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答卷丨⑥ 在开放办学中光耀中医药国际化之路

  湖南日报   2025-01-27 16:21:38

湖南中医中心(马达加斯加),飘出浓浓的中药香;津巴布韦国际贸易博览会,第一附属医院自制中成药黄栀理伤贴膏、复骨健步片、盆炎丸等引来大量当地民众体验;在第一附属医院迪拜分院,前来进行针灸治疗的国际友人络绎不绝......

湖南中医药大学,这所地处中部地区的医药院校,充分发挥“一带一部”优势,推动中医药从毗邻的韩国到南亚的巴基斯坦,再到东南亚的柬埔寨,从中东的迪拜,到非洲的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再到欧洲的卢森堡,沿着“一带一路”,“融”的步伐不断加速,“聚”的效应持续攀升,“新”的活力竞相迸发,中医药走出去的“世界版图”铺展开来......

开放办学的生动成就,见证了学校大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迈出的铿锵步伐,也昭示了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招”,更是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精彩篇章。

开放推动合作:一缕药香,扬帆出海

时代越是向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迫切性,愈来愈强。

如何以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是推进健康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载体。”2024年12月5日,学校党委书记戴爱国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署名文章,其字里行间,处处透着开放办学的理念。

孕育于中华大地,中医药新风尚,正向海上吹去。

2024年9月24日,韩国圆光大学孔子学院迎来十周年庆典,戴爱国一行应邀出席,展望全新合作蓝图。十年新起点,十年新征程。2014年9月24日,由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韩国圆光大学合作开办的全球首家研究型孔子学院在圆光大学正式揭牌成立,开启崭新合作时代。

在校长易刚强看来,孔子学院是两校精诚团结,同心同行的纽带和桥梁,学校将持续致力于中医药文化在孔子学院的融会贯通,推动两校在医药等更广泛领域的交流互鉴。

2024年1月,成功举办圆光大学孔子学院第八届理事会;6月,圆光大学韩医学院,与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等院洽谈合作,8月,韩国圆光大学孔子学院湖湘中医文化夏令营如期开营……

10年间,学校以高标准建设圆光大学孔子学院之名,踔厉奋发,一个个重量级签约、一场场文艺巡演、一次次学术访问……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为架好中韩人民的健康之桥、文化之桥、友谊之桥添砖加瓦。

开放不停顿,合作不止步。

2024年,是学校建校90周年,也是韩国圆光孔子学院建院十周年,最好的纪念方式是推出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的开放创新措施——

3月,与哈萨克斯坦赛梅伊医科大学签订谅解备忘录;

7月,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

10月,与斯里贾亚瓦德纳普拉大学、菲律宾中央大学签订谅解备忘录;

11月,与香港大学护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12月,与德国埃里希·宝隆博士护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2024年,学校对外交流的足迹环绕大半个地球,从韩国、埃及、再到德国,从教师交流到联合培养,再到科研合作,从战略部署到具体举措——湖中大用实际行动证明:开放办学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作为全国最早招收港澳台及海外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之一,学校以非洲为重点,2024年新增16个生源国别,现已面向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招收留学生,培育学贯中西的全球化人才。

日本名校访学项目、悉尼名校医学见习项目、剑桥大学附属医院医学项目、新加坡文化参访项目,让学生在文化交流中开拓国际视野;大湾区中医药文化研学营、2024(湖南)国际青年文化交流节……洋溢的是青春活力与开放包容,彰显的是一所杏林学府国际交流与文化融合创新的气度。

开放激发创新:一往无前,海纳百川

位于第一附属医院的湖南省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及标准推广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最近一年与全球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渠道,津巴布韦、柬埔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这个平台,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中医中药、健康大数据等多领域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先行。

继获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之后,该基地是医院又一国际交流重要窗口,将为建立中医药国际化的科技服务及产品标准评价体系创造优良的建设条件,并联合搭建全球性中医药服务贸易交流平台,为提升中医药服务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向前迈出一大步。

2024年2月,该基地成功获批2023年度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这也是我省首个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创新合作基地,且仅有6家基地之一。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善于以开放的心态,勇于和世界顶级水平对标、交流、互鉴。”易刚强对“开放式创新”感触颇深。

开放以创新为“主引擎”,迈向星辰大海。

2024年4月24日,学校首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地方合作项目地方创新子项目”,每年选派4-5人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雪城大学、密歇根大学、马里兰大学开展为期3—24个月的研修。

2024年5月7日,学校首次与伊斯兰合作组织科学和技术合作部长级常设委员会(COMSTECH)联合举办“一带一路”天然产物研究技术国际培训班,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埃及、苏丹、喀麦隆、泰国、菲律宾和沙特等8个国家的数名学员,聚焦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的最新技术、方法和经验展开研讨,并由该平台引进2名来自巴基斯坦和喀麦隆的博士后。

2024年5月15日,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副校长、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Lucy Marshall一行来访,双方围绕药学专业“2+2”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深入合作。至此,学校首次入选的“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项目”正式启动。

......

首次获批科技部“国际杰青”项目,科技部将资助2名埃及教授来校开展联合科研;

首次获批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成员高校;

首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博士生项目1人;获批湖南省科技厅外国专家项目—引领创新项目1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坚定不移打造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创新高地,构筑更加“开放”的发展底座,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2024年10月,第七届湖湘生物医药中医药国际会议,印度尼西亚、泰国、斯里兰卡、俄罗斯、韩国、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襄学术盛宴,是参加会议国别最多的一届。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从伊斯兰合作组织到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再到湖湘生物医药中医药国际会议,“开放式创新”激发的活力,遍布湖中大

从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到湖南省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及标准推广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再到“六个首次”,开放让学校在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学术交流、国际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印证了同一个道理:开放办学,是一个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相融合、相促进,并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

开放推动共赢一纸经方,漂洋过海

距离中国约9000公里的马达加斯加,一根银针熠熠生辉,正在当地实力“圈粉”。

“Tsara be!”2024年10月7日,在马达加斯加中医中心,当地一位州长Hery Rasoamaromaka朝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

“3个月前,Hery Rasoamaromaka第一次走进中医中心时,右肩疼得不得了,活动受限,彻夜难眠,只能靠止痛药度日。”医疗队队长阮红良回忆,通过针刺、艾灸、手法、拔罐等中医特色治疗,现在Hery Rasoamaromaka已基本痊愈。

2024年5月以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选了4名医护骨干组成医疗队远赴马达加斯加,参与当地中医中心的筹建工作。

2024年12月5日,第二附属医院湖南中医中心(马达加斯加)正式揭牌,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见证。

作为湖南对非的重要基地,该中心将打造成一个集医教研产于一体的“既有中医也有中药”的海外中医中心,成为中医药走进非洲、守护健康的“桥头堡”。

中医药“热”,不仅有平台的支撑,还有人才的助力。

继“时代楷模”龙铁牛之后,第18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孙爽,取得了当地第一张中医师执业证、第一张中医医疗机构许可证,第20、21批援津医疗队成员——胡莎,以针灸之术、仁医之德,在津巴布韦掀起了“非”同凡响的“中医热”。

2024年3月11日,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医生胡莎荣获津巴布韦共和国卓越勋章。她所在的医疗队走遍了津巴布韦10个省份开展义诊,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中医针灸服务超9000人次,推广中医养生惠及3000余人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617人次,得到津巴布韦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国际合作平台支撑、国际化人才的加持,让一纸经方联通东西、一缕药香漂洋过海、一根银针惠及全球,浇灌出绚烂无比的人类健康之花!

以医药为媒,以健康相约,“湘”药出海,“湘”当有为。

2024年9月12日,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一附属医院研发的“尤爱花园女性保健”系列产品、“鼻炎通窍保健粉”口罩和以湖南省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研制的黄精系列产品等惊艳亮相,广受赞誉,湖湘中医药对外贸易和产业规模不断拓展。

牢牢抓住开放创新这个“强引擎”,中医药服务贸易焕发新机,国际医疗服务也在拔节生长。

作为湖南省唯一一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第一附属医院先后建立迪拜分院,巴基斯坦、柬埔寨、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并不断创新国际化服务模式,打造国际中西医结合生殖中心、国际中医远程诊疗中心、海外中医药特色服务中心“三个中心”,构建辐射海外的中医药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20余个国家提供远程咨询、中医药诊疗等多样化中医药服务1500余人次。

传统中医药与现代服务贸易,两个看似相距甚远的赛道互相成就,揭示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产业化相互依托、相得益彰的辩证发展之道。

湖中大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目光由非洲转向欧洲,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节拍,一路向西开拓,对外合作如火如荼。

2024年9月20日—23日医院专家团一行前往荷兰、比利时两国,在阿姆斯特丹、海牙、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四个城市开展中医药讲座及现场义诊,“中国处方”“中医智慧”凭实力、靠疗效,赢得海外华人、国际友人的称赞。同时,俄罗斯、加拿大、德国、尼日尔等多国代表团相继来院交流,中医药“扬帆出海”的步伐铿锵有力。

“我们要坚持融合创新,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融合、相促进,使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光彩;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国际合作,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正如戴爱国所提倡的。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今天的湖中大,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自信、担当作为。

开放合作、融合创新,正是这种不断求索与包容创新的基因,赋予湖中大更新更足的魅力,也让这所杏林学府,不断在拔节生长,她的魅力始终昭昭如日月,离离如星辰,独特而美好。

征程,召唤新的进发。

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湖南中医药大学,正以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为开放中国、世界中医药提供更有力度的支撑、更多共赢的机遇,正奏响推动健康中国、中医药强国战略的历史乐章,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阔步前行!

责编:杨斯涵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