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答卷丨④ 何以脉动,湖中大样范

  湖南日报   2025-01-27 15:57:29

从“医圣故址”、马王堆医学发源地的文化底蕴,到遍布34个省级行政区校友组织的情怀赓续,从硬核崛起的中医医疗服务高地,到名医荟萃、人才辈出的杏林记忆……这里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滋养人民、光照人心的是底蕴深厚的国医殿堂,是魂牵梦绕的杏林学府,是绵延不绝的湖湘医脉。

冉冉晨雾,晖晖冬日。

时下,合作潮,热浪奔涌:2024年12月31日,与张家界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5年1月8日,与怀化市人民政府、沅陵县人民政府、麻阳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时下,校友回“家”,温情满满:2024年11月1日,海内外校友回到母校怀抱共庆建校九十华诞,学校大力推进“校友回湘”,带动投资5.8亿元;

时下,中医药服务新高地,覆盖全省、辐射全国、惠及全球: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岳麓院区、第二附属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高铁西城院区相继开工;湖南中医中心(马达加斯加)建成......

湖南中医药大学何以脉动?湖中大的脉动深藏在校政企共创的研究院、名中医工作室、现代中药产业园和擦亮品牌的中药材品种里,展露在校园里回“家”校友的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上,印刻在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中。

2024年,扎根“湘”土的湖南中医药大学,以开放吸引省内14个地市州合作,用情怀加快校友回湘,以共享让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开放办学的大门越开越大,脚步越迈越稳,塑造了为健康中国、中医药强国战略主动作为、担当有为的高校形象封面。

贡献力:实现校地互利共赢的“最大公约数”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作为省内唯一的中医药重点本科院校,学校在健康中国、中医药强国战略中有何为、怎么为?”这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提出的“现实之问”。

足迹遍布“三湘四水”

带着这样的战略思考,戴爱国开启了省内调研之行。

2024年1月17日,戴爱国一行赴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益阳市妇幼保健院等调研;7月9日—10日,赴涟源市中医医院、回春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调研中医医院建设、产业发展情况及龙山药王文化建设;7月31日,赴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株洲千金药业集团调研;9月12—13日,调研怀化新晃县、怀化林泉药业有限公司......

脚步,是丈量发展的标尺。

一年间,戴爱国走遍了湖南14个地市州以及大部分县,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模式。

从产业园区、中医药企业到中医医院、研究机构,从中药材种质基地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从田间地头到生产一线........哪里有中医药产业发展潜力,哪里就有戴爱国调研的足迹;

从龙山“药王殿”到“神农福地”株洲、“神农故郡”安仁,再到“中国药材之乡”中药材蕴藏量居全省第一的怀化……哪里有校地、校企合作的空间,哪里就有戴爱国走访的足迹。

校地合作“全覆盖”

春寒料峭,雨润万物。

2024年2月1日,戴爱国冒雨来到安仁县,参加药学院与安仁县人民政府共建“安仁枳壳研究院”签约及揭牌仪式。

这是继2023年12月,学校与安仁县人民政府签订校地合作战略合作协议后的又一落地项目。

“希望双方齐心协力把‘安仁枳壳’品牌擦得更亮、把校地战略合作推得更深、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得更实”,戴爱国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履行好高校的基本职能,聚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制定一县一策、一县一特、一县一品,助推地方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药学院积极落实这一部署,牵线搭桥,将中医药企业带进这个“神农药都”“枳壳之乡”。

方盛制药、华诚生物等5家湖南中医药企业与安仁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意向合作协议,投资金额47.6亿元。

校、县、企“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新篇章就此开启。

在这一机制下,安仁迎来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结合林下经济、“五边”经济,共培育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30万亩、规模种植基地159个,形成“1+3+N”(“枳壳+岗梅、黄精、仙草”)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发展格局。“安仁枳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经验复制、模式推广,一批批校地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4年3月27日,与湘潭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4年7月29日,与常德市人民政府、临澧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4年9月12日,与新晃签订《新晃黄精GAP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合作协议》及《新晃龙脑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10月13日,湖南土家医药研究院(筹建)授牌;

2024年12月3日,与岳阳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5年1月8,国际苗医药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附属医院结对帮扶协议签订。

……

从国际杜仲研究中心到国际瑶医(药)研究院,从安仁枳壳研究院到新晃龙脑研究院,从湖南土家医药研究院到国际苗医药产业研究院,一个个科研平台落地各地市州、县,学校赋能地方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更亮。

从润天药业、津湘制药、诺泽生物在学校建立奖助学金,到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共享科研平台,再到与爱尔眼科、华夏眼科、启迪古汉、盘龙集团等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一个个校企合作项目落地,学校助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势头更强。

学校与湖南省14个市州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湖南所有市州校地合作“全覆盖”,服务地方中医药产业的棋局精准落子。

2024年11月1日,在学校建校90周年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上,湖南省14个地州市及湖南湘江新区的相关领导与戴爱国共同上台签约,吹响了发展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嘹亮号角。

一个个关键处落子、彼此连接成势,推动形成优势互补、校地共赢的格局,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学校坚定不移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构筑起支撑14个地市州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合作共赢体系,构筑起更具贡献力的发展底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同心力:画出校友最大“同心圆”

母校与校友,根叶相连。

学校积极响应“校友回湘”号召,以最坚强的后盾向所有校友张开最温暖的怀抱,让校友们感受到母校最大的骄傲和最深的牵挂,画出所有校友爱校荣校、爱湘兴湘的最大“同心圆”。

九秩之年,共话团圆

“国内校友组织机构全覆盖,启动境外校友会工作,让每个校友都能找到组织。”学校党委书记戴爱国在去年10月11日的现场办公会提出,“校友服务工作要做到全方位,聚集资源、创造条件,全力搭建校友与母校的情感桥梁、沟通桥梁、共进桥梁......筹备好建校90周年各项主题活动全周期,与全球校友分享学校九秩之喜的盛况。”

2024年1月1日,戴爱国、易刚强在新年献词中共同发出“诚邀海内外校友共赴九秩之约,回家看看!”的号召。

2024年2月4日,长沙校友会2024新春团拜会暨“校友回湘”工作推介会举办,150余名省内外校友参加。5对校友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戴爱国在致辞中动情地表示,要搭建一架校友与校友会沟通联络的桥梁,守护好母校与校友之间的五个“yuán”:情之根“源”、爱之相“缘”、心之家“园”、人之团“圆”,共筑校友们回归母校之“愿”。

跨越千里山水,校友情缘奔“现”。

2024年1月14日,天津校友会成立;3月17日上午,成立陕西校友会后,下午戴爱国一行就到宁夏,第二天上午就成立宁夏校友会;3月23日、24日,河南、湖北校友会接连成立;5月18日、19日内蒙古校友会、四川校友会接连成立……

2024年6月29日,西藏校友会正式成立,实现了学校校友会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全覆盖。

从2023年10月11日到2024年6月29日,分秒必争的9个月,重庆、浙江、江苏、上海、天津……24个省级校友会陆续成立、6个校友分会换届,湖南中医药大学学子在全国各省都有了母校之家,相当于每个月举办了三次以上校友团圆的聚会。

与校友双向奔赴、共叙情谊,这是母校以“情”溯“源”的同心力。

合作互动,共创平台

2024年7月26日,戴爱国一行走访调研校友企业湖南新云医疗工业装备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长沙药店有限公司;8月14日,赴校友企业天地恒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调研;8月28日,走访校友企业湖南明康中锦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亲戚越走越近,校友越走越亲。

2024年10月31日,《“健康堂・医药卫”校企双选就业服务平台》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校友企业为母校毕业生提供职业规划、岗位推荐等一系列服务。

“健康堂”项目,只是校友关切母校和学弟学妹们的生动缩影。

“校友企业在产品研发、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建细胞工程研究中心和细胞生物治疗中心、产学研合作以及校庆捐赠等等方面与母校达成共识,开展全面深化合作”易刚强在调研校友企业振兴中药有限公司时提出。

母校给校友平台,校友给母校惊喜。

1981级校友、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负责人肖小河与母校共建中医药精准用药研究中心;

1977级校友、广东海赛特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利平,依托母校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病科建立中医药(天然药物)与皮肤免疫性疾病防治临床研究中心。

“今天我们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们为荣”。2024年10月12日,一批校友回到母校,向母校捐赠3888万元资金及物资,实现了求学时曾许下的美好愿景。

戴爱国指出,此次建校九十周年捐赠仪式,形成了“五个第一”的引领示范效应:第一个地方校友会——长沙校友会捐赠学校星光大道建设;第一个学院校友分会捐赠,中西医结合学院捐赠43万元用于学校发展建设;第一批校友企业华科生物、天地恒一、九芝堂等捐赠超千万元;第一批校友个人反哺母校;第一批教师代表捐赠奖助学金、奖教金。

作为“先手棋”,这些捐赠与后续捐赠形成“一盘棋”,高效推进建校90周年系列活动,助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与校友互动联动、共创平台,这是母校以“爱”续“缘”的同心力。

万里奔赴、共创事业

2024年11月1日,2024年校友工作年会暨“校友回湘”交流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代表、校友企业家代表等500余人参会,举行湖南中医药大学首批星光大道“璀璨之星”“未来之星”颁奖仪式。

当天上午,在新月湖畔举行“双星”揭幕仪式,30名“璀璨之星”校友及33名“未来之星”在校学生的风采得以集中展示,激励广大湖中大人不忘来时路,星光指未来。

在戴爱国看来,校友的成功是母校的荣耀,校友回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学校致力于打造母校与校友“情感事业共同体”,促进校友与母校的双向回馈和共同发展。

“希望大家能积极回到湖南兴业,积极参与到母校、湖南的发展中来,携手齐心,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新的高峰。”校长易刚强向广大校友发出邀请。

响应母校的号召,一批批校友项目落地。

2024年11月20日,2024年“校友回湘”大会在长沙召开,4个校友项目顺利签约,总计金额5.8亿元。学校荣登“接受校友捐赠金额靠前的高校”和“协助招商落地金额靠前的高校”榜单。

1998级校友、深圳市辉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强与母校协同打造AI大数据肿瘤病理诊断中心、智能医疗装备工程研发中心的“两个项目”,让智慧医疗助推健康湖南建设;

继联合母校顺利落户“国际细胞精准医疗与中医创新应用保税研究中心”之后,1997级校友、湖南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华,再签下校友捐赠项目——“基因细胞与中医药联合工程中心”;

1988级校友、塞纳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裁柳金才捐赠1000万元,成立塞纳健康基金,身体力行,重教兴学;

1991届博士研究生、珠海校友会会长张文安,位于株洲市渌口区青龙湾小镇的青龙湾健康港揭牌成立,为周边3万余名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个性化的家庭健康服务;

……

始于情谊、合于值得、久于共进、终于圆满。

从产业、医疗到科研、教育、人才等多领域、全方位,母校牵手校友阔步前行在助力实现湖南“三高四新”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

与校友同向同行、共创事业,这是母校以“心”团“圆”的同心力。

向新力:打通优质医疗服务进基层“最后一公里”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这些话语,激励湖南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优势,从解决困扰百姓的“小麻烦”托起三湘父老“稳稳的幸福”的头等大事,持续向“新”出发、向美好前行,逐梦更深远的星辰大海。

湖中大向“新”,用心呵护为民的温度

“让老百姓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的关键,我们要发挥中医简易便廉的优势,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戴爱国一语道破。

2024年5月14日,第一附属医院集团邵阳县医院揭牌,与邵阳县中医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派出业务骨干驻地帮扶,专科学科、队伍建设等全方位共建共管。

在第一附属医院的帮扶下,该院发生了“蜕变”。惊喜的变化背后,是对口帮扶的实践创新,是紧密型医联体的深度融合,也是提升人民健康“获得感”的有效探索。

2024年7月6日,“湖南省名中医张涤儿科工作室”揭牌暨拜师仪式在岳阳市中医医院举行,一批“经典名科”“经典名方”落地岳阳市中医院。

至此,湘北鄂南地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优质医疗服务。

全国名中医袁长津教授传承工作站,省名中医孙克伟、王孟清、章薇工作室等,也先后落地汝城、湘西、常德、汉寿、嘉禾……老百姓看中医、看上好中医更方便了。

凉风送秋意,夜市药香浓。2024年10月18日晚,第二附属医院湖湘仲景中医药文化流动夜市第六站在长沙星沙万象汇火热启幕。10余位名医专家一道,为市民朋友现场“望闻问切”,悉心辨证调理,对症开方。

“没想到不但来了,还开在家门口,真是太惊喜了!”市民刘女士说,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火龙罐”和针灸疗法,太方便了。

中医技法、药膳等在夜市的“翻新”,深受老百姓喜爱。

此外,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还走进靖州山村,3批次、44人次援疆援藏援非;第二附属医院还举办湖湘仲景冬令养生膏方节,对口支援4家医院,医疗队远赴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等,开展义诊活动134场......将优质医疗资源和暖心医疗服务送到基层一线、革命老区和海外同胞旁,用“有温度”的服务把公益性写在医院发展旗帜上。

湖中大向“新”,持续拓展服务的广度

2024年4月17日,第一附属医院成立“湘中医”医疗联盟社区联盟,组建“查房会诊专家团”,前往社区医疗机构开展查房会诊和双向转诊工作,与1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家中医馆等建立医联体合作,创建中医专家工作室9个,形成长沙市内“半天流动治疗圈”。

“要充分发挥优势,在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形成‘首诊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戴爱国对“湘中医”联盟给予期许。

走基层,帮基层,强基层。

带着这样的初心,“湘中医”联盟走过十周年。

如今,由第一附属医院牵头成立的“湘中医”医疗联盟,已成立24个专科联盟、1个专病联盟,搭建起全省“一体化的大中医公共服务平台”,成员单位辐射省内14个市州的247家基层医疗机构,覆盖人口超5000万,成为湖南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力量。

“医联体合作既是推动湖湘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坚实一步,也是推动湖湘健康事业协同发展的坚定一步”。2024年7月9日,戴爱国在第二附属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单位——涟源市中医医院揭牌仪式上表示。

第二附属医院与娄底市娄星区人民医院、娄底市中医医院、萍乡市中医院(江西)等签约医联体建设项目,开展20场基层巡诊,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不仅如此,附属医院还积极探索“智慧医疗”,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第一附属医院开通互联网医院,500位医生在线坐诊,药品一“键”快递到家,组建远程医疗组、远程会诊专家团队,开展基层远程会诊工作;第二附属医院医保支付系统、临床(药物)GCP药房管理系统、“云上医护”正式上线......以医疗资源融汇之“通”,解百姓看病之“痛”,让老百姓享受到优质高效的“线上”中医药服务。

2024年4月18日,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岳麓院区正式开工,医院“一院两区”建设进程迈出重要一步.....医院入围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老药工传承工作室落地建设,获评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湖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

2024年2月21日,第二附属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高铁西城院区奠基开工;11月28日,公安厅门诊部揭牌开诊,标志着医院“一院三区”的发展格局正式形成;12月5日,与非洲马达加斯加合作建立中医中心,在晓明书记的见证下正式揭牌......

2所直属附属医院16个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全年累积为267万余人次提供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直属附属医示范带动、标杆引领,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活力迸发、交相辉映,覆盖全省、辐射全国,挺起了湖中大医疗服务的脊梁……

“医院是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的主阵地。”易刚强时表示。“学校将以“守正”为基,以“创新”为要,大力推进附属医院医、教、研、产协同发展,发挥好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责编:杨斯涵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