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诗雨 湖南日报 2025-01-26 21:28:32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通讯员 郭思宇 李琛
“仿生六足机器人”“蒙特卡洛算法”……你相信,这些专业而晦涩的词语出现在中小学生发明的科创作品中吗?
长期以来,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各种中小学生科创竞赛。然而,一些竞赛中的个别获奖项目,其技术含量之高与选手年龄、知识、能力、思维水平等条件明显不符,引起过不少质疑。
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明确不再接受15岁以下少年儿童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不再对选手的创新作品进行评价,对弄虚作假等违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
为何将参赛年龄限定在15岁?该政策会产生何种影响?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到底该如何落到实处?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现状】
科创竞赛“代打”现象频发, 孩子沦为创新的“表演者”
近年来,中小学生科创竞赛作品频繁引发质疑:2020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由武汉小学生完成的喝茶抗癌类项目,被指超出小学生能力范围;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一获奖作品涉及“蒙特卡洛算法”,被网友指出“是自己当年考博的专业题”;2024年,浙江绍兴新昌县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发明的“仿生六足机器人野外数据检测及图传系统”等获奖项目也遭质疑;2024年4月,北京邮电大学15名研究生直接联名举报导师,曾要求学生们帮助其女儿参加创新比赛……
在网络上,甚至有专门面向中小学生科研代做的商家,只需花费一定金额,即可代替完成作品,购买原件、写研究报告,一步到位,全程基本不需要孩子本人参与。
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科创特色教育中心主任陈水章告诉记者,过去,在科创大赛种获奖可享中高考加分、保送等红利,使得不少家长过于功利,不惜花重金买项目,加之以往的比赛多以最终参赛作品为评判依据,“一个项目打天下”,这都是此类乱象产生的原因。
“中小学生思维活跃,本应是问题的提出者、探索的实践者,创新的主力军,而‘代打’的现象,反而把孩子变成了创新的‘表演者’。”陈水章说。
【政策】
通过改革“釜底抽薪”, 还科创竞赛 以“原生态”
其实,早在《实施办法》发布前,国家已出手整顿过科创比赛中的种种乱象,比如,合并或叫停了大批类似竞赛,并推出“白名单”,取消获奖可享中、高考加分的规定等。
而《实施办法》中针对参赛年龄段做出限制尚属首次。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其实是想通过改革“釜底抽薪”,避免出现更多与年龄层次不相符的作品,从而引发诚信危机,不仅带偏了风气,也挫伤赛事的权威性。
年龄限制还只是新规的一部分。陈水章认为,新规在评价机制上的改革更有力度。“新的评价机制不再单纯聚焦于创新作品,而更注重考察比赛现场选手的动手实践、创新设计能力,这就倒逼学生必须真实、扎实地参与项目的全程设计与研究,有利于一定程度上遏制竞赛的‘代打’现象。”
此外,新规还对弄虚作假、他人过度参与、移花接木等违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将对参赛学生、家长的异常行为记录在案。
“应把学生参加科创活动中,由他人完成的作品视为弄虚作假的作品处理,并记入学生的诚信档案,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这样既能警示家长,也能告诫孩子,真正发挥竞赛对科学教育的促进作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
【观点】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培养正确的科学素养
把参加比赛的年龄限制在15岁以上,那15岁以下的孩子就没有接触科技创新的权利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小学科学老师黄思思表示,除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还有许多如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之类的平台,供对科创感兴趣的孩子参加。“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也不会因为这一年龄限制而停滞。”黄思思说。
相反,孩子的创新思维、科技能力恰恰应当从小培养起。陈水章认为,科学教育不只是学校里的事,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要落在实处,必须要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人在生活中常常会碰到各种问题,只不过一般人选择容忍、将就,有的不愿将就,着手改变,于是有了发明创造。”陈水章说,有人设计了一种不会扣错的扣子,有人设计了手摇发电的遥控器……“应注重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学校可将科学教育融到全课程体系中,家长则应少一些功利心,让孩子把宝贵的时间投到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中去。”
当然,创新需要天马行空的联想,更需要脚踏实地的研究。“创新是奇思妙想,不是胡思乱想,一切发明创造都要以科学为基底。”黄思思建议,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在探究实践中构建起正确的科学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创意开出科学之花。
责编:杨斯涵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