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答卷丨⑤传承,为了更好的出发——湖湘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育新机

  湖南日报   2025-01-27 16:16:44

时光洪流,滚滚向前,古老的中医药文化润泽着湖湘大地,护佑着湖湘儿女,历经90载岁月涤荡的湖南中医药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国家共发展、与时代共进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这是探路前行的方向,更是时代赋予的命题,湖南中医药大学坚守初心、牢记嘱托,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回应: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在继承中守正创新、在传承中与时俱进,积水成渊再蓄力、积厚成势再出发。

一、汲古润今的溯源 解码民族瑰宝

“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护、传承精华,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要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必先深入了解来龙去脉,从根脉中汲取精髓。

九秩积蕴 寻学校发展之根

一路走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秉承“文明 求实 继承 创新”的精神,授业济世,兴医报国。2024年,在建校90周年之际,新书《湖湘一代名医──吴汉仙学术思想研究》、易南坡先生《医案手稿》这些凝结着学校创始人吴汉仙、易南坡心血和智慧的珍贵书稿赠予了学校,为后学者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发展历程和两位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权威系统的资料。

由学校编写,记载湖南中医药大学凯歌前行足迹、映射学校精神的校史校情教科书《国韵湘情九秩歌——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史(1934—2024年)》即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正式出版。

千年医脉,百年薪火,校史纪录片《大医精诚 湖湘正脉》重磅上线。穿越岁月的长河,一场古老与青春的对话就此展开,纪录片通过“传承薪火,熠熠生辉”“继往开来,灼灼其华”“风鹏正举,扶摇万里”三个篇章,讲述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文明续脉的奋进诗篇。

原创音乐舞剧《鹿鸣杏林》燃情上演,回顾了第一代湖中大人抵制废除中医、开办国医专科学校、力保中医尊严与价值,继承守护国医文化的动人故事。

一脉相承 探湖湘医学之源

时间来到2024年11月1日,湖南中医药大学建校90周年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召开。在这场回顾历史成就、深情展望未来的庆典上,近两千名海内外嘉宾、专家学者、师生校友见证了纪录片《湖湘医学五千年》的启动开机。该片将系统梳理湖湘中医药发展源流与脉络,展现具有湖湘中医药特色的中医药典故和名家故事。

校党委书记戴爱国介绍,希望用立体丰富的现代视听语言作为打开方式,为大家揭秘湖湘医学的深邃智慧,让人们近距离走近、了解、读懂湖湘医学的厚重底蕴,感受穿越千年、历久弥新的湖湘医学精神。《湖湘医学五千年》将打造成一堂中医药学生的‘文化专业思政课’、一张中医药产业的‘展示推介片’!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坚定的文化自信来源于深邃博大的中华文明,也来源于勤耕不辍的实践验证。2024年11月14日,由学校联合主办的“纪念马王堆医书出土五十周年”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长举行,学校传统保健队如行云流水般在舞台上展示马王堆导引术,他们的巡演足迹走过韩国、芬兰、爱沙尼亚、挪威、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利比里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在今年举行的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锦标赛上,他们还斩获5金4银2铜,马王堆导引术拿下集体和单项双冠军。

50年前,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书《导引图》,经过改编后成为了马王堆导引术。如今,这套养生功法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在校长易刚强看来,让中医药文化“潮起来”的创作空间还很大。要擦亮湖湘中医药文化的金字招牌,不仅要深入探寻马王堆出土医学文献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传承意义,还要古为今用、转化创新,多领域推动马王堆医学文化研究取得新成果,让其绽放出跨越时空、超越国界、服务当代的永恒魅力。

二、开放融通的对话 汇聚创新之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聚贤聚智,是为了更好地同频聚力。湖南中医药大学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主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2024年,学校举行了5场高端会见,聚焦圆光大学孔子学院建设,戴爱国与驻韩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艾宏歌就推动中韩文化交流和医学教育发展,助力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达成共识;聚焦高质量战略咨询委员会建设,戴爱国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围绕人才建设、科技创新等进行深入交流;聚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戴爱国、易刚强与学校优秀校友、解放军总医院肝病医学部学术主任、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充分探讨人才工作、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等话题……

学校贡献了10场高水平论坛,齐聚了国内外500余名院士、教授、专家、学者,分享前沿成果、独特见解和实践经验,覆盖师生2260人次。承办全国青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第八期专题培训、第十九届中医药高等教育校长论坛;主办第七届湖湘生物医药中医药国际会议、首届湖湘药理学前沿高峰论坛、首届护理学科建设高峰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等。

近日,作为学校学术会议品牌之一的湖湘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拉开第三届的序幕,“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蒋建新、朱立国、夏宁邵,中国科学院院士谢道昕,国医大师孙光荣、王晞星,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匡海学、李建生,岐黄学者刘红宁、郭姣、谢恬,国家杰青肖小河、叶敏,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王振国,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龚启勇,教育部护理学类专业教指委主委尚少梅,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医学院终身荣誉教授段大跃等行业领域的大咖来校传经送宝,共同揭牌或见证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的成立揭牌。

“如何更好地建设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怎样推进中医学学科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拔尖创新人才(中西医临床医学九年制)的培养策略有哪些?”……与会专家们坦诚交流、深入探讨,既有条分缕析的解读,又有鞭辟入里的思考,还有推心置腹的建议,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开辟新思路、新方法。

一场接一场高水准的成果交流、多维度的路径探索,启发了思维、碰撞了火花,催生了更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灵感与合作,为持续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输入了动能,更为促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助力健康中国、教育强国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了力量。

二、薪火赓续的接棒 服务人类健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湖湘中医药文化的生命力得以延续,恰如酿制美酒的过程,一代代人用心守护、绵绵接力,如同酵母在酒液中默默作用,让智慧、妙法、技艺在时光中消融,待奇妙蜕变后,散发出独特醇香。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惠及万家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2024年5月30日,在长沙市望城区中岭小学的国医学堂示范课堂上书声琅琅,学校护理学院老师带领同学们诵读《药引四季歌》《中医启蒙三字经》,并制作了药香满满的中药香囊。护理学院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同期落户,双方将深化中医科普馆、中医课间操、中医文化长廊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市井味融入文化味,中药香替代烧烤香”,2024年7月25日湖湘仲景中医药文化流动夜市开启第1站,半年时间连开8站共12场,一场场点亮湖湘夜生活的惠民养生局正是由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推出的活动类文创产品。活动聚焦当下年轻群体消费需求,以传统夜市为媒介,组织中医专家“摆摊”服务,“文化+健康”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收获了长沙市民超高的参与度,影响力远超预期。

热闹的夜市现场,既可看名医、做理疗、辨体质、学八段锦,又可喝茶饮、品药膳、吃糕点,还可同步体验中医文化和非遗文化,让古老的养生智慧与现代生活节奏相融合,真正做到了“好用、好玩、好吃”,部分专场还邀请了瑶医、苗医、侗医、土家医等少数民族医药专家施展绝技,展示民族医药传统疗法的神奇魅力。

2024年12月13日,“中医药服务进机关”主题活动在湖南省委统战部举行,来自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的11位专家教授和多名医护工作者组成义诊团队,为200余名干部职工把脉开方,开展中医特色治疗,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氛围浓郁而又热烈。68岁的肖玉平髋关节疼痛不适,经过医师一对一面诊后表示,“这种送医上门的义诊,非常方便又很有意义,不用劳烦儿女,更不用跑医院,就有专家手把手传授身体养护方法,还能直接拿着药方就近抓药,很受益!

中医药文化跨国界,国际传播分外“香”

友谊历久弥坚,携手共赴繁荣。2024年9月24日至25日,圆光大学孔子学院十周年庆典及十周年纪念共同学术会议在韩举行,戴爱国一行应邀出席,并为圆光大学孔子学院新牌匾揭牌。戴爱国与圆光大学校长朴圣泰、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谢资清一同回顾了孔子学院成立十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展望了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建设,三方新一轮全面合作再提速。

戴爱国在庆典上致辞表示,“十年新起点,十年新征程,学校将持续大力支持圆光大学孔子学院高标准建设,推进中韩教育高水平合作,助力中韩传统医学高质量发展,架好两国人民之间的健康之桥、文化之桥、友谊之桥!”

2024年9月27日至28日,湖中大校园的粉黛乱子草摇曳起舞,来自60个国家的412名国际学生参加了由学校举办的2024(湖南)国际青年文化交流节,超燃的芒果音乐美食节、火爆的中医文化夜市、趣味体育集市、荧光万人夜跑等系列活动,将中外大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方式与湖南文化进行了完美融合。学校摩洛哥籍国际学生李军感慨地说,“在这里,我不仅接触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还爱上了中医,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有一天能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智慧带回我的家乡。”

在遥远的非洲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援建的非洲首家中医陈列馆和中医急救小屋在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投入使用。2024年11月24日,中医药中心迎来了一群在津巴布韦生活的中国孩子前来参观,从伏羲制九针到代表着中医智慧的针灸铜人,从神龙尝百草到华佗、董奉、费长房等古代中医名家……陈列柜上一件件展品和针刺、艾灸等中医疗法互动体验带领孩子们打开了奇妙的中医药世界,更在他们心里种下了文化认同与自信的种子。中国(湖南)第21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副队长、第一附属医院医师胡莎表示,“相信将来他们也会肩负起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责任与使命,为传播中医药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来自加拿大的马丁·哈斯是学校国际教育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已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17年的学习,中医成为他连接中加两国中医药文化交流的纽带,现在的他,针灸、拔火罐、刮痧、推拿样样精通。2024年12月,马丁顺利毕业了,他说,“还想继续学习中医,特别是针灸推拿,未来成为一名老师,将中医针灸的知识传授给更多人。”

中医药文化创新表达硕果累累

《药食同源杂志》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国新出审〔2024〕1409号)。该杂志的获批办刊,标志着由我校主办、公开发表的学术期刊在原有的《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数字中医药(英文)》的基础上增至3本。

《以美育人与中医文化传承的“四维”交融——中医药高等院校美育体系的创新建构与实践》案例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案例构建了基于育人与传承“四维”交融的中医特色美育体系,探索出“美育课程群建设与‘医学+X’相融合”“美育与推动中医文化‘两创’相融合”“美育与中医文化实践活动相融合”“美育与中医文化国际化传播相融合”的改革路径。

《青囊绘梦——中医药文化儿童科普领域革新者》获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横琴杯”全国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展示赛最佳创新团队奖,该项目融合现代科技打造了“小神鹊”IP系列产品,为6—12岁儿童提供沉浸式中医药科普体验和丰富有趣的中医药文创产品,服务时长超7000小时,受益人数超16000人次。

短视频《导引术 健康路》获评“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交流活动一等奖、湖南省大学生“用英语讲好湖南故事”短视频大赛一等奖。《以湘红书院为载体构建“1+4+X”文化育人品牌》获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会第二十八届年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成果奖;《“愈”见中医 “易”起养心》荣获全国易班技术创新大会创新创意方案类三等奖;朝云书美协会入选全国高校“活力社团”;《湖湘小仲景中医药文化夏令营》获湖南省“雷锋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岁序更替,山河日新。回首过去一年,我们感受着学校焕新发展的澎湃,见证着学校稳中有进的突破,亲历着师生同心同德的奋进,汇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这些昂扬、欢喜、鼓舞与感动化为了湖中大人心底最深沉、最美好的祝愿为2024年画下圆满的句点,为2025年点亮温暖的序章。

责编:杨斯涵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