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5-01-26 06:41:02
原载《湖南日报》1月26日3版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婷
通讯员 胡孟婷 郭智珍
1月23日,南方小年。记者走进湘潭县易俗河镇新塘村,只见几乎家家户户贴了春联,铺了红地垫。
去年夏天,强降雨导致湘潭县涓水河段发生堤防损毁险情,新塘村受灾严重。通过半年时间恢复生产,如今,通往村里的水泥路弯曲环绕,水利设施修缮一新,油菜地生机盎然。一排排色泽艳丽的民居,散落在青山脚下、阡陌之间。
在一排房子中,一幢灰墙红瓦的新房十分漂亮,门口“家和万事兴”几个大字格外打眼。同行的新塘村党总支书记罗宁告诉记者,这是村民陈铁强、王艳娥夫妻的新家。
洪水肆虐,陈铁强家3亩水稻、6亩丝瓜地被淹,鱼塘里的鱼“跑”了,房屋全部倒塌。
上天从来不会辜负努力生活的人。4个月后,夫妻俩在原址建起一座200平方米的大房子。
“前不久添了个孙女,还没满月。洪灾过后的第一个春节,我们家‘双喜临门’!”见到记者,刚从菜地抱回一摞蔬菜的王艳娥一边择菜,一边讲述家里的喜讯。笑起来时,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陈铁强、王艳娥夫妇的新居
择完菜,王艳娥又给丈夫“打下手”,准备在屋外建一个洗拖把池。
“受灾的时候,我们在安置点吃饱穿暖;灾后重建,又得到政府和邻居大力支持。”王艳娥一边和着水泥,一边介绍,丈夫是村保洁员,天不亮就出门扫地。一家人还种植丝瓜,村里提供销路。“去年洪水来之前,家里的丝瓜已卖了5万多元。”
王艳娥告诉记者,新的一年,她和丈夫计划再多流转几亩地种丝瓜,还要把鱼塘重新搞起来。“只要踏实肯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看着家门前已经搭好的丝瓜棚,王艳娥信心满满。
告别陈铁强、王艳娥夫妇,记者来到受灾严重的另一个村——湘潭县河口镇莲托村。
莲托村何铁军马蹄基地,基地合伙人胡红斌正带着工人翻挖、捡拾马蹄。“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种马蹄,没想到种出来扁圆肥大,甜脆爽口,回头客不少呢!”胡红斌拾起一颗马蹄,向记者介绍。
去年受洪水侵袭,胡红斌和何铁军承包的160余亩水稻全部被毁。两人没有气馁,在农技专家建议下,补种20亩马蹄,弥补水稻受灾带来的损失。
胡红斌正在基地采摘马蹄
为了种出品质上乘的马蹄,胡红斌付出了不少心血。他常驱车10多公里,向马蹄种植大户“取经”。“采挖是个精细活,机器水枪虽能快速破土,提高采挖效率,却容易损坏娇嫩的肉质,破坏口感。”为了保持这份原汁原味,胡红斌和何铁军坚持人工采挖。
“尽管前期受了灾,但我们始终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胡红斌说,基地每天有10多名工人采挖,今年马蹄产量预计可达5万公斤。
记者采访结束时,已是傍晚时分。空中升起袅袅炊烟,让人感到宁静而美好。回头望去,春节前播种的萝卜、生菜等已出苗,露出一片嫩绿。曾经“受伤”的村庄,新的希望正在生根、发芽……
原文链接:“只要踏实肯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湘潭县新塘村、莲托村新年升腾新希望
责编:万枝典
一审:胡泽汇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