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5-01-26 14:20:56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27日讯 (通讯员 杨晨紫) 春节临近 年味渐浓,在外漂泊的游子 跨越千山万水也要奔赴团圆之约。 如果路途遥远, 长时间乘车、坐飞机 须谨防“经济舱综合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门诊,前阵子就接诊了一位患者,因为去西藏旅游,来回路途几乎都需要乘坐一整天的火车,长时间的静坐导致了下肢血液回流障碍、血液瘀滞。
“经济舱综合征”是什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 杨晨紫介绍, “经济舱综合征”是指当乘客长时间坐在狭小的座位上,腿部活动空间受限,血液流通不畅,就有可能形成凝块,进而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济舱综合征”的本质,其实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济舱综合征”为什么不容易被及时发现?
确诊“经济舱综合征”的大部分患者的 首要症状为下肢出现可凹陷性浮肿 。具体来说,就是按压小腿水肿区域后,会出现明显的指压痕迹,并且皮肤难以快速恢复原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甚至猝死等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深静脉血栓的症状通常在行程结束后的滞后时间出现,而不是在出行过程中立即显现。
血栓的形成和相关症状,如水肿,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身体的变化在初期较为隐匿,不易察觉,需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也正是为什么许多患者在病症显现时,往往已处于较为严重的状态的原因。
“经济舱综合征”该如何预防?
定时起身活动是预防“经济舱综合征” 的有效手段。
在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上,即使空间有限,也可以在座位上进行简单的脚踝活动 ,如反复屈伸、旋转脚踝,并适时抬高腿部等,以此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出行时尽量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多喝温水,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防御措施。
对于有基础疾病、肥胖、妊娠期等特殊人群,出发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预备一些常用药物,以便应对突发状况。
一旦出现疑似深静脉血栓的紧急情况,应第一时间寻求医疗救助,例如呼叫乘务员或询问车内是否有医生。如果症状较轻,且无法立即获得医疗救助时,患者要尽量减少活动,切勿进行按摩或热敷,避免引起血栓脱落。此时,患者应保持平卧并持续抬高患肢,以防出现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等更严重的情况。
如今,心脑血管疾病逐渐年轻化,长期熬夜、过度摄入高油高脂的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压力大等,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年轻人即便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也不能忽视长时间久坐的危害。应当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时活动身体,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降低患病风险。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