作业现场走去。他们今晚的任务是对18组道岔和7处钢轨进行探伤检查,通过超声波探伤仪和手工检查仪相结合的方式,找出可能存在的病灶点。

在作业现场,超声波探伤仪在钢轨上缓慢移动,发出的滴滴声在夜空中回荡。每台仪器有6个探头分9个角度发射超声波,每个探头都有自己的音调。钢轨B超师们从这些“音调”中判断钢轨是否有伤损,这是他们的绝技。

(过道岔绝缘接头时,胡景蹲下检查钢轨探伤仪探头与钢轨耦合情况。 通讯员供图)

在作业过程中,长沙南沪昆探伤工区副工长胡景推着的仪器突然发出杂乱的“滴滴滴”声音。他们立即拉着仪器后退几步,在报警范围内反复推行,并俯身趴在钢轨上,用小镜子检查钢轨底部情况,利用仪器反复检测,对照着图形的变化,直至最终确认并无伤损,才松了一口气。

青年职工易滔则拿着不同型号的探头,对钢轨焊缝进行探伤。他眼睛始终盯着仪器屏幕,观察波形变化,判断钢轨隐疾。焊缝伤损往往不易发现,但易滔在“三段六区八扫查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二看、三拍、四多”的新工法。这是他和工长高级技师张伟力等青年业务骨干共同总结的,运用此工法可将伤损检出率从72%提升到96%。

一晚的作业下来,“钢轨B超师”们有的要走5.5公里,有的在钢轨旁一蹲就是2个小时。他们的膝盖、腰椎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但他们都毫无怨言。凌晨3时30分,钢轨探伤作业接近尾声,胡景看了看自己的微信步数,又位居榜首。

天气预报预测春节前几天湖南会有大降温。冬季日夜温度差大,对“钢轨B超师”们来说,每一次降温都是一次考验。他们要精准找出钢轨潜在的隐患,尽早安排处理,确保往来列车的安全。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守护着高铁线路的安全畅通,为旅客的平安出行保驾护航。

责编:张岚

一审:邹伟瑜

二审:蒋俊

三审:刘乐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